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当地时间6月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与该国外长迪翁举行首次中加外长年度会晤。在之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一名加拿大记者借人权问题向中国发难。“你的提问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和不知道什么地方来的傲慢”,王毅说,“中方欢迎善意的建议,但拒绝毫无根据和没有理由的指责。”
王毅外长怒斥加拿大记者对中国的偏见,不仅大长中国人的志气,更重要的是找回了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外长外交的魂魄。我们不禁要为王毅外长拍掌叫好!
他曾经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8年的知青,他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他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因为各方面能力突出而崭露头角,他凭借一口流利出色的日语进入外交部,在中国遭遇敏感而棘手的外交问题时,他的身影频频出现,而今,他成为外交部部长。
他是一个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1969年,中学毕业后,王毅去东北建设兵团做了一名战士。在兵团做战士的8年中,北京青年王毅身上有着明显的“首都烙印”,与其他地方的年轻人相比,他对政治更敏感,也很有兴趣,对国家前途命运多有忧虑,对国际大事也特别关心。生活的磨砺开拓了王毅的视野,增加了他的阅历,使得王毅的文笔在求学以及后来的工作中广受赞扬。
王毅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8年知青,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上山下乡的洗礼。在北大荒战天斗地的岁月里,在夜深人静的煤油灯下,王毅和他的战友们曾多少次向往能有上大学的机会,也曾多少次为此付出过努力。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为这一代一直做着大学梦的知识青年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王毅1977年参加高考,于1978年初进入二外亚非语系日语专业学习。
“二外1977级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入党的学生”
对于王毅出任中国外交部部长,日本媒体对他的评价是:相貌出众,才华过人。大学时代的王毅除了专业成绩优秀,也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学生。
曾经教过王毅的二外日语学院潘寿君教授说,“上学的时候,王毅还经常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课下讨论,组成会话小组,学习语言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他那时候就显示出很强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王毅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这与王毅以及其他班干部的积极组织和相互促进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的目光不能停留在校园的四年。因为,在你的人生旅途上,这只是一段短距离的竞赛。四年后,你还会不止一次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你的一生,应该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状态。四年的大学生活,只是为你今天走得更稳、跑得更快打一个初步的基础。”王毅在回忆文章中说。
1981年底,王毅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此,二外还专门召开了全校范围的入党积极分子会,王毅在会上发言。“他是1977级第一个入党也是唯一一个入党的学生。” 辅导员宋春林说。
从外交新星到新任外长
1982年大学毕业后,王毅进入外交部亚洲司工作。2001年,王毅出任外交部副部长,从科员到副部长,他只用了19年的时间,所经历的每个职位几乎都创下了“外交部该职位最年轻的纪录”。
在外交部,一些老干部对王毅的印象是: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能吸收借鉴学界的新理论、新观点,勇于承担责任并善于与媒体沟通。在王毅突出的个人能力中,“好文笔”是大家公认的。因此,王毅被称作“新派外交官”。
2014年5月4日至5月11日,在李克强总理非洲之行的身边,从埃塞俄比亚到肯尼亚,不同的外交场合,在李克强总理的身侧,频繁出现几张熟悉的面孔——外交部部长王毅、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近年来,这3个部门的负责人,几乎可以说是国务院总理出访“随行名单”中的“标配”。
曾几何时,那个曾经站在起跑线上奋力奔跑的青涩少年,经过多年的打拼和奋斗,已经驰骋在广袤的天地。从外交新星到新任外长,王毅锐意进取,厚积薄发,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我们的使命是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树立国家形象,扩大国家对外影响和增强国际地位。所以哪里有需要和任务,我们的外交就应该出现在哪里。不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行动来恪守忠诚、使命、奉献这一外交人员核心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