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早产类型对比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6-05-14 17:08张妮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早产类型对比

张妮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早产类型分娩结局与导致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78例不同类型早产者,根据其类型分为自然早产(n=40)和干预性早产(n=38),对两种早产分娩方法、分娩结局、不同孕周早产儿情况、早产因素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自然早产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干预性早产,两种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早产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干预性早产者,且无论何种早产方式,孕28~33周的早产者早产儿窒息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孕34~36周者(P<0.05);自然早产者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瘢痕子宫、子宫畸形以及原因不明发生率均高于干预性早产者,而干预性早产者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以及羊水过少、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自然早产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控导致早产危险原因、适时选取干预性早产,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 早产; 类型; 对比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50-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27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间的分娩,此时期的患儿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生活能力差、极易发生诸如肺部疾病、感染、颅内出血等严重合并症,所以早产儿存活率较低[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早产发生率高达5%~15%,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较为沉重的负担[2]。根据临床分类,本文对不同早产类型(干预性早产和自然早产)加以对比观察与影响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78例不同类型早产者,根据其类型分为自然早产(n=40)和干预性早产(n=38),自然早产者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29.50±2.00)岁;孕周28~36周,平均(33.50±2.10)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

12例;单胎36例,双胎4例。干预性早产者孕妇年龄24~38岁,平均(30.00±1.00)岁;孕周28~36周,平均(34.00±1.00)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4例;单胎32例,双胎6例。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且在所有产妇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种类型早产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精神疾病、语言异常等原因无法沟通者;(2)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异常者;(3)28周后因胎儿畸形引产或死胎引产以及计划终止妊娠者;(4)非正常妊娠者;(5)依从性差以及难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3 研究方法

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对78例早产者病历资料予以回顾性观察和分析,同时设计《78例不同类型早产者相关因素观察表》,指定专人负责对表中内容加以观察和项目的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其中表中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姓名、年龄、孕周、胎次等一般资料与早产原因(例如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分娩方法、新生儿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不符合字2检验要求,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将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类型早产者分娩方法对比

自然早产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干预性早产,两种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种类型早产者分娩结局对比

自然早产者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性早产者,且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干预性早产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种类型早产者不同孕周早产儿情况对比

两种类型早产者孕28~33周时早产者早产儿窒息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孕34~36周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种类型早产者早产因素统计对比

自然早产者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瘢痕子宫、子宫畸形以及原因不明发生率均高于干预性早产者,而干预性早产者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以及羊水过少、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自然早产者,除胎盘功能不良外,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早产作为一种导致新生儿发病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除致死性畸形外,75%以上围产儿的死亡与早产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3]。据有关数据显示,15%的早产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生死亡,8%的早产儿虽能存活,但约有25%的患儿遗留有智能障碍或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积极探索早产发生原因,予以早期控制、干预,能有效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质[4]。

鉴于此种情况,本文根据早产类型分为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且对两种早产结局与导致早产发生原因予以观察和对比分析,从而引起人们对早产的重视以及高危原因与不同类型早产的关联性,为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防控、改善早产结局提供依据。从表1可知,自然早产者以阴道分娩为主,干预性早产者以剖宫产为主,因为干预性早产孕妇多存在有严重的合并症或并发症,阴道分娩风险机率较大,而采用剖宫产相对安全,能快速结束分娩,有助于胎儿迅速脱落缺血缺氧环境,降低早产儿窒息率和死亡率。另外结合表2早产儿并发症、围生儿死亡率统计对比结果以及表3不同孕周早产儿窒息率与围生儿死亡率相比的数据来看,自然早产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干预性早产者,且无论何种早产方式,孕28~33周的早产者早产儿窒息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孕34~36周者;由此,本文认为两种早产类型相比,干预性早产结局优于自然早产,且适当延长孕周能有效改善早产儿预后;因为干预性早产即医源性早产,是在孕妇或是胎儿存在合并症或并发症时,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围生儿存活率,而给予的医学干预方法以及时终止妊娠,为改善妊娠结局所致的早产,所以针对此种早产者,应重视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干预,尽量适当延长患儿孕期为早产儿机体各系统的发育提供尽可能的宫内妊娠时间,这样方能提高早产儿生存能力、改善早产儿预后[5]。

另外,为进一步分析导致早产发生的原因、改善早产儿预后,本文进一步剖析了两种类型早产者早产发生的原因,通过表4数据显示,自然早产者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瘢痕子宫、子宫畸形以及原因不明发生率均高于干预性早产者,而干预性早产者是以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以及羊水过少、胎盘早剥、胎儿窘迫为主;因此,根据上述原因,于临床中予以宣教、早期产前检查、指导干预尤为重要,对于自然早产者,如存在胎膜早破风险较大的孕妇应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提前住院观察,存在生殖道感染者应及时予以相应干预治疗,这样方能显著避免上述原因所致的自然早产;对于干预性早产者,前置胎盘是其主要原因,其发生可能与多次流产引产致子宫内膜损伤有关,所以针对此种情况,临床中应加强孕妇管理、强调适时必要的产前检查和正确的孕期指导,做到早诊断、早干预等;对于妊娠期高血压者来说,应重视孕妇血压监测和管理,尽量控制各种高危因素所致的血容量增加以及血管阻力升高。

总而言之,做好孕期保健是防控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控制导致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最大程度的延长妊娠期,有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林素娟.干预性早产3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5-57.

[2]赵瑞连.医源性早产安全分娩方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5):1052-1053.

[3]粱小燕.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70-171.

[4]麦炜碧,高云鹤,陈励和.自然早产与医源性早产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5):640-643.

[5]伍小柳,张学勤.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1(1):72.

(收稿日期:2015-11-24)

猜你喜欢
早产类型对比
早产为什么越来越多?
孕妇睡不好易早产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单胎双胎妊娠与自发性早产复发风险的关系
如果你早产过,请警惕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