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鸣
本书讲述的是南京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名称和称号。
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1988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有着6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享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在中国历史上,南京载浮载沉,或为一国之都,或为州治,或为府治和郡治,或为县治,历代名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变化频繁到逐步定型的一个发展过程。
在今天南京市域(包括玄武、秦淮、建邺、鼓楼、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溧水、高淳11区)范围内,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70多个各具特色的名号。
南京历代名号,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官方称呼(正式名号)和民间称呼(非正式名号)两大类。官方称呼,就是以政府的名义明文确定的正式名称,如金陵、秣陵、建业、石头城、扬州、丹阳、丹杨、江宁、建邺、建康、金城、蒋州、昇州、归化、白下、上元、西都、留都、陪都、集庆、应天、南京、京师、南都、天京、天都、天城、首都特别市、京市等,将近有30个。民间称呼,则是来自历代文人骚客笔下和寻常百姓日常口头上的习惯性称谓,属于非正式名称,如冶城、越城、虎踞龙盘、皇邑、神京、上国、上京、江南佳丽地、京邑、白门、皇都、吴京、帝里、江南第一州、江城、南国、行都、南中、南部、新都、新京、秦淮、钟山、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等,达40个以上。
南京历代名号,按其等级,可以分为国都之名、州名、府(郡)名、县名四级。属于国都一级的名号有孙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五代杨吴西都,南唐金陵,南宋留都、陪都,明朝南京、京师、南都、留都、陪都,太平天国天京,中华民国南京、首都;属于州级的名号有汉末六朝时期扬州;属于府(郡)级的名号有汉末六朝丹阳郡,隋朝蒋州、丹阳郡,唐朝丹阳郡、扬州、蒋州、江宁郡、昇州,五代十国时期的昇州、金陵府、江宁府,宋代昇州、江宁府、建康府,元代建康府、建康路、集庆路,明代应天府,清代江宁府,太平天国天京省,中华民国南京府、金陵道;属于县级的名号有金陵、秣陵、江宁、建邺、归化、金陵、白下、上元等。
南京历代名号,按其使用的频次,可分为经常反复使用的名号和一时偶尔使用的名号两大类。经常反复使用的名号有金陵、秣陵、石城、扬州、建业、建康、江宁、白下、白门、上元、应天、南京、虎踞龙盘、六朝古都等;一时偶尔使用的名号有冶城、越城、建邺、丹阳、金城、蒋州、昇州、归化、留都、陪都、行都、集庆、南都、南中、南部、天京、江南第一州等。至于胎死腹中的中山城一名则属于特例。
南京历代名号,按其寓意,可以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大类。这些名号,既有在改朝换代过程中,新王朝或政权的统治者根据自身的好恶命名的,也有出自文人墨客的笔下和平民百姓之口的。其中属于褒义的名号有建业、江宁、建康、昇州、上元、集庆、应天、神京、上国、江南佳丽地、江南第一州、虎踞龙盘等;属于贬义的名号有秣陵、建邺、归化等;属于中性的名号有冶城、越城、金陵、石城、扬州、丹阳、白下、白门、蒋州、陪都、留都、南京、京师、南都、天京、秦淮、钟山、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等。
南京众多的名号,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冶城与吴王夫差,越城与越王勾践和大夫范蠡,金陵与楚威王熊商,秦淮、秣陵与秦始皇,龙盘虎踞与三国诸葛亮,石头城、建业、丹阳、扬州与吴大帝孙权,江南佳丽地与南朝文学家谢朓,建邺、江宁与晋武帝司马炎,蒋州与隋文帝杨坚,归化与唐高祖李渊,昇州、上元与唐肃宗李亨,江南第一州与南宋文学家张耒,集庆与元文宗图帖睦尔,应天、南京与明太祖朱元璋,天京与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秦淮、钟山、六朝都城、十朝都会与普通的平民百姓,等等。
南京历代名号,五彩缤纷,内涵丰富,不仅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绝无仅有,即使在世界大都市中也是颇为罕见的。这一方面折射了南京历史的悠久、王朝或政权更迭的频繁以及建置沿革的多变;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南京这座著名古都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崇高政治地位和独特文化气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南京的一个个名号,见证了南京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地方性的城市发展成为地区性政权都城乃至全国性政权首都的历程。南京历代名号无疑是南京十朝兴衰起伏的活化石,也是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见证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共同品读南京历代名号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