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卫
摘 要 表达要符合科学、准确、简明的要求,可采用学、练、交流等基本方法,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本、教师示范和引导、增加考核权重等途径,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
关键词 实验教学;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151-02
中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不少学生回答问题词不达意,不能简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造成“说者费力,听者吃力”的尴尬局面,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不仅对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实验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近几年,笔者对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1 学生表达的基本要求
表达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图形表达等。由于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对表达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中学实验教学所涉及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对学生的表达提出了较高要求。
科学性 这是表达的底线。无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都不能违反科学规律,不管是深奥还是浅显的,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原理为支撑。
准确性 这是表达的基本要求。叙述和说明逻辑性要强,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规律本身都十分严谨,必须准确阐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规律的条件和结论等。用词要确切,不能夸张,也不能似是而非,让人产生歧义或误解,更不能虚构,力求实事求是。
简明性 课堂时间有限,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要简单明了,直奔主题,避免重复或多余。所用语言或文字要尽量通俗易懂,符合一般的表达习惯,让人容易听懂或看懂。
2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
学习 就是跟老师学、跟书本学。要特别注意学习专业术语的表达,它是一个学科的精髓,表达一定不能出偏差。学习时可圈画出重点字、词、句、段,或利用绘图、列表等方法将有关信息重组,以便于理解和记忆。也可对文字和符号进行互译,如:物理符号、线路图;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方程式;生物结构图、生态系统图等,通过互译可有效提高表达能力。
勤练 就是不失时机地多用简练的语言、文字或图形描述概念、规律、情景,或分析自然现象。说多了、写多了、画多了,熟能生巧,表达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比如电学中的电路图,要求学生进行图、文、符号互译之后,再用语言描述电流的流动过程。再如讲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后,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仿写CO2和NaOH等多个反应方程式。
交流 就是把自己的观点说给别人听、写给(绘给)别人看。同学间通过讨论、争论、辩论,相互取长补短,纠正错误,共同提高,使自己的表达逐步达到科学、规范、准确的要求。同学间交流,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笔者认为,实验教学课堂讲解时间应控制在课时的三分之一以内,大部分时间要留给学生进行协作、讨论、交流、观摩和借鉴。这样的例子很多,几乎每个学生分组实验都可因地制宜地采用这样的方法。如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可要求学生先用语言、符号、图形的方式进行表达,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实现表达和操作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加深了对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等的认识,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表达能力。
3 学生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
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本 课本是众多专家反复推敲而精心编制的,其语言精练、规范、准确。通过用心阅读课本,可准确掌握有关专用术语和符号的使用方法,正确把握有关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含义及逻辑关系,形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如各种物理定律、公式、化学符号、方程式、生命规律、法则等,都有其精准的含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离开这些就难以做出准确而科学的表达。
学习课本的表达方式,不是机械的模仿,要深入理解其含义,仔细揣摩其内涵,不用死记硬背,仅拘泥于教材的表达方式。同一问题灵活地用不同方式表达,不仅可提高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领会问题的实质,有益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化学变化,教材表述为“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可表达为“生成别的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生成不同于原物质的物质的变化,或说由甲变成乙”,等等。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述,说明学生理解、吃透了这个概念。
教师精心示范和引导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验教学时务必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和板书去影响学生。要特别注意说话和书写的规范性,讲解要思路清楚,叙述要有条不紊,切不可语无伦次、书无章法,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要积极创设民主气氛,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发言,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表达积极性,尽量多地给他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第一,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包括说话、书写、列表、绘图等方式),只要学生肯站出来,不论表达的对与错,教师都应对其态度给予肯定,只要他的表述有可取之处,就要大胆地“表扬”。
第二,要尽量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机会,建立自信。
第三,应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观摩和欣赏他人的表达,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内容要有所要求,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简洁性和完整性,要答其所问。如化学元素的化合价,不能说成原子的化合价,因为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
又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既要突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把握(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而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又不要忽视反应温度、时间的控制,更不能忘了设计对照组。一个学生的设计可能是片面、不完整的,多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助于设计出科学实用的方案。
4 增加表达能力的考核权重
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考核时,适当增加表达的权重,可提高学生对表达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在平时实验教学中自觉努力提高表达能力。如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时,不但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找到要观察的物象,还要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图像,并在纸上把它描绘出来。这就“逼着”学生不仅要会做实验,还要会“说”实验、“写”实验、“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