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日为线索编织一条传统文化教育链

2016-05-14 10:08薛福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闹元宵传统节日校本

薛福连

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注重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要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要创造一个品牌的活动,立足点要放在学生成长的需求上,生长点在于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参与中生成的资源,增值点在于透过活动本身,找到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形成体系。

近几年来,我们以我国最重要的六个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了“欢乐闹元宵”“清明寄哀思”“浓情话端午”“团员享中秋”“感恩献重阳”和“祈福迎新春”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以触动学生心灵的体验教育为载体,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进而使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热爱中华民族,并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和发扬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分析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引领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挖掘节日的由来、各地风俗、传说故事、节日庆典、特色食品等几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调查、实地考察、上网搜集资料、亲手制作等方式进行调查,汇集资料,通过分工与合作提取有效信息,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积累素材。

我们本着“同社区”和“同兴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活动内容给学生分组,4-5人一组,分别开展活动。比如,元宵节时,我们共设计了10个活动小组,即:“上元节”小组、“闹元宵”小组、“元宵诗”小组、“团圆年”小组、“猜灯谜”小组、“赏花灯”小组、“做花灯”小组、“话元宵”小组、“颂饺子”小组和“包饺子”小组。学生利用假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内调查、走访、收集相关的资料。从邻居门上的对联、节日期间门口悬挂的灯笼,到汤圆与元宵的不同做法、各家饺子的馅料及包法等,展开了全面调查。这样的方式拓展了活动的空间、丰富了活动的内涵,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参与合作、收集整理信息等能力。

我们充分挖掘家庭、社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参与体验提供空间。我们学校有8名少数民族教师,有来自10个少数民族的223名学生,我们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势,通过整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优势互补,逐步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形成,进而打造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如中秋节校本课程的社会实践中,在学生家长的帮助下,学生们邀请月饼磨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亲自来学校教打月饼。我们还聘请了顺义区著名的民间剪纸艺人、北京大红灯笼厂的非遗传承人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指导学校的社团活动。

我们抓住特色校建设展示、社团展示、体育课评优、校本研究课和北京市民委、民族教育学会组织的各种比赛的契机,不断扩大民族传统节日教育在师生中的影响,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文化教育活动稳步深入。比如,我们先后成立了绿港鼓韵、民族歌舞、民族影视、民族服装与服饰、剪纸、变脸、武术、竹竿舞、空竹、京剧、快板等多个社团,在不同年级、不同时间段分别开展活动,促进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又如,我们每年召开的春季趣味运动会,在保留跳绳、拔河、赶羊、推铁环四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又加入踢毽、夹包、亲子跳绳和投活动篮四个比赛项目和民族歌舞、竹竿舞、篮球表演等社团展示,更多地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使之逐步成为展示学校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舞台。

我们在提炼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先后编辑了《民族传统节日》校本教材以及配套的《使用手册》《方案集》《感言集》《教案选编》四本集子,对推动学校的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信息组教师创建了后沙峪中小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网站,网站共有八个版块,分别为民族纲要、课程方案、欢乐闹元宵、清明寄哀思、浓情话端午、团圆享中秋、感恩献重阳、祈福迎新春。每一个板块中又分别有传说、饮食文化、专家讲坛、教师校本方案、活动展示、活动感言、课堂实录和他山之石。网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深受师生的喜爱。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闹元宵传统节日校本
猜灯谜闹元宵
闹元宵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闹元宵
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不夜天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