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晴
1959年1月8日,已是58岁的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说:“我生命中的第二个青春开始了。”
梁思成,近代中国主张维新变法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的长子,原籍广东新会县。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他的童年是与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流亡海外的父亲一同在日本度过的。在日本期间,梁氏一家人的生活很不稳定,先后辗转于东京、横滨和神户等地,仅靠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梁思成幼年时曾在日本东京的华侨同文学校读书。1912年随父母回到祖国,先后在北京的汇文学校和崇文高小读书,1915年入清华学校学习,毕业后于1924年赴美国留学,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史专业,1927年6月获硕士学位,随后又在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进修了一年。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吸取了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精华,为日后建立中国的建筑学体系打下了古典主义的基础。1928年,他根据父亲的建议,到欧洲考察建筑,尤其对欧洲的古建筑有了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当年夏天从欧洲回国后,应聘到沈阳的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学系,并担任系主任,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学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梁思成从东北来到北京,受聘于中国营造学社,担任法式组主任。从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五年间,梁思成偕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专修美术与建筑学的妻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道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筑学和建筑史的考察和研究。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实地考察了全国200余个县市的2700多处古建筑,对其进行测量、拍照、结构分析和深入研究,许多海内知名的建筑就是在那个时候发现的,如天津蓟县的唐代建筑独乐寺、河北石家庄正定县的宋代建筑隆兴寺、山西朔州应县的宋代木塔、山西五台山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等等,都是梁思成带领同仁们在艰苦的考察中的“惊奇发现”。这些为梁思成日后撰写中国第一部建筑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他的著述颇丰,不仅已着手写作在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建筑史》一书,还编著出版了三十多种关于中国古建筑的著作,其中包括《中国建筑参考图集》等珍贵史料,并主持编辑了汇集古建筑调查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为我国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带领全家老小,辗转来到大后方的云南昆明、四川南溪等地躲避战乱。那时的林徽因已经患了肺病,身体极度虚弱。梁思成也患了严重的颈椎病,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难。当时,美国多所大学都邀请梁思成携家人前往美国讲学和工作,并以丰厚待遇许诺,均被梁思成婉言谢绝。他说:“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设我必须死在刺刀和炸弹下,我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对祖国的深情热爱,激励梁思成以惊人的毅力考察了西南地区50多个城镇的800多处古建筑,并在暂居的四川南溪县李庄镇完成了轰动国内外建筑学界的《中国建筑史》。这部专著第一次从结构、形制、特点及其发展的情况等方面对中国历代建筑作了深入分析和阐述,成为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维护委员会副主任,为保护战时我国大后方的古建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美英盟军集结二百万军队对日本国土进行强有力的轰炸,梁思成考虑到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这两座城市的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如果毁于战火实在可惜,于是他不计梁家有两人惨死于日本侵华战争的仇怨,向美英盟军发出保护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筑的人道主义呼吁,终于使这两座城市免于轰炸,古建筑得以保存。战后,日本友人每提及这件事,无不对梁思成以德报怨的义举表示感激和敬佩,称梁思成是“大恩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思成返回北平,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1946年至1947年,梁思成作为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咨询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在美国纽约与国际知名的建筑家一起从事相关工作,经过他的努力,提升了中国建筑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知名度及影响力。在此期间,他还兼任耶鲁大学教授,结识了世界著名建筑学大师勒·柯布西耶等人,进一步汲取了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他的建筑学理论更加丰富和深厚。回国前夕,有的美国人以“共产党快要胜利”为由劝他留在美国,梁思成说:“共产党也是中国人,他们来了也要盖房子。”于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祖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此后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他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1948年深冬,一位“不速之客”拜访了清华园的梁思成,来人是受中国共产党委托,向梁思成请教北平城内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他还请梁思成将北平城的古迹在一张军事地图上标识好,以便解放军发起攻城时避开。梁思成十分感动,沉在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心想:“北平有救了,共产党人了不起!”于是,他把北平重点文物古迹的位置准确地标识在军事地图上,并且拿出他带领学生收集古建筑文献时编辑的《全国建筑文物简目》,把这些珍贵的古建筑资料一并交给了那位“不速之客”。就这样,那张“北平军事地图”变成了“北平重点文物图”,挂到了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指挥所里。随后,这张地图又转交到包围北平城的部队指挥员手中。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参加攻城的部队要求指战员在演习训练中对北平城内的射击目标逐一精确计算,力求勿使炮弹损毁文物古迹。北平和平解放后,梁思成再次应邀编制了《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印发给各路解放大军,作为解放军南下作战时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依据。
1949年,梁思成参加了新政协会议和新中国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曾先后担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科学部委员。他致力于北京的古城墙、牌楼和重要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就如何保护“古都风貌”和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他还与妻子林徽因一道积极参与并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大项目的设计任务,成为受党重视、受人民尊重的建筑学家。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梁思成的思想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他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新中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所有这些,令梁思成从内心深处得到启发和鼓舞。他也由衷地感到,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上关心知识分子,而且为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激情和报国热情在参与新中国建设中充分焕发出来。尤其是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所做的《关于知识分子的问题的报告》,充分肯定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信任和关怀,在中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梁思成反复学习了周总理的报告,深受教育和鞭策,并决心进一步加强思想改造,跟上时代步伐,争取早日成为一个“红色的专家”。这期间,梁思成周围的一些老专家纷纷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是65岁高龄的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机械学家和机械工程教育家刘仙洲入党后,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张维、张子高也入了党。梁思成的女儿、已是中共党员的梁再冰也专门给父亲写信,鼓励和督促他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代的感召和身边人的激励,促使梁思成心中生成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2月6日,梁思成被通知,这天晚上要参加一次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的宴会。梁思成非常兴奋,并在参会前写好了一封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短信。宴会上,他把这封信交给了周总理,并请求周总理转交给毛主席。梁思成在信中首先汇报了自己的思想改造过程,也检讨了自己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认识”,表示自己“在认识错误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更加接近了党,一步步地感到不断增强的温暖和力量,这温暖和力量给了自己新的生命,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年,准备着把一切献给我们伟大的党和可爱的祖国”,并表示“只要我努力学习,不断改造自己,总有一天党会把‘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授予我,我将珍惜它胜过我的生命,我将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而百倍努力。同时,我一定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永远不愧做一个党的好儿子。”信虽然不长,但字里行间反映了一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热情追赶时代步伐的足迹,也充分显示了梁思成热爱党,坚定地跟党走的坦诚之心和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热切愿望。
毛泽东见到梁思成的信后,甚为欣慰。他理解这位在旧中国黑暗中摸索半生,在新社会见到光明的学者渴求进步的心情,明确表示支持梁思成的入党请求,并于1956年2月24日批示:“刘(指刘少奇——笔者按)、彭真阅,交北京市委酌处,我觉得可以吸收梁思成入党。”此后,由于一些原因特别是反“右”运动的发生,梁思成的入党问题一度被搁浅,但是梁思成对党的追求始终如一,他更加积极地为党工作。
1958年下半年,鉴于梁思成良好的政治表现,在彭真的直接关注下,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蒋南翔要求清华大学建筑系党总支开展梁思成入党问题的审查工作。于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找梁思成谈话,要他写一份自传。不巧,梁思成患病住进医院,自传拖延了一段时间才交上来。1959年初,梁思成的入党问题经党组织讨论通过了。这年1月8日,梁思成迎来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生日”。这一天,他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从此,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党的建筑事业和教育工作中。尽管“文革”期间受到政治冲击和错误批判,但他对党不改忠诚,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爱国科学家身处逆境,信仰不移的崇高理想信念。
1972年1月9日,一代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1987年,在他去世15年后,国务院授予他生前所领导的科研集体“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表彰梁思成等人在中国建筑学研究与建筑文物保护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1年4月,为纪念梁思成诞辰110周年,清华大学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梁思成铜像在清华园矗立起来。
作者单位:天津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