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越发展,越需要保险

2016-05-14 12:27冯春久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户品种

冯春久

“十三五”时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力期,农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战略机遇,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比如说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上看,“适度规模经营”将不可逆转地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受困于人多地少基本国情的制约,唯有用规模化经营代替一家一户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方式,我国农业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可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这样就会催生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乃至一些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相比于分散经营,在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中,也会加大“三个风险”,即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相比一般小农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大、承担风险高、现代要素多,他们需要各种保障,比如说政策的支持,金融的跟进,尤其是保险的后盾作用更加重要。

“十二五”时期,农业保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农业保险条例》的颁布使得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更加牢固:农业保险累计为10.4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5万亿元,向1.2亿户次农户支付赔款914亿元;全国已建成农村基层服务网点2.3万个,协办人员40万人,农业保险乡镇覆盖率达93%,村级覆盖率达48%,农业保险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承保的主要农作物突破14.5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59%;三大主粮作物平均承保覆盖率超过70%,承保农作物品种达189类;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96亿元,同比增长20.42%,约占农业GDP的32.27%;赔款支出260.08亿元,约占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的9.64%,是国家农业灾害救助资金的7倍。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农业保险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保险品种少、赔偿数额低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障碍。2007年以来,虽经各地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和补贴保险费的农牧业产品生产保险的种类已经增加到了16类(包括2015年增加的制种保险的保险费补贴),但是很多重要的农业牧业渔业产品生产保险,例如鸡鸭牛羊、蔬菜、水果、茶叶、药材、水产、渔船保险等,都没有纳入中央支持和补贴范围,2015年种植业的参保面积只有总播种面积的59%。同时,因为保险金额低,损失补偿率不高,2012~2014年全国需要补偿的农作物灾害损失约5997.8亿元,通过农业保险补偿565.4亿元,仅占9.4%。

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要适应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保险必须积极创新,尤其是针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需要开发新的保险品种,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一是在保险理念上更新观念。要从只保险农业自然风险,向既保险农业自然风险又保险市场风险转变,让农业经营者从根本上对农业保险不离不弃,减少农业经营者的经营风险系数。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的保险意识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也愿意多出钱来获取更高的保障水平。因此,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基本险+附加险”的模式,来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险、贷款保证保险也值得探索与尝试。二是在保险品种上不断扩大范围。要从现有的保险品种出发,针对农业经营者的需要,适时地开发出具有前瞻性、潜力大的特色保险品种,不断扩大范围,有效地保障种植业和畜牧业农户的权益,为农业生产系上一道安全网。三是在赔付金额上要再扩大。要从提供灾后补偿单一目标向服务农业现代化多重目标迈进,让被保险者真正得到好处、尝到甜头。四是在服务手段上创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思维创新农业保险发展,让农业保险更加便捷、公正,为定损、理赔创造更加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手段。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户品种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