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玲
【编者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的这一要求,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希望本专辑刊载的文章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经历出发,思考如何活化评价方式,从课堂到日常,探索出一套独特、多样的评价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评价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保驾护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巧用课堂评价,激活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战场,恰当运用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课堂评价可分为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
(一)对个别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自然和真诚
学生有个体差异,评价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对中等及以下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有误,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其再次尝试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信心。对班上优等生的评价应该有更多样的方式,除了教师的肯定外,还可以有自评,如:I think I can sing well. /I can Say the sentence loudly. /We can help each other.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中,每一单元后都有自评部分,这部分自评如能好好地应用起来,效果是很好的。也可以有学生互评环节,如:You did good job!/ You can say clearly. /You can sound wonderful! 互评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练就一双慧眼。通过互评,还能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应该自然和得体,切忌使用过分夸张的动作和语气。表扬要恰如其分,绝不能随意使用鼓励与表扬的话语。如果表扬来得太容易,学生就会对此习以为常,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同样不利。
(二)对小组的评价要把握时机,凸显实效
运用小组评价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团结协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对小组评价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好时机,并非时时刻刻都需要评价。
1. 课前准备阶段。
学生在课间通常都玩得很兴奋,当回到安静的课堂时,学生精神一时难以集中。此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好组名,再静静地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如是否坐端正、学习用品是否准备齐全等,给做得好的组先加分,并表扬表现突出的个别学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都会得到提高。
2. 回答问题时。
上英语课时,笔者总是避免“满堂灌”,而是用交谈的方式来上课,如用free talk来热身,复习旧知。如,How are you? When did you get up this morning? 看某个学生有没有认真回答,如果有,就为他加分。在上新课时,笔者经常根据新课内容,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Who is the boy in the picture?What are they doing?What will they do? 看看各组的回答情况。有时只有一个小组有回答的声音,笔者就为这个小组加分,然后把问过的问题再问一遍,发现回答问题的学生增加了很多,课堂氛围一下子就从沉闷变成活跃。
3. 开展活动时。
小学英语课有许多活动,如竞赛、游戏等。在大班开展活动,最让教师头疼的应该是纪律。首先,笔者会精心设计、提炼活动规则,让学生一下子明了接下去要做什么。其次,要发挥评价的作用。为了活动顺利进行,除了给回答好的组加分外,更重要的是要给暂时表现落后但遵守纪律的组加分,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很重要。当然,教师为他们加分时要讲清楚理由,如,I think Spring Group is the best. They can obey the rule. 对于在活动中能团结协作的组也要给予表扬加分。
4. 反馈作业完成情况时。
刚开始布置家庭作业时,笔者发现每个班总有一些学生没完成家庭作业,后来,笔者把检查结果跟课堂评价相挂钩:作业完成特别好的组得分高;完成一般的组得分适当低一些;出现有学生没做作业的组不得分;三次作业都能完成特别好的组,评为“钻石小组”,得到的分是平时的双倍。经过短短几周的强化,笔者所教的几个班,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形成了积极向上,互相督促,良性竞争的好氛围。
二、把握日常评价,实现评价的延续性和多样化
评价要超越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堂评出的结果如果没有起到延续作用,学生就会无所谓,那么,再精彩的课堂评价方式也只是一场空,所以,日常评价一定要延续课堂已评的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时时发生着变化,因此评价的方式也要讲究多样化。
(一)紧密结合两种评价方式,实现评价的延续性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出优秀的学生,而是为了观察每个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两种评价方式要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每学期开学初,笔者都要求家长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学习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平时学习情况记录、学习成果、悄悄话。接着,笔者把每节课小组评比的结果登记在册,每个月统计一次,评出“Perfect Group”,给“Perfect Group”中的每个成员一枚徽章,并把徽章放进学生的学习档案中。只要徽章达到一定的标准,期末就可以不用参加口语考试,并获得一些奖励。在期末家长会上,还专门针对学生的优秀学习档案进行表彰。这样,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积极向上,更加喜欢学习英语,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形式多样,力求评价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自评和他评结合,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结合,课堂学习评价和课外实践活动评价结合,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结合,等等。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取长补短,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教师平时的表扬方式也可以多样,除了语言表扬外,还可以有一些实物奖励。如,在作业本上盖小印章,用来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用一些精美的小贴纸贴在竞赛栏目中定期评比;用一些中英文结合的名言卡片激励学生。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鲜花和绿叶的牌子,同学回答正确,就举起鲜花;同学回答错误,就举起绿叶,课堂的气氛会更活泼。教师自己准备笑脸和哭脸,对学生表现满意时就出示笑脸,不满意时就用哭脸来提醒学生。笔者还经常准备一些精美的书签、可爱的棒棒糖、精致的小文具等奖励学生。笔者还会举办抽奖有时活动,让胜利小组的成员参加抽奖,学生们都特别喜欢。
三、家长参与,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表明,他们特别注重外界对他们的评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适时、恰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认清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家长参与评价能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强大教育合力。在笔者的平常教学中,家长除了协助教师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外,主要从以下方面参与评价。
(一)家庭学习报告表
为了方便操作,家庭学习报告采用表格的形式,每周完成一次。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给予量化评分,分为A、B、C三个等级。家庭学习报告表周一和学生作业一起上交,一个月统计一次,再反馈给家长和孩子。
(二)家长会
笔者充分利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两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努力做到:
1. 提供英语课程信息,让家长了解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方式,让家庭教育的目的性更强。
2. 点名表扬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指出不好的学习习惯供家长反思。
3. 对每周一次的家长评价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避免家庭评价的盲目性,让家长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形成。
4. 与个别家长交流。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笔者通过与个别家长交流,了解相关学生的学习经历、性格特征、学习环境等,从而帮助家长在家庭学习中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和指导。
总之,教师要努力全方位、立体、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被赏识的快乐,让学习变得主动和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为将来长大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瑞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