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研究综述

2016-05-14 17:38任兰兰吕静冯梦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健康研究进展

任兰兰 吕静 冯梦龙

[提要] 以高龄老人及其健康为核心关键词,通过对近30年核心期刊论文梳理后发现,高龄老人健康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评健康、慢病患病及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人口学、老年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是高龄老人健康研究的优势学科。高龄老人健康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呈现哪些新特点,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环境等对高龄老人寿命与健康影响程度如何,如何综合运用社会、经济、保健、社区服务等各项措施尽早干预,成为高龄老年人口健康研究下一步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高龄老人;健康;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龄老人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HB15SH02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7日

在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也在不断加剧。世界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是高龄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有2,300万高龄老人。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000万人。髙龄老人在医疗和其他服务费用以及公共福利和私人支付方面的需求远远超过他们所占人口的比重(曾毅、柳玉芝、萧振禹等,2004)。在我国高龄老人最多、增长最快的现实背景下,充分挖掘不同学科在高龄老人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对医学健康领域相关成果的动态跟进和人口学中群体研究的继承与探索,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发表在中国知网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搜索后发现,国内高龄老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在2001年、2004年出现两次研究高峰,这可能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开发及以北京大学曾毅教授为主的研究团队开展“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项目有关。截至2015年10月,基本呈现年均20~30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的研究态势。在427篇核心期刊论文中,多角度分析高龄老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是重点内容。分学科来看,人口学、老年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是高龄老人健康研究的优势学科。

一、高龄老人健康状况

为了弥补高龄老人数据及其科研和政策分析方面的不足,北京大学和中国老龄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项目于1998年正式启动,并于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成功开展了跟踪调查。得益于大样本数据支持和描述统计的学科特长,人口学领域对高龄老人健康状况描述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本文主要从自理能力、自评健康、心理健康、慢病患病状况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

(一)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作为描述健康状况的指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主要用于测量个人在吃饭、穿衣、室内活动、入厕、洗澡和控制大小便这6个方面的功能状态,是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用来检测个体未知功能损害的一个有效、实用的评价工具(陈茂芳、杨柯君、江玉秀等,2001),也是高龄老人健康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龄老人各项能力状况的系统性筛检及疾病诊断,还可为制定治疗康复计划和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总体来看,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开始变差,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比例在80岁以后迅速上升(杜鹏,2013)。

不同学者分别从自理项目、性别、城乡、地区等角度的细致分析(王德文、叶文振、朱建平等,2004;顾大男、曾毅,2004;姜向群、魏蒙,2015),为我们了解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提供了相对清晰的认识。分具体自理项目看,中国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按由弱到强顺序依次为洗澡、穿衣、上厕所、室内活动、吃饭和控制大小便。分性别看,女性高龄老年人失能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分城乡看,农村高龄老人(无论男女)比城镇老人有更好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城镇高龄老年人失能率高于乡村老年人。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老年人的失能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不同时期调研数据纵向考量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失能高龄老年人所占比例降低,残障期压缩;中轻度自理能力受损的高龄老年人比例降低;重度受损的老年人比例升高。

(二)高龄老人自评健康、慢病患病及心理健康状况。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一次直接以自评健康状况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和老年人健康状况研究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杜鹏,2013)。现有文献关于高龄老人自评健康的结论不尽一致,可能与不同研究对象和研究时段有关。曾毅、柳玉芝、萧振禹等(2004)认为,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随年龄快速下降相反,高龄老人尤其是男性的自评健康随年龄仅有轻微下降。高向阳、康晓平(2010)则认为,80~91岁年龄组高龄老人自评健康反映的综合健康状况方面的水平较差,92~105岁年龄组的高龄老人在自我照料和综合健康状况两方面均比较差。田丰、郑真真(2004)通过对1998年、2000年、2002年高龄老人调查跟踪数据分析发现,高龄老人健康自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健康自我评价下降。

慢性病的患病状况研究可以为高龄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徐勤、顾大男,2001;黄荣清,2001;陶立群,2001;薛冰、陈旭波、丁东新等,2011;孙敏、刘丹萍、吴进等,2002;殷召雪、施小明、徐建伟等,2012),高龄老人健康状况具有随年龄增加而自理能力下降、认知能力衰退、多病的特点,患病高龄老年人口的比例大约为2/3。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是高龄老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晚期的糖尿病、支气管炎引发的各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了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年龄、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前列腺增生是导致高龄老人ADL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

心理状况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现有关于高龄老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认知能力、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2007;敖晋、柳玉芝,2004;张魏丽、刘殿武、刘志坤等,2009;易伟宁、康晓平,2008)。研究结论显示,当前我国大多数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较好。男性的心理特点评分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高龄老人心态的变化及认知能力的衰退十分显著。影响高龄老人认知功能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及性格特征等。

通过以上相关文献梳理,我们发现:第一,高龄老人带病多、完全自理者少、心理状况较好;相比男性,女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自评健康比例低、出现残障程度高;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第二,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针对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研究呈现由单一角度向多维角度转变、由横截面分析向横纵向综合分析转变、由高龄老人总体分析向重点群体分析转变、由现状描述到影响因素及健康促进系统分析转变等特点;第三,高龄老人健康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呈现哪些新特点、具有何种演变趋势等问题有待于深入挖掘。

二、高龄老人健康影响因素

探讨健康影响因素是高龄老人健康研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两种研究类型:一是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评健康某一方面为因变量探讨影响其状况的多因素分析;二是侧重以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等自变量为主考量其与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本文综合以上两种研究类型,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对高龄老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进行梳理。

(一)社会经济因素。高龄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技术发展、卫生状况、生活方式、社会政策、生活环境等直接或间接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术界分别从环境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受教育程度、婚姻、性格心理特征、饮食习惯、代际支持等角度探讨了社会经济因素对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更好地促进高龄老人健康提供了有益启示(曾毅,2014;张纯元,2001;顾大男,2003;翟德华、陶立群,2004;吴德清、战捷,2001;张文娟、李树茁,2004;尹德挺、陆杰华,2007)。主要结论有:考虑环境因素与个体特定基因类型的交互作用,可能大大提高老龄健康干预方案实施效益和降低实施成本。较高受教育水平、较完整婚姻状况、积极乐观的性格心理特征、合理的饮食习惯对维持和促进健康状况和长寿水平影响显著。食用新鲜水果、新鲜蔬菜、鱼类水产品、豆制品、饮茶的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趋好的可能性越高。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和心理状况有显著影响。心理因素对健康自评影响作用最显著,闲暇活动对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状况、躯体功能影响作用显著。

还有学者从医学角度(万朝晖、丁群芳、许婷媛等,2010;边平达、潘宏华、应奇峰,2013;陈建康、朱鹏立、周密等,2015;易景娜、陈利群、贾守梅等,2012)探讨住院、居家等高龄老年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明显,与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增加以及多方面的躯体功能受损有关。认知功能、听力、抑郁状态、疼痛是住院高龄老人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及行走能力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防治慢性疾病、延缓躯体功能受损和积极纠正躯体功能状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发病率越来越高。高龄老人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程度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可以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由护士主导的全科团队家访服务模式,对居家高龄老人抑郁、孤独症状的改善及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均起到显著效果。

(二)生活方式因素。在影响制约人的健康和长寿的诸多因素中,生活方式是最主要因素。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学科对生活方式及其与健康关系研究日益增多,主要有人口学(王伟进、陆杰华,2015;黄匡时、陆杰华、科克·斯考特,2012)、医学(袁蓁,2010;Minihane A M等,2007;Lindi等,2002)、体育学(毛丽红、朱建民,2009)。研究认为,影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因素有饮酒、吸烟、性格。长期参加体育锻炼老年人有着更强免疫力,并对延缓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退行性变化有积极作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减少久坐等对老年人心血管健康、型糖尿病防治、骨健康、跌倒预防、改善认知功能具有显著影响。

一方面与其他年龄人群相比,生活阅历丰富、遗传基因良好、社会预期较低、时间自由充分的高龄老人,实际生活方式如何?其饮食、日常习惯、身体活动、心理素质等有哪些特点等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在学科交叉不断深入、分类不断细化的研究背景下,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不同影响因素对高龄老人寿命与健康影响程度如何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结论

本文聚焦高龄老人健康这一现实问题,综合吸收并运用人口学、老年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生命科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高龄老人健康及其研究进展状况进行细致梳理和分析,有利于老年人口健康领域相关研究拓展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充实高龄老人健康相关内容展开新的学术空间。

通过大样本实证调查是影响因素研究的经典方式。现有高龄老人大型数据来源包括北京大学“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国家统计局“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等,为相关课题研究奠定丰厚的数据基础。充分开发现有数据、对不同数据结果相互验证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高龄老人健康影响因素方面,现有成果对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及不同健康状况对高龄老人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较少,在研究深度、研究方法上有待于开发挖掘。

在政策实践方面,随着中国人口高龄化的迅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政策的不断完善,高龄老人健康促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如何,如何确定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点领域,如何采取社会、经济、保健、社区服务等有效措施尽早干预,成为高龄老年人口健康研究的重点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毅,柳玉芝,萧振禹,张纯元.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经济与健康状况.中国人口科学,2004.S1.4.

[2]陈茂芳,杨柯君,江玉秀,金庚明,卫志华.上海市静安区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1.10.

[3]杜鹏.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分析.人口与经济,2013.6.3.

[4]王德文,叶文振,朱建平,王建红,林和森.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中国人口科学,2004.S1.

[5]顾大男,曾毅.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S1.

[6]姜向群,魏蒙.中国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变化情况分析.人口与发展,2015.2.

[7]高向阳,康晓平.基于多状态生命表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期望寿命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0.5.

[8]田丰,郑真真.高龄老人健康自我评价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4.S1.

[9]徐勤,顾大男.中国城乡高龄老人健康及死亡状况特征的比较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1.S1.

[10]黄荣清.高龄老人的健康、疾病与死亡.中国人口科学,2001.S1.20.

[11]陶立群.高龄老人自理能力和生活照料及其对策.中国人口科学,2001.S1.40.

[12]薛冰,陈旭波,丁东新,沈琪,缪以颖,钟葛瑾.高龄老人慢性病和日常生活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2.

[13]孙敏,刘丹萍,吴进,杨跃林,汪凯,袁鸿江.影响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因素探讨.中国全科医学,2002.6.

[14]殷召雪,施小明,徐建伟,翟屹,柳玉芝,曾毅.高龄老人高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的关系.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5.

[15]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9.

[16]敖晋,柳玉芝.中国高龄老人认知下降及相关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

[17]张魏丽,刘殿武,刘志坤,刘辉.河北省高龄老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2.

[18]易伟宁,康晓平.中国高龄老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7.

[19]曾毅,程令国,阮荣平,陈华帅,李建新,张风雨,陶伟,顾军,田小利.环境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的影响——相关前期研究综述.医学与哲学,2014.9A.

[20]张纯元.高龄老人受教育程度与健康长寿关系研究.南方人口,2001.3.

[21]顾大男.婚姻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3.3.

[22]翟德华,陶立群.高龄老人性格心理特征、饮食习惯与健康长寿关系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S1.

[23]吴德清,战捷.高龄老人饮食与其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1.S1.

[24]张文娟,李树茁.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S1.

[25]尹德挺,陆杰华.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个体因素和区域因素分析——HLM模型在老年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人口研究,2007.2.

[26]万朝晖,丁群芳,许婷媛,姜爱侠,岳冀蓉.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2.

[27]边平达,潘宏华,应奇峰.高龄老人生活方式与其骨密度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2.

[28]陈建康,朱鹏立,周密,张泓,林帆,欧宓,林春锦.高龄老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与骨密度关系的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5.

[29]易景娜,陈利群,贾守梅,陆敏敏,荀雪琴.社区居家高龄老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讨.中国卫生资源,2012.3.

[30]王伟进,陆杰华.异质性、家庭支持与中国高龄老人的死亡率:虚弱度模型的应用.人口学刊,2015.1.83.

[31]黄匡时,陆杰华,科克·斯考特.中国高龄老人的老化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口研究,2012.4.

猜你喜欢
健康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