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尽处溪水出

2016-05-14 11:20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7期
关键词:企稳宏观经济改革

在历经30多年马拉松式的高速长跑之后,最近两年,中国这个经济巨人的脚步逐渐缓慢下来,进入下行跑道。

下行复下行,何处是归程?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底部在何处?何时可望触底企稳?如何作育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这是一切关注中国经济的人们都在探询的问题。

要回答这些问题,既需要精准研判中国经济的运行机理,也需要对当前世界经济“长期停滞”和“新平庸”的态势有深刻了解;既需要锲而不舍地切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坚决撬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二元户籍、公共产品等领域抑制内需潜力发挥的制度鼎革。

国研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撰文指出,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探底过程中,在投资增速趋稳、化解过剩产能启动、新动能加快形成的条件下,本轮经济放缓有望实现阶段性企稳,全年经济增长仍可达到6.5%以上,后两年经济增速将逐步回稳,总体上呈现L型增长态势。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新一轮转型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根本途径还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经济转型的关键》 一文中, 就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释放需求潜力,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切实放宽基础产业、服务业准入。例如,在电信行业引入民营基础运营商,增强行业竞争性,迫使电信行业主动降低资费。二是在更大范围实行加速折旧政策。这项政策相当于为企业减税,有反周期效应,同时有利于扩大设备投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团队的刘元春、闫衍、刘晓光则认为,2016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难以持续上半年企稳的态势。外部经济波动的重现、内部扭曲的强化、金融风险的不断累积与间断性释放、结构性改革的全面实施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抬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专为本刊撰写的《创新引领中国好经济》一文中建言,中国必须抑制继续在笨重的钢铁厂和闲置的房地产上进行投资;必须更加关注工人,提升其工作体验;应该经由“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创造“好经济”,进而带来“好生活”;必须重视私人部门。

总之,专家们倾向性的意见是,基于中国雄厚的经济存量、广阔的纵深空间以及强大的中央政府,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今年上半年的各项宏观数据即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仍保持着相当大的韧劲。但是,欲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就必须以破釜沉舟和壮士断臂的魄力和决心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攻占经济生活中仍随处可见的“低效率洼地”,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惟其如此,中国经济才有可能由传统粗放型增长“蝉蜕”为创新驱动型增长。

南宋诗人杨万里《桂源铺》一诗尝云:“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中国经济发展恰如溪流奔突,只有经由“伤筋动骨”式的铁血改革,实现“脱胎换骨”般的模式蝶变,才能于“柳暗花明”处以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堂堂”前进、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企稳宏观经济改革
市场猪源紧张 猪价企稳回升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药材价格企稳回落
改革之路
10月汇市述评: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企稳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多重利好袭来 股指震荡企稳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