2016-05-14 03:09王彧浓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罗汉画家

“古人有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浮生若梦。谁说不是呢?世事无定,生命短促,亦如梦幻。所以唐代诗人李白作了《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其中有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与大诗人李白同样喟叹的,就是上文之作者孟元老了。孟元老,是宋代文学家。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避地江南数十载。索寞中,他时常暗想当年东京的繁华,心中无限惆怅。为了不使谈论东京风俗者失于事实,又能让后人开卷便睹当年之盛况,孟元老提笔撰写了《东京梦华录》,为后世留传了一部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古籍。《东京梦华录》,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日常生活情景。该书的文献参考价值: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几乎无所不包。《东京梦华录》,真乃研究北宋汉族都市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的原生态地图。靖康二年(1127年),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直捣中原,掳掠徽、钦二帝及太子、宗室三千人,壮丽的宋都顷刻灰飞烟灭,北宋灭亡。孟元老怀着对往昔的无限眷念和一腔伤感,点滴化作相思泪,把昨日旧梦全部收录在了这卷书里……

离人泪,岂止孟元老一人独淌。南宋画坛又有多少传世佳作,泪迹斑斑,流淌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家国情怀和壮怀激烈。《中兴四将图》,是南宋画家刘松年的重要作品。此画是人物肖像长卷,为全身立像。画中所绘人物除了中兴四将外,还有其旁边的侍者。每位将军的一侧,画家都用小楷把人物做了交待。这几位中兴四将分别是: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画中人物比例准确,姿态自然,衣饰线描和人物面部勾线都匀称和流畅。人物刻画或威武或庄重,或深沉或平静,不同形象各具个性特点。四将的头部轮廓显示出了轻重和缓疾之别,同时也传达出了侍者的年龄和相貌特征。画中服饰衣纹处理都颇显老辣,简练精准并干脆利落。众人姿态各异,一笔一划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坚挺的线条托举起了健朗的身姿,人物表情恭谨和机敏,颇有大将军风范。刘松年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讴歌英雄,反对投降和偏安。此幅画的政治意味甚浓,宣教色彩浓郁,代表了画家的立场和主张。刘松年还苦心孤诣创作了《便桥会盟图》,便桥之盟又称渭水之盟,是指唐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围攻长安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便桥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稳定局势、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刘松年借古开今,用历史故事劝谏当朝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的智慧和勇气,而不要效法唐高祖逃跑和投降。类似题材的作品,刘松年还创作了《风雪运粮图》。

据各种史籍记载,南宋临安城有瓦市二十多处,积善坊巷、后市街、乌龙巷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娱乐场所,其中位于今众安桥南的北瓦规模最大。《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三座”,分别演出杂剧、杂技、相扑、傀儡戏、说书、讲史等,昼夜不辍。撕开这些歌舞升平、盛世浮华的背后真相,实则是偏安一隅的窝囊现实。刘松年作为职业画家,把家国道义作为自己的责任融入到创作中。赞美英雄,反思当下,鼓舞士气。儒学在宋朝得到了空前的复兴,在佛、道思想的影响渗透下,产生了新的儒学思想,理学。理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在建构儒家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代表人物是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朱熹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理学家,他一生著书立说。经过二程和朱熹的发展,理学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在南宋末年理宗时成为官方哲学。两宋时期重文轻武,文人地位和文化涵养高、自信心强、气节壮大,在经世致用方面热情高涨,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对现实的批判。文学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儒学道统,即是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相结合,强调以文明道。文坛开始刮起“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之风,此风承继了韩愈和柳宗元的基本思想。文学以载道为宗旨,就是强调道德教化和政治变革。这些道德教化的思潮即是来自儒家思想。而儒学在宋朝又得到复兴,于是明道言志的观念就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这个艺术思潮同样渗透到了宋代画坛。刘松年、李唐等画家,爱国激情高涨,纷纷将画笔当作武器,承担起了“画以载道”之使命。南宋偏安的现实,儒学背景的渗透,文学风气的薰染,使画家们担负起了道义上的责任,把绘画创作与政治变革和社会现实结合了起来。

如此思潮,促使刘松年另一类人物画的题材是创作罗汉画。刘松年生在一个罗汉信仰极度热衷的时代,他所建立起来的罗汉画风格也正是南宋院体画的典范。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作为一个禅僧人物形像,罗汉在民间广受欢迎。画罗汉不是用以供奉礼拜,而是为了赏玩,是把宗教题材世俗化,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变迁。宋代十八罗汉之说就广泛流行于市井,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关于对罗汉的想象,故此罗汉的可塑造性极强。刘松年创作了诸如《罗汉图》、《醉僧图》等作品。《罗汉图》又名《猿猴献果图》。刘松年创作此画是受禅宗影响,把佛教壁画中守护在菩萨身边的罗汉,回归成游山玩水的世俗僧人。简言之,就是“接地气”。如果没有罗汉头上笼罩的佛光,罗汉倒像“秃头大爷”。虽然面部和身体皱纹又密又深犹如丘壑山峦,但饱经沧桑的容颜却有一双和善的眼睛。眼神慈爱温柔,表情恬淡平静。但刘松年又能在这样的似乎文弱的气息中,烘托起罗汉不怒自威的庄严神圣感。两种相反的力道相互交织融合,如此画功殊为不易。画虎难画骨。如果能把内在精神气质准确表达出来,那就不仅是画家画技问题,更本质的是画家具备了深层的学养和浑厚的内功。画前有一株枯树,遒曲生长,枯叶脱尽,只剩嶙峋的枝杈。其后是一株枝叶茂盛的阔叶大树,两树中间夹着结满果实的小树。画中罗汉双手相交,趴伏在一横斜树枝上,注视着面前两只温顺的小鹿,画面充满了世俗的欢乐和温馨。树上的两只猿猴正在摘熟透的果子,活泼俏皮。树下的一个小和尚双袖合拢接猿猴扔下来的果子,旁边一只小鹿抬头仰望。画面流露着世俗人间的喜庆气息,极富人情味和情趣的描写,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如此这般才是刘松年心中理想的佛国境界。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著名画家,生卒年没有确切记载。于淳熙年间(1174-1189),刘松年入为御前画院学生;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升画院待诏。他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因有“暗门”一名,故又称其“暗门刘”。刘松年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画家”、“南渡四大画家”。刘松年是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时的宫廷画家,擅画人物、山水、界画。他师随张敦礼而名盖其师,被誉为画院人中之“绝品”。张敦礼是李唐的学生,故而他的画风与李唐一脉相随。他擅长画的青绿山水及宫殿,是标准的“院体”画;笔墨精准,设色鲜妍,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和山明水秀之景。他的界画精工、整饬;人物画神情生动,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衣着纹饰明了干练。作为“明代四大画家”之一的唐寅,对刘松年评价甚高,他认为刘松年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应排在南宋画院四大画家之首席。唐寅此番论调有一重含义,即是作为“院体”画家,刘松年是最完美和具标志性的典范。宁宗(1195-1224)时,刘松年因进《耕织图》,得到奖赏,赐予金带(最高荣誉)。他的人物画创作大致遵循三种类型:其一是紧贴社会时政宣传和民族大义类的。即歌颂英雄、鞭策当今朝廷和社会、反对苟且偷安题材的,如《风雪运粮图》、《中兴四将图》、《便桥会盟图》等作品。其二是绘制罗汉题材的作品。刘松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所创作的一系列罗汉画,同样成为南宋院画的典范。他把罗汉形像从神坛拉回到民间,富于画面世俗和乐的喜庆意味。其三是表现文人风雅恬淡生活的此类人物画。如,《十八学士图》、《唐五学士图》、《溪亭客话图》、《春亭对弈图》、《秋林访道图》、《春光仙隐图》等。

通过分析刘松年人物画这三大类题材,可以看出画家的关注点和背后的世俗理想和人生哲学。画家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把家国情怀和爱国之心融入到创作中,期盼恢复中原,痛恨苟且偷安;同时画家又受到释道二氏之渴望回归天人合一理想家园的感召,创作了一些文人们吟诗作赋、品茗参禅、快乐似神仙的作品。南宋画院为南宋翰林图画院的简称,是宋代设立的专门绘画机构,吸收大量画家旨在为宫廷服务。在画院熏陶成长下的画家们,绘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美细腻,刘松年是此派画家中的魁首。界画亦作“界划”,即划分界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特指用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主要用以描绘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又称“宫室”或“屋木”。界画自宋代起,它既是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又成为了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刘松年同时也是创作界画的翘楚。在山水画风格的沿袭上,刘松年近承李唐,远追董源、巨然,题材多为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画风清丽典雅,技法上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四景山水图》就是画家融合了界画与山水画的精典之作。作品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士大夫的淡雅生活。全卷画风精致灵巧、彩绘盈润,季节渲染得十分贴切,笔墨完美无瑕。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皴,秀润过之。明书画收藏家、藏书家、文学家张丑诗云:“西湖风景松年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

南宋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自序》中说:他于崇宁二年(1103年)随父来到汴京(今开封),在京居住了二十三年,靖康之变时南迁。当时许多人都迁到了两浙地区,思念故土之情油然而生。回看往昔,恍然若梦,遂定书名为《东京梦华录》。宋室南迁,离人之子梦断魂劳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宋徽宗崇宁五年举进士、宋绍兴四年任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次年又升为宰相的南宋词人赵鼎,也写下了一阙离人之作,《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词曲抒怀了作者悲怆的爱国情思,和在元宵佳节抚今追昔的无限伤感……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作者简介:

王彧浓,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罗汉画家
重访乌云山
优秀小画家
奇怪的小画家
酷炫小画家
我家的罗汉鱼
李宏禹作品
少林秘传小罗汉拳(中)
愁罗汉
我家的“鱼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