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锋
摘 要:经过12a连续增产,玉米阶段性过剩矛盾凸显。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产、销、储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玉米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关键词:长残效除草剂;东北地区;玉米;结构;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18
经过12a连续增产,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达2245.8亿kg,而当年玉米消费量为1750亿kg。在国家下调临储价格情况下,玉米价格仍比国际市场高600元/t,玉米阶段性过剩矛盾凸显。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产、销、储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玉米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 玉米结构调整目标
在农业部制定的《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亿m2,比目前减少333万hm2以上。“黑、吉、辽、蒙”即东北4省区,跨越东北冷凉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根据具体区域不同,退出越区种植的玉米,扩大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规模,恢复粮豆轮作种植模式,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扩大饲料油菜种植,发展苜蓿等牧草生产;发展粮豆轮作、花生、杂粮生产。
2 玉米结构调整的困难
2.1 农民种植习惯问题
东北4省区为我国人均土地较多区域,种植玉米“播种施肥-化学除草-收获”,之后农民即可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劳动,省工省时,种植玉米靠天吃饭的传统习惯,影响着农民参与玉米价格调整积极性。
2.2 农民增收的困惑
受国内外因素影响,2015年玉米收购价格进入下降通道,2016年春播在即,农民普遍纠结种什么,既期望于通过政府补贴弥补玉米市场价格低迷的损失,也担心种植其他作物费工费时投入大,秋季买不上价格,种什么作物赚钱是农民选择的当务之急。
2.3 除草剂后茬作物风险问题
2.3.1 玉米田化学除草长期超量使用
据统计,2014年东北4省区玉米种植面积约0.14亿hm2,化学除草率超过95%。玉米每个生长季平均使用除草剂1.3次,玉米除草剂使用量(商品量)达5万余t。由于玉米田苘麻、田旋花、鸭跖草等部分杂草对现有玉米田除草剂已产生不同程度抗性,农民为了追求除草效果,基层经销商为多卖药牟利,致使农民盲目加大除草剂使用剂量,普遍超量30%~50%以上,过量使用除草剂不仅会造成当茬玉米隐性药害,而且给后茬敏感作物带来药害风险。
2.3.2 玉米化学除草仍以莠去津混用为主
玉米主产区主要以苗前土壤喷雾处理为主,根据除草效果再选择是否进行苗后2次除草,少部分地区根据草情采用百草枯定向3次除草。玉米苗前封闭除草配方组合以莠去津+乙草胺或莠去津+乙草胺+2、4-D丁酯(2、4-D异辛酯)为主;玉米苗后除草配方组合以莠去津+硝磺草酮、莠去津+烟嘧磺隆、莠去津+苯唑草酮等为主。目前,玉米田主要除草剂配方组合中均含有莠去津,莠去津用量占玉米田除草剂总用量的40%~50%。
2.3.3 长残效除草剂与玉米结构调整
长残效除草剂影响玉米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莠去津长期超量使用对后茬作物的药害问题,部分地区为烟嘧磺隆后茬作物敏感问题。
莠去津:可用于玉米、高梁、甘蔗等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达18个月以上,如超量使用残留期可长达24个月,干旱、低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情况下降解更加缓慢。玉米田每1hm2有效成分1.5~2.0kg用量下(每667m2用100~133g),对翌年播种的大豆、水稻、小麦、谷子、棉花、油菜、甜菜、花生、向日葵和蔬菜等均有残留药害,严重时甚至绝收。
烟嘧磺隆:可防除玉米田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对当茬爆裂玉米和甜玉米敏感;对后茬小白菜、甜菜、菠菜、黄瓜、向日葵及油葵等有药害,超量使用易降低后茬小粒种子出苗率降低。
3 玉米结构调整化学除草对策
3.1 优化政策扶持措施
玉米结构调整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市场的调控,通过补贴政策对参与玉米结构调整的农民给予扶持,对调整作物给予补贴,对调整区玉米苗后除草剂给予定向补贴;通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调整作物商品附加值;通过增加相关科研创新与新技术推广投入,不让农民因改种其他作物而减少收入。
3.2 合理制定调整规划
玉米结构调整应因地制宜,农民自愿,分阶段实施,由于东北4省区95%以上的玉米田均使用过莠去津,后茬调整作物可选择范围有限,合理规划,划分当年调整区域和预调整区域;优先调整沙性土壤地区。莠去津在沙性土壤淋溶较快,土壤残留量相对较少,改种其他作物风险性会大大降低;在调整作物选择上第1年优选饲料玉米、鲜食玉米和高粱,第2年再逐步轮作大豆、谷子、马铃薯、草苜蓿等其他适宜作物。
3.3 调整区草害综合治理
3.3.1 对当年调整区域
调查了解上茬玉米使用莠去津、烟嘧磺隆情况,建立田块除草剂使用档案。针对调整田块可采取土样室内盆栽播种敏感作物方法,测试土壤后茬作物安全性,指导农民合理调整作物;调整种植的饲料玉米、鲜食玉米,可采用硝磺草酮、烟嘧磺隆、苯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等玉米苗后喷雾化学除草,减少莠去津用量。
3.3.2 对预备调整区域
严格按照农药登记用量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通过采用高效植保机械,稳定压力、扇形喷头,保证药液量,提高除草效果;改变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模式,由苗期土壤封闭改为苗后茎叶处理除草,为下茬作物调整留出空间;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植物油等除草剂助剂,完善除草剂减量控害技术路径。
3.4 宣传培训示范引导
“镰刀湾”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长期任务,在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市场调节、农民行动4方面因素中,农民行动是最终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通过舆论宣传让农民意识到调整的紧迫性;通过培训让农民掌握先进种植技术和莠去津减量替代技术;通过示范让农民看到玉米结构调整同样可以获得好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