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贤明
中国质造的实质是发挥互联网新经济的作用,让拥有庞大需求的中国消费者与优质的本土制造实现更精准的对接和融合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前面临两大严峻挑战:一是在短期内有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尽快形成新的增长动能以取代传统增长动能。无论哪个角度,这些任务的落地,都需要落实到企业头上;经济转型的突破,都要体现在市场微观主体的转型升级方面。过去几年,中国新经济发展比较好,但传统市场主体转型却不容乐观,形成了经济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如果两者能够有效打通,探索出一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新路子,必将有助于传统企业闯出阵痛期。
2016年3月中旬,笔者赴阿里调研,全面了解新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路径——阿里推出的“中国质造”正在成为传统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器,我们从中看到了传统市场微观主体转型升级的前景,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前景。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阵痛
1.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企业阵痛。当前传统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能过剩严重。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实行出口导向战略有直接关系。以中国轻工业为例,在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外资进入中国,本土企业成为国外品牌的代工厂,沿海地区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镇,不少镇就是通过代工发展起来的。比如福建莆田成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代工地,广东古镇就是通过代工灯具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在长期的代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能力,也形成了巨大的产能,它们生产的产品,就是国际上出售的高端产品——只是用了国际品牌,赚的却只是加工费。如果出口导向一直延续,这种模式也没有问题。但由于两方面的变化,中国代工厂开始面临巨大的转型阵痛:一方面,由于成本上升等原因,不少国际品牌把代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国家,国内代工厂订单明显下降甚至消失;另一方面,代工厂鲜有自创品牌,当整个经济发展要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时,没有知名度的产品很难销售出去,形成了巨大的产能过剩。
2.优质“假货”通过电商平台出货。各方对电子商务的诟病是电商平台上销售了大量的假货。尤其是在美国上市的阿里集团,为此承受了巨大压力。从现实情况看,市场中出现假货,与代工模式下的产能过剩直接相关。由于缺乏销路,这些有优良生产技术、先进制造工艺,但没有品牌的企业,就在实践中铤而走险,通过贴上国际品牌出售,成为地道的“假货”。仍以福建莆田为例,当地制鞋企业全市注册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50家,但成长起来的自主品牌寥寥无几。莆田鞋几乎成了假鞋、高仿鞋的代名词。仅在2014年,淘宝就查封了超过12万个莆田卖家账号,其中屡犯售假卖家账号3.2万个。其他各产业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情况。
3.斩草不除根,电商平台中的假货越打越多。客观地说,电子商务平台这些年对假货的打击不遗余力,投入上人不封顶、钱不封顶、研发不封顶。比如,阿里开发了一种有400余个维度的商品特征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进行动态比对,对明显的假货直接屏蔽;对疑似假货的商品转由人工对比,人工比对结果又返回大数据系统让其自动学习。客观地看,流到交易平台上的假货,已经少之又少。
即便如此,电商平台上的假货仍是打不胜打,代工厂生产出来的质高但无品牌的“假货”,尤其无法根除。但由于淘宝平台上商品交易体量之巨大,即便是出现千分之一的假货,其规模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传统企业,能否闯过这个阵痛期,不仅对企业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影响。反之,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假货无法根治,中国经济增长将被锁定在低端水平上,很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迈进,“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新经济为转型提供基础商业服务
1.以疏代堵、以扶代打。从这些年中国电子商务平台打假的历程看,单纯的线上线下打假难以铲除假货根源;而且这些产业大都是当地支柱产业,单纯打假很难得到地方政府、企业的配合,甚至面临很强的敌意。关键在于找出一条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相融合的新路子,依托新经济的优势推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在这方面,有的电商企业已经在开始探索。比如,阿里推出“中国质造”计划,提供以品牌服务为重点的基础商业服务,帮助传统代工厂转型升级。
一方面,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果传统经济、尤其是代工厂不去占领,将不可避免地形成消费外流。另一方面,对代工厂来说,如果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依托现有的生产工艺线,完全可以生产出满足国人消费需求的优质产品。因此,针对传统代工厂有产能、无营销、无品牌、缺研发的困局,新经济推出了“中国质造”,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流量优势,对传统代工厂的自创品牌、转型升级提供综合性基础商业服务。
2.“中国质造”重点构建五大支柱。“中国质造”战略主要采取五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建品牌。“中国质造”鼓励过去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的代工厂创立自己的品牌,再小的品牌也是品牌,也比贴耐克商标当假鞋卖强。二是推流量。在淘宝上专设“中国质造”栏目,通过流量支持正在转型的代工厂定期开展“中国质造”专项活动,帮助这些传统代工厂打开市场,扩大品牌知名度。三是高门槛。“中国质造”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对企业规模、生产管理经验、品牌质量控制意识、研发团队进行实地考核,实施实人认证、二维码追溯等措施,保证每件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目前“中国质造”平台的审核通过率仅为20%。四是强监管。为了防止通过审核的企业以次充好,“中国质造”引入了独立第三方质检机构,中检、SGS、莱茵、必维等国内外四大检测机构与淘宝网联手打造“中国质造联合实验室”,为“中国质造”平台上的厂商提供更专业更严苛的检验服务。五是引研发。对于那些缺少研发设计队伍的企业,“中国质造”探索构建平台,引入第三方研发设计师,为企业提供研发信息服务。
3.新经济助力产业升级,效果初露端倪。通过五大支柱,“中国质造”为传统代工厂提供综合性基础商业服务,使得这些企业看到了转型的方向和希望。目前,“中国质造”已经对接了全国114个重点产业带,4500家厂商,日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以上,全年成交额超过150亿元人民币。一些优质企业开始以自有品牌出现。比如,莆田好鞋专场,3天活动卖出17万双,平均1.5秒卖一双,活动期间卖掉了17个品牌4年的线上销售总量。
更重要的是,“中国质造”协助企业探索“C2B2M”(消费者-商户-厂家)模式,帮助出口导向的企业转型。通过预售、定制等柔性生产方式,使过去眼中只有定单的企业,开始把目光聚焦在消费者身上,真正开启内需化转型路径。这个意义,比年销售额150亿更重要。
加大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的制度供给
1.新旧经济融合还面临相当艰巨的任务。“中国质造”的实质是发挥互联网新经济的作用,让拥有庞大需求的中国消费者与优质的本土制造更精准地对接和融合,让“有效供给”匹配用户的“有效需求”。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当然,从现实情况看,这一融合还面临比较多的挑战。比如,在淘宝3万亿元的交易额中,“中国质造”销售额仅为150亿,占比5‰,微不足道。此外,参加“中国质造”的传统代工企业能否摆脱“原版”影子,包括在外形设计等方面有自己的专利,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鼓励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应是政策基本导向。人们对互联网新经济的一个误解是,新经济毁灭了传统经济,甚至出现“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活了电商,死了实体”的极端言论。姑且不论经济发展的不同业态无法用“你死我活”来形容,新经济和传统经济利益高度一致,若相互促进,完全有可能打造良好的商业生态,形成“共赢”格局。对“中国质造”这种市场层面自发出现的探索和创新,值得鼓励和支持,应作为政策调整的基本导向。
3.强化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整合的制度保障。助力传统企业转型,是一件“多赢”的事。对新经济,可以有效减少假货量,进一步扩大交易额;对企业,可以形成真正的自创品牌,把产能与国内消费直接对接;对地方政府,可以稳定就业、稳定税源、稳定产业。因此,加快形成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合力,至关重要。这方面,不仅需要企业行动,更需要各级政府行动起来,加大制度供给。比如,在品牌构建上,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更高层面打造“国货精品”;在政策引导上,加大对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