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昊
根据日本共同社1月28日报道,日本政府已决定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非洲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普及项目拨款三亿日元,以加大对非洲国家的能源技术援助。在非洲可再生能源市场潜能日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日本期望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
在此次与UNIDO的合作中,日本承诺将继续支持UNIDO在非洲地区开展的“低碳低排放清洁能源科技”项目,积极促进水电、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发展中国家的利用。UNIDO方面透露,日本提供的资金将用于调查采用日本技术的太阳能与地热发电设备是否需要更新,以确保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两国农业和工业生产设施提供电力。
对于日本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清洁能源合作,《日本经济新闻》称,非洲是资源与能源大陆,日本政府与企业正热情关注着非洲日益扩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根据欧美市场机构的评估,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80万千瓦,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近60亿美元,新增装机容量比2000以来历年总和加起来还要多。而且显而易见,它们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国际可再生能源协会称,预计2030年非洲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非洲正成为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最具前景的新兴市场之一。日本媒体称,目前美国、欧洲与中国均在非洲“有宏大的能源市场战略”,在清洁能源投资领域瓜分市场。而日本也在非洲积极布局,政府间合作与民间投资“双管齐下”,以免“落后”。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首次向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但在整个冷战时期,日本与非洲关系较为疏远。冷战结束后,美、欧在其对外战略中下调了非洲的地位,而正寻求国际战略转型、尝试多边外交的日本则伺机填补空缺,加强了与非洲的经济政治关系。总的来说,非洲在日本经济外交乃至全盘外交战略中长期处于“边缘区域”或“次重点区域”,但随着日本日益主张国家外交“符合大国身份”,寻求拓展海外经济利益,并期望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问题上获得非洲国家的政治支持,日本对非洲的“战略外交”也在逐渐推进。安倍二度上台后,力推“俯瞰地球仪外交”,声言“将外交边疆推进到非洲大陆”,非洲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再度得到提升。2014年安倍首次外访即是前往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2015年安倍年度外访首站便是埃及。
“援助外交”是日本加强与非洲战略纽带的关键,而承载对非战略援助功能、由日本主导的非洲开发会议(TICAD)则是日本对非“战略外交”的重要平台。TICAD始于1993年,日本将其公开定位为日本联合其他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与非洲各国“协作推进非洲开发的国际会议”。实际上日本借助主办者身份,将TICAD转化为日非间对话与协商的核心机制,并确立了日本在对非国际援助中的主导地位。2013年在日本横滨举办的第5届TICAD有来自非洲、亚洲、欧洲的约80个国家和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等机构代表共约4500人参加。日本宣布应非洲方面的请求,以后TICAD将改成在日本和非洲轮流举办(此前均在日本举办),并由每五年举办一次改为每三年一次。在此届TICAD上,日本政府还承诺将在此后五年为非洲提供约3.2万亿日元的资金援助,其中包括1.4万亿日元政府开发援助,重点支持10个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向其派遣投资顾问。
在2016年,TICAD将再次成为日本外交的“重点工程”。今年2月日本政府宣布,第6届TICAD将于8月27至28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这将是TICAD首次在非洲召开,安倍首相将亲赴肯尼亚参会。此后,日本政府还披露了安倍首相将在本届TICAD上宣布的最新一揽子援非计划,具体支援项目约60个,以肯尼亚蒙巴萨港周边、莫桑比克纳卡拉港周边、科特迪瓦等西非地区这三大重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覆盖农业、工业、能源、交通、医疗、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日本共同社称,为落实新的援非计划,日本政府正在考虑从2017年起三年内,向非洲新增投放总额1万亿日元的ODA。日本政府内部人士称这将是“史上最全方位、最具力度的对非援助开发计划”。特别是,日本政府期望借助在非洲办会的机会,进一步拉近日本与当地社会的距离,在肯尼亚同样办好“主场外交”。
在经济利益方面,日本将拥有众多人口的非洲定位为“最后的市场”,致力于以援助带动投资出口,创造友好商业环境,打开潜在消费需求巨大的非洲市场,促进日本企业海外投资,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出口,确保能源资源供应等。日本政府首脑出访均携大规模商务代表团,并充当“首席推销员”,强调自身援建与投资项目的“高质量与安全性”。在国内则与经团联等企业界协会展开合作,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等对外援助融资机构则积极为日企投资非洲创造环境,并动员国内私营资本进入非洲市场。日本企业在非洲的新时期“投资版图”也在逐渐成型。如丰田、本田、日产、铃木等日本汽车厂商在南非、埃及、摩洛哥等国已建立了汽车生产流水线,住友化学在坦桑尼亚等国投资建设了化学工厂,三菱商事在莫桑比克进行金属冶炼,等等。
在与非战略合作方面,日本一直持有较强的危机感与竞争意识,总是担心“落于人后”。而中国则是日本在非洲“战略外交”的最大“假想敌”。对此,英国《金融时报》曾评论说,非洲已经成为中国与日本展开地缘政治与经济竞争的新战场。“围绕谁能主导非洲,亚洲两大强国之间的竞争正日趋白热化。”2015年底,习近平主席在南非出席第六次中非合作论坛,承诺向整个非洲大陆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对此日本政府与民间均表示“对于中国在非洲的大规模行动,日本应有危机感”。今年2月日本政府新的一揽子援非计划被披露后,日本共同社与《每日新闻》均直截了当地表示,日本对非援助加强的背景,是“中国凭借雄厚的资金不断强化在非洲的影响力”,“日本此举显然有与中国竞争的目的在其中”。日本政府官员称,日本将以大规模基建项目为骨干,结合农业等产业发展与商业投资,对非洲国家实施“综合广域开发”方式的援助,“与积极参与非洲发展进程的中国相抗衡”。
当前,日本在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商业投资,在体量上与中国有明显差距。《金融时报》称,2014年,日本和非洲的双边商品贸易额为275亿美元,而同一年非洲与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贸易额则超过2000亿美元。不过,中国对非贸易的年均增速正在放缓,从21世纪初的超过40%下降到目前的近15%。有美国学者称,在对非洲的商业投资中,“中国的优势和成果被高估了”。在此情况下,日本想尽各种办法,与中国展开“非对称竞争”,特别强调在软实力、国家形象和舆论主导能力方面针对中国的“比较优势”。美国《华尔街日报》称,日本的外交官员在非洲游说时,总是会强调日本的投资项目能够完全落实,日本的基础设施项目尽管造价更高,但质量更可靠,维护成本更低,“他们无需公开解释此话所针对的国家”。日本媒体则响应西方媒体,频频制造“中国在非洲掠夺资源,剥削当地劳动力”,“进行新时代殖民”等言论。
对于日本未来的“非洲战略”,日本国际问题的专家们称,日本“有现实而脚踏实地的野心”。在官方投入外交资源受到国家财政限制、无法抗衡中国等国的情况下,日本更加讲究援助的质量、外交的策略性,并且特别重视政策在当地市民社会的“落地”。在众多非洲国家中,日本政府选择性地重点加强与若干“支轴国家”的合作,其目的是抓住非盟、西非共同体中的核心国家,并在中部、南部非洲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当中打入“楔子”,扩大影响力。日本政府相信,通过“全方位的动员”,特别是借助民间财团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日本可以在非洲抵抗各种各样新崛起的竞争对手,包括中国、美国、韩国与印度等”。显然,在其对手的名单中,中国是排在最前面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