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垒 周耀林
摘要:本文从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出发,论述了档案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国家宏观层面的档案事业规划和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的建设经验,提出建设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构想,特别是探索了其在市场导向、建立基础和跨机构合作方面应该采取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档案保护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
Abstract:Facing the coexistence of opportuni? ties and challenges in Chinese archives conserva? tion work,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archives career planning of national macro level and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ortheast Document Conser? vation Center,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setting up the regional archives protection center, and fo? 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s of it in the market orientation, the establishment foundation and the in? ter agency cooperation.
Keywords:Archives conservation;Regional ar? chives protection center;Northeast Document Con? servation Center
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实际上是建立在地方档案工作之上的以档案抢救和修复为核心工作内容的机构,通常由多个省级或市级的公共文化机构在优化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联合建立,为所涉行政区域内的各个文化机构、机关单位、公司企业或私人提供档案保护服务,尤其是针对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修复。本文借鉴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的建设经验,结合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探索我国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方式。
一、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
当前阶段,我国档案保护工作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是国家对于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档案保护工作中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阻碍了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国家对重点档案保护的重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重视档案的抢救工作,1984~1999年财政部共拨款7040万元抢救一批濒危档案。“九五”、“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补助达到7800万元,地方财政的经费使用与此大体相当。进入“十一五”后,国家每年投入9000万元进行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1]2016年4月7日,国家档案局正式发布《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重点强调了加强国家重点档案的开发力度,实施“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并鼓励各级档案馆加强区域合作,探索档案区域协作发展模式。2016年5月10日,国家档案局印发《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给予专项资金用于国家重点档案目录基础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档案开发项目以及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项目。此外,国家还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档案文献保护工程,如“中国记忆工程”“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等。由此可见,国家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视为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
(二)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发展缓慢
早在2008年,广东省档案局就曾将“建立区域性档案修裱中心”列入年度重要工作内容,这是国家进行重点档案保护和抢救工作模式的创新。[2]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并建立了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例如河南省档案保护技术中心、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湖北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等,但是伴随着实际工作的开展,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面临着众多问题。一方面,此类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单一,主要集中于历史档案的修复;另一方面,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在业务合作与交流上存在不足,往往“各自为政”。更为重要的是,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外有偿服务,使得其资金来源无法实现自给,而过度依赖于政府资金的投入。同时,在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档案保护机构尚未独立建立,而通常设立于档案馆、图书馆或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之下,作为一个部门而存在,如江西省档案馆的档案技术保护处。县级地方档案馆由于受资金、人员等条件限制,连单独的档案保护部门都没有设立,如安徽省绩溪县档案馆,其馆藏的徽州历史档案都是在裱画店进行实体修复和抢救的。因此,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发展速度缓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三)档案保护人才短缺
档案事业的长效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近年来,档案教育和各类培训班的发展,为我国档案工作一线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和抢救项目的实施,以及地方档案保护工作的开展。从目前来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培养的档案修复人员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而新的档案修复人员一时又衔接不上,使得人才供给出现了断层。[3]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档案教育环节,档案保护课程教材内容陈旧、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技术不足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档案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4]同时,地方档案部门过于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实际交流或培训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档案保护层面,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经费的使用不合理,未能分清轻重缓急,甚至将部分档案保护的经费挪做他用。[5]此外,也缺少一个独立的档案保护机构来提供定期、专业的技术培训。
二、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建设经验借鉴
为了对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历史文献等文化遗产进行科学、有效地保护和抢救,美国建立了众多区域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如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NEDCC)、太平洋地区保护中心(PRCC)、巴波亚艺术保护中心(BACC)、艺术和历史文物保护中心(CCAHA)、落基山地区保护中心(RMRCC)、中西部艺术保护中心(MACC)等。[6]其中,具有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建设借鉴意义的首推位于美国马塞诸塞州的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
(一)建设背景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东北部地区的文献收藏机构面临着严重的纸张恶化问题。与此同时,包括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城镇和州立档案馆在内的文献保管机构都没有相应的设施去提供纸张保护服务。[7]而单独建立机构内部的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并为之配备人员耗资巨大,而且也没有足够地受过训练的管理人员来为它服务,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联合来避免机构重叠。[8]在这样的背景下,1973年,由波士顿图书馆监管人乔治·卡恩哈等人在克雷斯吉基金会、图书馆资源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资助下,发起并正式成立了新英格兰文献保护中心,并由乔治·卡恩哈担任中心的第一任主任。1980年,新英格兰文献保护中心为了保障中心成员和财产的法律权利,改组成为一个非营利的股份公司,通过董事会实行管理,并向新英格兰地区以外的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州立图书馆馆员提供了董事会代表权。为了反映其业务范围覆盖到整个美国东北部地区,该中心正式改名为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
(二)完整的服务体系
NEDCC具备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其服务内容涉及文献保护的各个方面,包括实体保护、数字化保存、文献灾害预案的制定以及其他诸如咨询、评估和技术培训服务等。这种从微观技术保护到宏观的评估、咨询和培训的服务体系,构成了NEDCC业务的核心,也是其本身实现更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从服务方式而言,NEDCC实行的是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在线服务与现场服务相结合的多样化服务方式。最值得一提的是NEDCC的“7/24紧急电话援助”咨询服务方式,这种服务方式属于在线服务,即中心工作人员一周7天、全天24小时为机构或个人提供灾害咨询,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温湿度建议、处理档案文献火灾、虫害和霉菌的建议等。[9]在服务对象上,NEDCC涵盖了地区内的各类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如丹佛自然科学图书馆馆藏《北美印第安人》的修复、尼克尔斯故居博物馆的照片保护、伍迪格思里档案馆馆藏档案保护等。此外,NEDCC还为一些文化组织、私人和企业提供有偿服务。
(三)密切的国际化合作
通过在国内的业务开展,NEDCC的服务能力逐渐提高,并且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实体档案保护人员,如Michael Lee、Suzanne Martin Gramly和Mo? nique Fischer等高级技术研究员。在此基础上,NEDCC开始将服务领域扩散到美国本土以外的地区。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而其中又以与欧洲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最为密切。NEDCC最早的跨国交流合作可以追溯到1994年,该中心派遣相关人员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进行培训和咨询的相关交流活动。1996年,NEDCC相继开始了东欧交流计划和古巴系列交流活动,致力于档案文献保护技术的交流。1998年以后,NEDCC分别在古巴、斯洛伐克、南非等国举办了纸张与照片保护培训会。在档案文献实体修复方面,NEDCC参与了德里拉福教区图书馆项目(北爱尔兰)、海明威故居博物馆合作项目(古巴)和西尾保护工作室亚洲艺术品保护合作项目(日本)等。国际化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的进行,使得NEDCC迅速在国际档案文献保护领域树立了重要地位,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
三、我国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方式探索
针对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国家层面提出的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建设要求,笔者借鉴NEDCC的发展经验,从市场导向、建立基础、发展途径三个方面探索我国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方式。
(一)以市场为导向,保证服务需求
NEDCC为了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中心自身的资金自给,在建立时就考虑到了市场因素。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乃至东北部地区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文化、经济和教育发展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地区内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其他历史档案文献收藏机构众多,这就保证了该地区内文献保护的市场需求,也使得NEDCC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一批固定的服务对象,同时在保护服务的开展和交流过程中得到便利。我国在建立地区性档案保护中心时,也应该考虑到市场因素,例如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建立,将服务对象集中于巴蜀文献的保护上,包括古籍善本、碑帖拓片、书法绘画、文件、档案文书的整理、抢救、修复。[10]
另一方面,服务项目的开展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NEDCC从最初单一的手稿、书籍修复到形成目前的综合服务体系,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载体不断丰富,NEDCC不再局限于纸质载体的修复,而相继开始了照片、影像和音频的保护服务。文献灾害预案的制定更是将市场需求的矛头指向了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实体文献保管机构的灾害预防,将微观的保护服务扩大到宏观层面。相较而言,我国无论是独立的古籍、文物修复中心还是隶属于档案馆的档案保护部门在服务项目的扩展上还比较滞后,因此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不断开展新的服务方式,挖掘潜在用户。
(二)以文化机构为基础,整合配置资源
NEDCC作为一个专门从事档案文献保护的机构,它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和协会组织。从其建立来看,康涅狄格州公共档案馆、康涅狄格州图书馆、波士顿图书馆成为其建立的主要发起机构。从资金来源来看,NEDCC没有政府直接的资金支持,而是由各公共文化机构、专业协会、基金会、企业公司和个人的捐献获得资金来源。从其服务对象来看,NEDCC的服务对象涵盖了文化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个人,而文化机构是其主要服务对象。一方面,文化机构藏有大量的档案文献,并且它们对于档案文献的保护需求远远高于其他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文化机构在公众群体中具有良好的公信力,NEDCC通过为文化机构服务可以建立自身的信誉,并以文化机构为桥梁培养第三方客户。从其业务扩展的途径来看,NEDCC早期受自身规模、技术、资源的限制,无法独立承担较大的文献保护项目,但是通过借助一些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协会提供的平台和资金的支持,NEDCC建立了跨机构合作的业务扩展机制。
当前我国从事档案保护和修复的独立机构相对较少,一般是以部门的形式设立在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之下。以安徽省为例,笔者在安徽省档案馆、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科学技术档案馆、安徽省博物馆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只有图书馆和博物馆分别下设了古籍修复中心和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因此,出于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可以借鉴NEDCC的建设经验,以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为基础,建立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提供档案、古籍的修复、保护和数字化等服务。
(三)以跨机构合作为途径,扩大业务范围
任何机构都无法独立存在,其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机构间的合作,而NEDCC本身就是地区内跨机构合作机制的产物。NEDCC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跨机构合作:一是单一的资金支持,例如“保护101”和“保护教育课程”,其由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提供资金来源,NEDCC独立完成项目。二是三方参与,即NEDCC、资金来源方和其他项目合作方,例如IRENE项目,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提供资金,第三方国会图书馆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三是双向合作,《北美印第安人》的修复,丹佛自然科学图书馆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参与具体的修复工作。在与国内各机构的合作中,NEDCC不仅突破了服务地域的限制,扩大了服务范围,更重要的是在文献保护领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无论从研究还是实践工作层面,整个文化的发展水平都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无论是国家的文化发展纲要,还是学术界涌现的一些研究著作,有关“文化发展”“信息资源整合”的各类规划工作进行得紧锣密鼓,一些以诸如“国家战略”“社会记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为基本框架的文化实践范例不断成型。[11]这就为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应该建立跨机构合作机制,在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业务开展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合作,以此来推广研究成果,扩大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金的自给自足。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作为一个地方档案保护机构,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资金的缺乏、人员的配备、地方文化机构的支持等。笔者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科学认识各机构之间的关系
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立必然会和地方档案局及其他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产生密切联系,如何处理好各个机构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与档案局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档案局作为地方档案行政主管机构,统筹各方面的档案工作。其次,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和档案馆等文化机构之间是业务协作的关系,其可以协助文化机构开展具体的档案保护工作,同时也可以依托各个文化机构的网站进行宣传或联合各文化机构开展培训活动,实现互利共赢。
(二)多方位发掘潜在用户,建立用户信息反馈机制
档案潜在用户是指社会上的组织或个人具有档案利用的潜在需求,但是由于其自身能力的限制或者外部条件不足,而无法与档案馆建立联系的这部分群体。相对于现实用户,潜在用户具有数量多、潜力大的特点。[12]NEDCC早期就通过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档案修复服务,发现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潜在用户,并获得了用户的支持。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档案服务机构,为了更好地确保职能的长效发挥,对于发现潜在用户至关重要。不仅要针对地方各个文化机构的馆藏档案进行针对性保护,还应该为私人或者企业提供档案修复服务。与此同时,必须加强档案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对用户的需求实行实时预测,并及时提供用户信息反馈,不断促进中心改善服务。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周耀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67.
[2]胡可征.创新模式注重实效——广东省探索建设“区域性档案修裱中心”[J].广东档案, 2010(4):21-24.
[3]邵金耀.新时期档案保护技术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6(1):112-116.
[4]陈鹏,农建萍.对《档案保护技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档案时空, 2012(8):23-24.
[5]李燕.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档案报, 2000-06-26(2).
[6]刘家真.美国的地区档案保护中心与保护协会[J].档案管理,1997(5):38-39.
[7] History of the Northeast Document Conserva? tionCenter.[EB/OL].[2015- 10- 15].https://www. nedcc.org/about/history/overview.
[8]Ann Russell. Surveying the Digital Readiness of Institutions[J].First Monday,2007,12(7).
[9]24/7Collections Emergency Phone Assistance.[EB/OL].
[2015- 11- 18].https://www.nedcc.org/free- re? sources/disaster-assistance/emergency-phone-assistance.
[10]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简介[EB/OL].[2015-11-29].http://www.scxbwx.com/center.asp?bid=116.
[11]李大青.试论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的跨机构合作[J].图书馆界,2012(6):11-13+83.
[12]范文兰.长尾理论指导下的档案管理实践[J].档案,2009(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