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2016-05-14 11:09张驰李红艳林静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蓄积量幼林林分

张驰 李红艳 林静

1.实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柳河林场二台子工区二台子林班9小班,试验树种为彰武小钻杨的二年根一年干Ⅰ级苗木,在产地条件、经营措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2×4、3×4、4×4、4×5、4×6m五个密度类型试验,每个密度类型为一个小区,面积0.333hm2,三次重复,共15个小区,总面积5.0hm2,保护区面积1.67hm2。造林时间2006年春季,造林后间种2-4年,连续追肥五年,每株共施尿素1.0kg。每年人工除草松土两次,机械抚育一次,连续进行五年。

2.结果分析

2015年12月对试验地进行调查,其胸径、树高调查结果如下表。

2.1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

综合试验资料及生产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无论任何条件下,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要比对其他生长指标的作用弱,在相当宽的一个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几乎不起作用,不同密度间的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树木的高生长主要由树种的遗传特性、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来决定。

2.2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

在造林初期,幼树个体基本上处于孤立状态,密度效应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树木个体生长发生明显变化,造林密度对环境的调控作用开始显示出来,当林分中林木开始出现竞争以后,不同密度间胸径生长差异极显著,密度越小,胸径平均值越高。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

2.3不同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表

由于直径受密度的影响较大,因而它就成为不同密度下单株材积的决定性因子,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林分蓄积量是其平均单株材积和株数的乘积。这两个因子互为消长,其乘积值取决于哪个因素居于支配地位。试验数据显示,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密度的竞争效应增强,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平衡,蓄积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这个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树种、立地及栽培集约度等非密度因素。随着时间的变化个体不断增大,到一定时间后,竞争首先从高密度开始,并逐渐向低密度扩展。竞争产生的抑制作用使个体增长率降低、生长变慢,于是低密度的平均个体逐渐超过高密度的,各密度间的产量差也随着减小。到一定时间,与高密度相邻的低密度赶上高密度的产量。不同密度间单位面积蓄积量差异极显著。

2.4密度对干材质量的作用

造林密度适当增大,能使林木的树干饱满、干形通直、分枝细小,有利于自然整枝及减少木材中节疤的数量及大小,总的来说是有利的。但若林分过密,树干过于纤细,树冠过于狭窄,个体生长普遍衰退,易遭受各种灾害侵袭,群体的光合产量不再增长,而呼吸消耗却增强,造成产量下降,既不符合用材要求,又不符合健康要求。因此,造林密度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保证人工林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营造人工林时,要统筹兼顾,按照目标和实际效能选择适宜的密度造林。

2.5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

初始密度直接影响幼林郁闭早晚及林分未来生产水平。为了使贫瘠沙地幼林及早郁闭,减免对幼树的风蚀和沙打危害,可适当密植,并采取行距小的配置方式。通过调查发现,造林密度越大,幼林郁闭越早,进入初始防护成熟状态时间越早。

3.经济效益分析

生产成本包括整地、造林、幼林抚育追肥投资见表4。

密度适当与否还需要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尤其对商品林更应如此,选择合理密度时应计算投入产出比,还要考虑交通运输条件和间伐材销路问题。如小径材有销路,经济上也合算可采用较大的造林密度,间伐不利或条件不能满足,则密度应小些。造林密度加大,间种面积和年限则相应减少,同时造林成本增加,导致经济效益降低,造林密度的大小还必须以林产品和农产品的综合效益最大作为权衡的标准。

4、小结与讨论

在试验密度内,林木生长受密度影响显著。密度小,林木生长就好,密度大,林木生长就差。这个影响主要表现在胸径上,对高生长影响不显著。

最高蓄积量出现在中密度区(即密度3×4m),说明适当密度能使树木更早地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总产量。

造林要按培育目的的材种确定最适宜造林密度,培育小径材应选择株行距为3×4 m或4×4 m的密度造林,培育大、中径材,则应选择株行距为4×6 m的密度造林。

猜你喜欢
蓄积量幼林林分
快乐佳县人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蓄积量误差的探讨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林分蓄积量估算方法研究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
亚热带地区典型林分氮保留能力的差异及δ15N空间垂直分异特征
华山松中幼林抚育和未抚育对生长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