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漫坡 有心插柳柳满堤

2016-05-14 07:10樊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升华美的人生

樊平

大凡天下事有心总比无心成功率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也不例外。

积极的思想情感参与主体的认知过程,使主体获得审美的愉悦,并最终通过认知过程,达到情感的确认和升华。同时,培养积极的思想情感是我们培养学生健康思维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美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的感情是在一定程度上升华和净化了的情感。同时,这种情感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即使是同一种“喜”也因时代背景、人物身份、性别等的不同而有色调浓淡、程度强弱的区别。如:我们分析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与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喜”就有“狂喜”与“小喜”之分。从杜甫的生活经历,“安史之乱”带给我们的信息,明白杜甫狂喜的崇高,又从乡间“小儿”的年龄身份可悟“最喜”中的怜爱。同样,描写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孟浩然《过故人庄》和陆游的《游山西村》就因对象内容的不同而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对生活情趣的喜爱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对人情的喜爱之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比较同类情感的细腻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情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是达到理解艺术、创造艺术的前提和基础。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

语言文字要成为文学,其中须具有的要素是形象地反应人的心灵生活的精神产品。可见,文学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又表现为主观上的心灵的形式。这种主客观的关系是什么呢?这是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通常产生的疑问,即“这个故事太夸张”“它真实吗?”这需要教师让学生明白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现实生活中美与丑的升华和转化。

在这种转化和升华中,艺术美存在着与社会现实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教师可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区分艺术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之间的关系,区分作品的典型性与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的关系,让学生形成对美与丑的正确评价。如学《范进中举》,指出文本中哪些因素不真实,有夸大成份,同是中举会有哪些不同表现?作者为什么单把“范进发疯”作为重点和高潮来写,从而领会作者的夸张中包含的对这一生活中“丑的现象”的批判与艺术的讽刺。再进一步,假如你是范进,你考中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你的表现会是什么,周围的人们会怎样表现,与小说中范进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为什么会有这些相同或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夸张是对现实的变形,但是是对现实的突显,明白科举制度在过去与现实中的利与弊,以及对人性的伤害,了解怎样才能在这种制度下保持理想、健康的人格,同时理解作者由于受时空限制在文中进行的艺术加工、提炼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摒弃其虚假的形式,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美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作者对丑的观注与思考。明白了作品的典型意义与表达技巧上的关系,才会明白学习《蜡烛》中“母亲”勇敢、超越国界的大爱的品质并不意味着只有这样的时空选择方式才能表现这样的品质,而是要在生活中摒弃作品形式的限制、学习典型人物的美好品质,达到其对整个社会人生美的思考与关注,从而达到摒弃丑,学习美的正确态度。

三、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

审美心理学把审美态度定义为“主体看待并处理与客观关系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特殊方式就是放弃了求知和实用的立场去接近作品中的对象,从而从审美期待的反差中产生批判或赞美,肯定或否定等情感的倾向与审美价值的判定。如我们学契诃夫的《变色龙》,警察奥楚蔑洛夫在文章开头的威风和似乎执法如山的形象(“披着新的军大衣”“没收来的醋栗”),我们会产生的期待是一个完美的(正直、公正、有权威的、令人信服的)警察形象,而后文中表现的阿谀奉迎,见风使舵就与学生完美的期待产生反差,教师应提示学生审美期待并注意这种反差,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当时沙皇统治下警察队伍的黑暗,从而产生对其批判、厌恶、嘲讽的感情,而不能产生在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警察没收百姓产品,蛮横镇压是必然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就是一种实用的非道德的思想感情。可见,要挚爱人生,认真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感,没有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是不可能的。而且理想主义和现实生活的反差,使我们具有了人生的悲剧意识。比如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忧患意识,督促人们不再有麻木的痛苦,无声的忍受,一时的姑息,沉沦的享受,对人生在批判中欣赏,教师应有意识地承担起培养学生理想审美态度的任务。使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有了主动性,督促学生去设计生活,设计人生。

四、让学生思想情感达到美化和升华

当美的文章从面前消失后,人们有着不同程度的、长短不一的审美延留阶段,人会沉浸在这种审美的情景中,如学生一下课仍以课文中的故事、人物开玩笑博得会心一笑,在复述情节时人物的音容笑貌会浮现眼前,学过的课文会反复寻索玩味,咀嚼其内蕴,务求从中悟出某种关于宇宙人生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审美的最佳效应即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心灵情感的升华,从而形成内驱力去追求更高、更美的人生境界,创造更新更美的理想生活。正如马尔库塞所说:“艺术不能直接变革世界,但它可以为变更那些可能变革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内驱力作贡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由字词的结构的解释而肢解整体形象美,留出时间以某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反复玩味、思索,并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考题目和作业题,进行座谈,讨论,表演等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玩味中自我对照、自我反思。

可见,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使我们意识到人类在思维过程上,在情感生活上的相通与一致,让我们理解古人、外国人和他人的内心生活。使自己的自我和别人的自我之间的界限在感情当中逐渐消失,于是产生一种同一感情。在这种感情中,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在精神存在上就一致起来,就使语言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实现其真正的本质----沟通社会群体成员间的情感。

猜你喜欢
升华美的人生
贪吃蛇升华记
好美的雾
人生中的某一天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