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宇航 汪红梅
摘要:以1993-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OLS回归模型,计算出各个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中国粮食产量贡献最大的影响因子是农用柴油使用量,其次是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补贴及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政府农业补贴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农业补贴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提高粮食产量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13年,中国粮食连续第十年增产,全国粮食产量为60 193.84万t,比2012年增加了1 235.87万t,增长率为2.10%。伴随着粮食产量的连年增长,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粮食供需总体上始终维持一个紧平衡的情况。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首次提出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以上。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再次确认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然而,自2005年以来,中国粮食自给率逐年下滑,2010年已低于90%。在国家强有力政策的支持下,2011年粮食自给率略有提高,但是,2012年,粮食自给率再度下降,仅为88.38%。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一消息再度引发国际社会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热议。因此,科学认识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分析不同投入要素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寻求增加粮食产量的有利因子和降低粮食产量的不利因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文献回顾
目前,关于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有很多。由于其关注的重点不同,选择的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大多数学者选取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等作为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如:粮食产量与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呈正相关,却与受灾面积呈负相关。在现有文献中少数几位学者也研究了农业“四项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例如:史清华等嘲指出粮食补贴政策只是引子,因占农户收入比重过小,因此对农户增加收入和提高粮食产量影响甚微。在现有补贴制度和水平下,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增加有积极作用,但是作用有限。姜松等却认为农业“四项补贴”能减轻农民的种粮成本,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显著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因而,农业“四项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还需进一步求证。
2.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现有文献,可将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为四类:自然因素(气候、生物、土壤等)、经济因素(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劳动力的投入、土地的投入等)、科技因素(品种、农药、施肥、灌溉、栽培技术等)、政策因素(价格支持制度、农业补贴政策等)。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不同,故暂不考虑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经济因素指标选取。农业劳动力投入是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粮食生产投入劳动越多,粮食产出越大。除了农业劳动力投入外,粮食播种面积也是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变量。与此同时,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极大,要确保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不仅需要外部资源及投入,而且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要积极进行防灾减灾。故本研究选取经济因素的指标分别为: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
科技因素指标选取。有学者发现,农业机械总动力显著增加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药投入对中国粮食产量增长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柴油使用量对粮食产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故本研究选取科技因素的指标分别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
政策因素指标选取。韦鸿等认为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是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粮食价格越高,粮食产量越高。姜松等的研究发现农业“四项补贴”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产量的效应最强。故本研究选取政策因素的指标分别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