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默冉
【摘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发病缓慢,影响生长发育。本文主要从小儿佝偻病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方法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大家对该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佝偻病;维生素D;病因;治疗;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四大婴幼儿疾病之一[1]。病因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导致骨骼发育不良所致。佝偻病不仅影响小儿骨骼的正常生长,还会对小儿的智力发展水平、机体的免疫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必须给予重视。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佝偻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患病率高,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对降低该病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2]。
1 病因
1.1 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钙三醇的重要途径。
1.2 维生素D摄入不足
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3]。
1.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1.4需要量增多
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1.5疾病和药物影响
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
2.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3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正处于生长中的骨骼的病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的改变。重症佝偻病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和免疫功能。在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3.治疗方法
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会导致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 并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因此一旦发病必须积极治疗。该病预防和治疗均需补充维生素D并辅以钙剂,防止骨骼畸形和复发。
3.1.一般治疗
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多到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4]。
3.2.维生素D治疗
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5]。
3.3.钙剂治疗
在给予维生素D治疗期间可同时服用适量钙剂。
3.4.矫形疗法
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较轻者,骨骼畸形多能自行恢复,不需矫形,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严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
4.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①母要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预防先天性佝偻病;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婴幼儿辅食;③小儿出生后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在天气允许的前提下每日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并多暴露皮肤;④及时补充维生素D,鼓励乳母、婴儿每日补充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 并多吃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⑤定期对小儿进行体格检查、生长监测,早发现早治疗[6]。
5.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小儿佝偻病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该病是由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全身各系统产生病变的一种小儿常见疾病。虽然该病目前发病率较高,但只要我们了解该病病因,做好预防工作,一旦有病症及早发现,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避免佝偻病给孩子的一生造成的伤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光.120 例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及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4):25-28.
[2]谢金秋.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03-206.
[3]薛艳霞.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08
(13):129.
[4]:焦迎先,杨杰.社区小儿佝偻病患者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37-139.
[5]陆庆丽.佝偻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
2008,6(5):75-77.
[6]杨晓红.小儿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及预防措施治疗总结[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