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图书馆目前外文期刊采购面临着经费压力、资源结构、资源建设主动权以及所有权等问题,图书馆只有联盟做好资源使用评估、探索新的采购模式、做好宣传工作、引进开放获取资源、构建合作双赢机制才能破解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期刊采购 外文电子期刊 馆藏建设
分类号 G25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7.012
Foreign E-Journal Acquisition Dilemma of Domestic Academic Librari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Su Jianhua
Abstract Library i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financial pressure, resource struc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itiative and ownership during the foreign e-journal acquisition. Only by the joint of the library to make a good using assessment, explore new purchasing pattern, carry out promotional activities, introduce open access resources, build a system of win-win cooperation, can library overcome the current dilemma.
Keywords Journal purchase. Foreign electronic journal. Collection development.
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电子资源的品种和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内容庞大的数据库产品,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购置经费虽略有涨幅或维持不变,但应付已订购电子资源的自然涨幅依然捉襟见肘,订购新的电子资源更是举步维艰。然而,数据库商的涨价却是此起彼伏,因此图书馆与数据库商之间爆发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涨价与反涨价的战争:2010年浙江大学联合33所图书馆抵制Elsevier;同年,全国高校联合成立“中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联合与数据库商谈判;2015年中山大学联合全国几十家高校抵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数据库(RSC)。这些都说明现有的采购模式已经不能解决目前数据商与图书馆之间的矛盾,必须探索出新的令双方都满意的模式。
1 目前电子期刊采购的困境
1.1 现有电子期刊采购模式
目前,图书馆电子期刊主要有整库购买和分专辑或学科购买两种模式。整库购买是电子期刊采购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大多数据库都采用这种方式打包销售,如国外的ACS、ACM、IEL 等,Elsevier、SpringerLink、John Wiley、Blackwell、CNKI、万方等也提供整库购买模式。分专辑或学科购买模式比较灵活,用户可以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购买不同专辑或学科的电子期刊。多年的实践证明,电子期刊的传统采购模式属于捆绑销售,价格较高,而且仅能按照学科或专辑方式引进,图书馆无法避免与纸本期刊及其他数据库的重复现象。
1.2 现有电子期刊采购面临的困境
1.2.1 经费压力
目前,图书馆采购外文期刊数据库大多通过集团联盟采购进行,该模式规定集团以一种定价、一个通用资源包的形式在合同期限(一般为3年)内购买电子期刊,合同初始期价格较低,合同期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涨幅。该模式虽然降低了图书馆的采购成本,但合同期限内年涨价幅度较高。如中山大学图书馆2005年RSC数据库的年费是5844.25美元(46 462元人民币),以后每年的涨幅在0%至11%之间,到2014年时年费涨到8884美元(55 360元人民币),2015年的年费突然陡涨到46 500英镑(451 050元人民币),涨幅竟高达500%,大大超过了图书馆的承受能力。
1.2.2 资源结构问题
集团采购模式大多采取打包模式进行,图书馆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全买,要么全不买”,根本无法按需选择。打包采购会引进部分使用率不高甚至完全不需要的期刊,造成图书馆资源体系中重复率较高。如国内大多数图书馆引进的CNKI、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存在着期刊资源大量重复的现象,图书馆无法根据按需求选择与本校学科设置相关的资源,造成部分资源重复而另一部分资源缺乏的局面。
1.2.3 资源建设主动权问题
集团联盟采购的好处是减少谈判麻烦和节约经费,但牺牲了合同期内调整馆藏资源的主动权。为了执行原有合同,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不得不减少一些重要且本校需要的学科资源,丧失了馆藏建设的主动权。如2015年RSC对国内高校图书馆采取大幅度涨价策略,一般为300%,中山大学图书馆则达到500%,令图书馆十分不悦,但除了联合抵制外好像无计可施,最后还是得买。
1.2.4 资源所有权问题
电子期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发利用方便,但数据库商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会限制图书馆对所采购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编目、链接等二次开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其他厂商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能和保证自有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资源发现系统就是将数据库中的元数据进行集成开发后形成的新产品。此外图书馆购买外文电子期刊只有远程访问权,一旦停定则无法使用,以前所花经费全部浪费。
2 应对期刊采购困境的策略
目前,数据库采购的主动权掌握在商家手里,没有任何物价部门进行审查和干预,而且大多数外文数据库产品是唯一的,没有可替代品,一旦停定马上会引起读者的反对,面对如此两难困境要找出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并非易事。考察国外图书馆的实践,发现其面临的困难与国内图书馆大致相同,其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是:联合抵制、压缩期刊包规模、按品种选购;停订一些使用量较低的数据库,代以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方式满足读者需求,或者按篇付费(PPV)方式订购期刊数据库;引导读者使用开放存取资源等。这些措施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数据商限制文献传递、按篇付费价格偏高等问题[1],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目前电子期刊采购所面临的困境,将各种方式联合起来,有效解决数据库商和图书馆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2.1 做好资源使用评估,增加采购的有利条件
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采购是商业行为,数据库商逐利是本分,因为产品有成本有价值且一般没有可替代品,话语权自然更大,图书馆认为自己是社会公益单位,免费供读者使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无力承担年年大幅度涨价,因此合同签订是双方博弈的过程,较高的谈判能力是取得有利结果的保障。国外图书馆实践证明,事先做好使用评估和引进专业谈判人才参与谈判能为图书馆赢得较好的结果。如2010年英国研究型图书馆联盟经过大规模的资源使用调查发现:53%的用户只使用了Elsevier总库中5%的期刊,95%的用户只使用了资源包中53%的期刊。为此联盟确定了新的采购策略:即部分期刊只购买印刷型期刊,联盟成员之间通过英国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进行文献传递;采用PPV方式购买使用量较大的期刊,其他期刊文献则采取文献传递方式获得等,这些策略的应用使得联盟成员馆使用该数据库的费用降低了15%,成功逆转了期刊采购经费年年增长的态势[2]。2003年加利福尼亚数字图书馆在数据库引进时雇佣专业谈判手降低了Elsevier2004年的使用经费9%,台湾同行也在与该数据库博弈中获得降价并赠送纸质期刊的优惠,显示出谈判技巧的重要。因此,国内图书馆联合采购数据库时首先应联合行动,在争取读者支持的同时了解读者对数据库的真实需求,界定刚需资源的范围,评估采购经费的真实使用效率;其次,如现有人员在商务谈判感到力不从心时可聘请专业人士加入谈判队伍,争取在双方博弈过程中最大化保障图书馆最大利益。
2.2 探索资源采购新模式
据调查,“二八定律”在图书馆引进数据库资源时也适用:即某个数据中只有20%的资源经常被用户使用,而另外 80%则闲置,而图书馆整库购买资源时只有全买和不买两种选择,为此必须探讨新模式破解当前的困境,根据读者需要采购期刊资源。如美国俄勒冈大学图书馆与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分别采用按篇付费和按品种采购的方式来代替整库采购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图书馆的经费压力。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做法,国内图书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压缩期刊包数量,由整库购买转为购买专业性更强的小期刊包,采用按篇付费方式采购;采取核心期刊订购加外围期刊按篇付费的模式采购,按学科/主题等方式定制期刊等。具体来说,可以从数据商的信誉、其电子期刊被SCI、SSCI、EI等权威检索工具收录情况、期刊影响因子、同行专家评审期刊数量、更新频率及电子期刊全文的比例等方面考察,最大限度引进与学校专业分布和学科发展情况相关的、质量上乘的、更新快的、全文率较高的数据库。以上每种采购方式都各有利弊,图书馆须根据自己的特色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式,争取达到既节约经费,又不削弱文献保障力的双赢目的。为了确保资源建设的连续性,图书馆引进外文期刊数据库时要尽量获得镜像使用权,确保合同到期后读者能继续使用该资源。
2.3 引进开放获取资源
开放获取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据库商对学术期刊的垄断,一度被认为是对抗外文期刊数据库涨价的有利措施,国内许多图书馆都对开放获取资源进行了整理和整合,链接在网站上供读者使用,有些图书馆还启动了本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促进本单位学术论文的开放获取。据黄如花等调查,Elsevier中开放获取期刊数量占期刊总量的57.33%,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类开放获取期刊数量高达75%,如果能对其进行充分开发利用或者利用调查结果与数据库商谈判时交涉,绝对可节约一笔不小的费用。这对于图书馆,尤其是经费不足的图书馆而言更是一个福音。因此,图书馆在购买资源前需详细了解该数据中开放获取期刊的数量,将其与馆藏纸质期刊对比去重后再与数据库商谈判,争取更大的优惠;实在没有经济能力购买的图书馆则可针对本馆需要,对可开放存取的资源进行选择重组,在进行链接、推荐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作为本馆重要的信息资源,甚至作为停购某些外文期刊数据库后的备用资源,以提升馆藏质量和信息资源保障能力[3]。
2.4 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发展文献传递服务的效率
文献传递是国内外图书馆普遍使用的一种资源共享的方式,即在本馆没有该资源时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对一些使用量较低的期刊可采用此方式解决部分读者的需求。如英国研究型图书馆联盟在结束与Elsevier和Wiley的大宗交易之后采用文献传递来解决读者需求。当然,停定某些数据库后某些期刊文献传递的需求会增加,这就要求图书馆事先做好应对措施,增加文献传递工作人员、增加文献传递费用补贴、向读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读者知晓图书馆在采购外文数据库方面遇到的困境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尽快适应新的服务模式。另外,在国内,CALIS、CASHL、NSTL等文献传递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图书馆完全可以将其纳入自己的文献保障体系,确保在停定某类数据库后读者有渠道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
2.5 积极对话,构建合作双赢机制
虽然国内外图书馆对电子期刊的高额年涨幅怨声载道,但谴责和抵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合作双赢。一方面图书馆应在谈判前做好准备与数据商进行多方协商,不断优化采购合同,尽量减少重复订购概率,提高资源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与数据商合作进行学科资源整合,实现馆藏资源与引进资源的无缝链接,提供增值服务。总之,数据商的垄断是图书馆外文期刊数据库采购问题产生的根源,但在现有学术信息交流模式没有彻底改变前,图书馆的种种努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与数据商之间的矛盾,并不能彻底解决,要彻底解决从理论上来说只有彻底改变现有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消除数据商对学术信息交流过程的控制[4],但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仅靠图书馆的孤军奋战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图书馆只有建立联盟,做好文献传递工作和开放获取资源的宣传,积极探索新的资源采购模式,才能逐步打破目前外文期刊采购的僵持局面。
参考文献:
[ 1 ] 王春生. “程焕文之问”原因与出路:对外文期刊数据库采购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5(5):1-5.
[ 2 ] 赵艳枝,鄢朝晖.国外成功抵制大宗交易的实践对我国电子期刊联盟采购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51-56.
[ 3 ] 黄如花,张静. Elsevier收录期刊可开放存取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35-42.
[ 4 ] 鄢朝晖,赵艳枝.国外图书馆电子期刊采购困境及其应对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5(11):47-51.
苏建华 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重庆,401120。
(收稿日期:2016-01-22 编校: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