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森林防火基本情况及生物防火隔离带营建技术

2016-05-14 17:09张德可宋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森林防火必要性

张德可 宋波

摘要 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治本措施。介绍了沂蒙山区森林防火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了营建生物防火隔离带的必要性,提出了生物防火隔离带营建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防火;生物防火隔离带;必要性;营建技术;沂蒙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173-01

1 沂蒙山区森林防火基本情况及特点

1.1 沂蒙山区森林防火基本情况

沂蒙山区地处山东省南部,为泰沂山脉的支系,东西纵横300 km以上,有“八百里沂蒙”的称谓,主要在临沂市境内,涵盖了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莒县部分地区。沂蒙山区不仅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以蒙山、沂山为主的著名生态风景旅游区。沂蒙山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有林地面积53.2万hm2,占全省的1/6,其中蒙山、沂山、孟良崮等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92%以上。森林种类主要以黑松林为主,部分青石山区主要为侧柏林,林分单一,易发森林火灾。据临沂市森林防火办公室统计:2009—2014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26起,过火面积146.67 hm2以上,受害面积86.67 hm2以上。

1.2 沂蒙山区森林防火的主要特点

沂蒙山区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主要由阻燃性能强、易成活的乡土树种构成,它具有使用周期长、防火效能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林木蓄积、增强森林抗灾能力及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等多种优点。由于森林状况、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各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上沂蒙山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形成了沂蒙山区森林防火的特殊性。

1.2.1 沂蒙山区居民分散,野外火源点多面广。沂蒙山区居民散居在山中,林区内居民有烧田边地堰、祭祀焚香、燃放鞭炮等传统习俗,给野外火源管理增加了难度。随着森林旅游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林区进行旅游度假等活动,也进一步导致灾害性火源的发生率提高,森林火灾预防难度加大。

1.2.2 沂蒙山区林下可燃物多,火险隐患严重。近年来,随着各项生态工程的成功实施,在保护森林的同时也使林下可燃性物质载量增加,火灾系数加大,火灾隐患日益严重。以临沂市每年11—12月的调查显示,平均林下可燃物载量已超过30 t/km2,趋于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临界值,已成为重大森林火险隐患。

1.2.3 气候多变,极端天气频发。在防火期内,森林火险等级持续高位运行,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4~5级)天气增多,2009—2014年5年间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4~5级)天数年均达150 d以上。2011—2012年,沂蒙山区出现百年一遇的极端持续干旱天气,使沂蒙山所跨多个县(市)相继发生“3.8”“4.29”等重大森林火灾,造成严重损失。因全球“变暖”而使重点防火期逐渐延长,防火难度加大[1-4]。

1.2.4 重点保护对象多,防火涉及面广。森林公园、重要设施、革命史迹、风景名胜区,大都坐落在林区,都是森林防火重点关注对象,同时森林中抗火弱、易受火灾危害的针叶林面积大、分布广,森林防火工作面广、任务重、压力大。

1.2.5 山区特殊地理条件不利于火灾扑救。沂蒙山区山地面积大,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山区交通不便,若发生火情,组织扑救的难度也较大,如果指挥不当也易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并且扑救成本高昂,给当地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1.2.6 火灾隐患因素多。特殊人群管理难度大,进山写生学生、当地儿童、流浪人员、痴呆傻人员在林区内引明火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此类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森林边缘、林区道路、人群活动频繁的景区、山村周边等区域。

2 营建生物防火隔离带的必要性

生物防火隔离带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拦截飞火,切断火源,阻隔林火蔓延,避免发生大火,因此营建生物防火隔离带在林业生产中十分必要[5-6]。

2.1 可提高防火效能

生物防火隔离带可以充分发挥植物之间的阻火性,以难燃树种组成防火林带,有效防止火灾的蔓延。生物防火隔离带不但可以起到降低森林火灾的易燃性,而且可提高林分的抗火性,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可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若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生物防火隔离带在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2 可提高经济效益

刺槐、麻栎、板栗、核桃等生物防火隔离带的主要树种也是沂蒙山区的乡土树种,不仅易于栽植,成活率高,生长较快,而且能带来较为可观经济效益。据测算,以刺槐为主的防火隔离林带,10年以后,平均活立木蓄积量为86 m3/hm2,平均刺槐林带年收入可达4 000元/hm2。另以新造刺槐防火、用材两用林带为例,投入产出比为1∶12。如立地条件允许,可营造果树型防火林带,有利于林民致富,可在森林防火的同时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2.3 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

营造阔叶防火阻燃树种和经济果木林带,有助于改变单一林分为混交林,从而优化林相树种结构、抑制森林病虫害、保持生物多样性;同时在原来开设防火线的山脊上栽植生物防火隔离带,能够增加森林面积,减少雨水冲刷,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2.4 可显著增加社会效益

还可在行政区域交界处或山林权属界线处设立防火隔离带,不仅有利于防止森林火灾,还便于分清山林权属,减少山林纠纷,便于林区管理,从而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3 生物防火隔离带营建技术

3.1 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树种选择原则

生物防火隔离带的树种必须是阻燃性能强、适应本地生长的树种,防火树种的选择主要根据其阻燃性、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等确定。沂蒙山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拟选树种有刺槐、麻栎、栓皮栎、板栗、核桃、蒙山甜茶等乡土树种。

3.2 生物防火隔离带设置原则

生物防火隔离带保护区域主要由松、杉等易燃树种组成,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等。生物防火隔离林带主要是造阔叶林带,使针叶树冠呈不连续分布。林带规划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各森林经营单位经营区界,居民点、工业区周围山林林缘和优质林分的分界处;行政区界、道路两侧和田林分界处;有隔火作用的山脊、沟谷和坡面;适于阻燃树种生长的区域。

3.3 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技术要求

3.3.1 建设宽度。以满足阻隔林火蔓延为原则,按主副林带进行设置。主林带宽度一般为20~25 m,主要为山脊部位火灾控制带;副林带宽度一般为10~15 m,主要为道路两侧、田林分界处或其他坡面。

3.3.2 建设密度。生物防火隔离带以每20~30 hm2形成闭合圈建设为宜,造林密度根据树种特性一般为2 m×2 m,但为了使林带尽早起到阻燃效果,要求造林密度适当大一些,促使林带早日郁闭。

3.3.3 壮苗造林。苗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物防火隔离带的质量,培育出优质壮苗是确保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应选用大苗、壮苗栽植,起苗时间以当天造林、当天起苗最好,提高造林成活率。

3.3.4 抚育管理。提高生物防火隔离带成效,抚育管理是保障。造林前3年,应加强抚育管理措施,努力促进苗木生长,保证防火隔离带的建设质量,促使生物防火隔离带早日发挥作用。

4 参考文献

[l] 薄颖生,韩恩贤,韩刚.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指标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1997(4):43-46.

[2] 关锐.论从技术措施层面有效解决森林防火难点的思考与建议[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8):73.

[3] 于梅英,樊祥彬.探析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219.

[4] 叶金姬,白丽娜,陈双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问题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2013(10):194.

[5] 赖建国.浅析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性和建设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135.

[6] 包育志.舒城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09.

猜你喜欢
森林防火必要性
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西海子管护站森林防火工作措施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