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鲁多访美:不再是老鼠与大象的亲近?

2016-05-14 03:40董春岭
世界知识 2016年7期
关键词:特鲁多奥巴马外交

董春岭

2016年3月9日,加拿大新任总理贾斯汀·特鲁多抵达华盛顿,开启了对美国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这位“明星”总理的外交首秀,也是加拿大总理19年来首次正式访问美国,被媒体称为“美加关系的破冰之旅”。

加拿大这位凭借“变革”主张赢得议会选举的总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8年的奥巴马总统。特鲁多和奥巴马无论是在“明星效应”上还是政策理念上,都颇具相似性。特鲁多总理的“外交首秀”获得了两国民众好评,借助此次访问,加拿大不仅“将美加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还展示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新姿态,未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值得期待。

美国迎来一轮“特鲁多热”

特鲁多的到访获得了奥巴马总统的高规格接待。对于特鲁多此次访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在头版头条予以了报道,表达了美国民众对这位“明星”总理的喜爱。不少媒体还“满怀深情”地回顾了“老特鲁多时代”两国元首的会面,认为此访“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小特鲁多时代”充满期待。“习惯了被美国忽视”的加拿大媒体面对总理所获得的“殊荣”显得有些“受宠若惊”。《全国邮报》的头版标语用调侃的语气写道:“美国媒体终于注意到我们了!” 加拿大广播公司则有些得意地指出:“他让美国民众看到了我们的软实力”。两国的不少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热炒两国首脑拥抱的照片,并将特鲁多称为“来自加拿大的另一个奥巴马”。

俊朗出众的外形、魅力十足的谈吐、传奇式的个人经历、充满自由主义色彩的政策理念——特鲁多和刚上台时的奥巴马的确有太多相似之处,两人的会面也颇有“英雄惜英雄”之感。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北极水域、开发新能源、推动贸易便利化上达成了广泛共识,如此的默契在近20年来的美加关系中并不多见。美加两国虽然毗邻,但两国的政治思潮往往是此起彼伏,“政策节奏”一直不是很合拍。克雷蒂安在执政时期,一度和克林顿总统有着亲密关系,但小布什上台后,由于加拿大自由党的理念和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背道而驰,导致两国关系疏离;哈珀在执政时期,一度和小布什总统建立了亲密关系,但奥巴马上台后,加拿大保守党的理念又和美国的自由主义思想格格不入。政见的不和导致美加领导人虽多次见面但“貌合神离”,很少产生“心理共鸣”。此次两国元首的步调终于再次踩在了一起,加拿大自由党的主张和美国民主党的理念趋同:向富人征税、为中产阶级减税,支持同性恋婚姻、致力于大麻合法化、重视环境保护等。从这位充满活力、锐意进取的政坛新秀身上,“奥巴马仿佛看到了自由主义的未来”。两人都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这段短暂的“机遇期”缓和、重塑美加关系。当前,美国已进入“大选时间”,保守主义思潮的“反扑”让奥巴马总统深感不安,此次高调迎接特鲁多不仅是出于两国关系的需要,更是为他的政策理念站台,也暗含着为本党助选的深意。

美加关系“冬去春又来”?

特鲁多在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时称此次访问旨在“求同存异”,强化美加关系。其将“外交首秀”放在美国不仅遵循了惯例,更显示了一种修复关系的紧迫感和诚意。虽然加拿大和美国在诸多问题上仍有分歧,但两国元首亲密携手的氛围和“特鲁多热”所带来的暖流已驱走近年来充斥于两国关系中的“寒意”。目前,奥巴马已接受了特鲁多的邀请,将在今年北美领导人峰会期间对加拿大进行“回访”,并在加拿大议会发表演讲,预计此访将推动美加关系进入新一轮的“蜜月期”。至于这种情景是否会一直持续,我们可以从美加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历史演变中找到答案。

1969年,特鲁多的父亲、加拿大前总理老特鲁多曾这样形容“邻居”美国:“生活在美国旁边,就像是一只老鼠和一只大象睡在一起,不管这种动物平时看上去如何温顺友好,它的每一次颤搐、每一声呼噜都对我们造成直接影响。”用这个比喻来审视美加关系再合适不过。美加关系是不对称的,加拿大一方面躲不开美国,深度依赖美国;另一方面又担心丧失了国家的独立性,失去了“存在感”,于是在心理上始终抗拒着美国。加拿大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在这种矛盾和纠结中若即若离、起起落落。

美加关系的“不对称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外交上,加拿大虽然名义上与美国一直保持着类似于英美的“特殊关系”,却在联合的对外行动中始终扮演着类似于“马仔”的小角色,只有参与行动的义务却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和英国的外交影响力相距甚远。例如,9.11事件之后,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全力支持反恐战争,对此做出很大贡献,后来却因为在攻打伊拉克问题上与小布什政府意见不一而被“晾在一边”。经济上,美国与加拿大虽然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加拿大经济繁荣取决于美国,而美国的经济发展却并不取决于加拿大。例如,加拿大的能源出口主要依赖美国,而美国的能源进口则奉行“多元化”战略,哈珀政府一直力推“拱心石XL”管道计划,它“事关加拿大的未来”,但奥巴马政府却对加拿大政府的反复游说置若罔闻。文化上,两国同属于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圈,拥有相似的价值理念,然而,加拿大的这些光芒完全被“山巅之城”所掩盖。加拿大虽自诩为“开放、包容和进步的灯塔”,但在美国文化全球强势输出的大背景下,很难在国际社会显示出其软实力和“存在感”。

此轮美加关系的走近有其机缘巧合的一面,特鲁多与奥巴马之间的个人亲近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两人“同时在位”的局面所剩时间不多。就美国大选的选情来看,共和党最有优势的候选人特朗普保守色彩浓厚,很难与特鲁多产生“政策共鸣”;民主党最有优势的候选人希拉里外交姿态强势,很容易激化美加关系的“不对称性”矛盾,与锐意进取的特鲁多产生碰撞。美国大选后,美加关系将呈现更多的不确定性,缓和的势头很容易被打断。

加拿大外交“新姿态”

加拿大广播公司在节目中援引一位受访者的话称赞特鲁多访美的表现:“他展现了加拿大大国外交的新姿态”,整个过程中表现得积极、自主、自信。《多伦多太阳报》也发表了题为《加拿大正积极地拥抱世界》的评论文章,指出推动美加关系缓和是加拿大大国外交的重要一步,他“吹响了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号角”。

特鲁多这位政治新秀不仅给加拿大国内政治带来了变革的动力,也给外交带来了“新风格”与“新气象”。在竞选时,特鲁多就表现出积极拓展外交影响力的意愿。上任伊始,他认真履行竞选承诺,结束了加拿大在叙利亚空袭行动,虽然美国军方对此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大事件”,“令美国措手不及”,但他并没有屈从于这种压力。他还对外宣布,将于今年3月底前接受2.5万名叙利亚难民,认为“此举将向世界表明加拿大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令自诩为“全球领导者”、却排斥难民进入的邻国相形见绌。在奥巴马政府最为关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问题上,特鲁多没有像哈珀政府那样积极,而是立足于国内经济安全,对该协议给本国制造业与就业产生带来的潜在伤害心存疑虑,表示要咨询各方意见、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

这一系列外交举措使特鲁多赢得了民心,也使世界看到了加拿大外交的新姿态,“没有偏安一隅、将视野局限在北美,也没有跟随美国亦步亦趋,而是依据本国的利益,像一个大国那样在国际舞台上独立的发挥作用”;“他让人们回想起了老特鲁多时代,也让人们对加拿大的国际角色有了新的期待”。

特鲁多的外交风格和他的父亲老特鲁多颇为相似。在冷战最激烈的年代,老特鲁多顶住美国压力与中国建交,同时和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等多国领导人保持着亲密关系,穿梭于两大阵营之间,推动对抗的双方削减核武、缔结和平协议,使加拿大受到了各国的尊敬和赞誉。不屈从于任何外部压力、坚定地捍卫民族独立、不戴“有色眼镜”看问题、积极维护国际和平、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努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这些老特鲁多时代的思想遗产似乎在小特鲁多身上得以了延续和继承。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特鲁多奥巴马外交
留胡子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快扶我起来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来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