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质量效益型监测考评体系构建研究

2016-05-14 22:14杨双锋
对外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考评外贸监测

杨双锋

摘要:当前,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是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路径。但国家现有相关统计指标构成和统计结果的应用,无法全面反映和适应这一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的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基于统筹科学监测和考评引导两个方面、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因素,构建了一套统一规范的质量效益型外贸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监测考评办法,以期切实增强全国各地对“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执行力。

关键词:外贸;质量效益;监测;考评

中图分类号:F7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7-0129-05

目前,我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明显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着力调整优化贸易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切实把这些目标落到实处,笔者建议,以“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在全国外贸行业开展质量效益型监测考评工作。

一、外贸质量效益型监测考评概念的提出及必要性

(一)概念的提出

实施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的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外贸传统优势进一步巩固,竞争新优势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按照“五个着力”、“五个转变”即“着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进市场多元化;着力优化国内区域布局,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提升出口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着力优化经营主体结构,促进各类企业共同发展;着力优化贸易方式,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转变”的要求,通过构建一套统一规范的质量效益型外贸指标体系,从基层有关部门和外贸企业采集统计指标数据,对全国以及各地区“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进行的监测和考核评价。

(二)必要性

1. 强化质量效益导向,促进外贸结构升级。目前我国存在着海关统计和外贸业务统计两大并行的外贸统计体系,据对现有外贸业务统计和海关统计内容分析,目前我国外贸统计设计的规模、速度性指标较为完善,但是在反映质量效益型指标的设计上还有待具体和充实(见表1)。根据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没有具体化的目标往往被忽视;制定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能够促使被管理的对象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为此,有必要设计科学统一的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指标体系,根据需要对其中特定指标设定具体目标,并对指标具体数据情况进行评价或考核,由此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承担的“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任务,增强其责任感和压力感,调动基层对外贸调结构、促转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促进构建全国外贸大数据,提高监测和决策水平。目前,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部门都结合自身职能,从不同角度对全行业或部分行业外贸进出口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即使在商务部,就有机电、技术、国际服务贸易等多项监测分析。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指标体系,把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集中整合,形成全国外贸大数据,各相关部门各展所长,不但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更好地把外贸运行的情况看清、说透,使外贸决策更科学、高效。

3. 提高地方外贸工作成效,夯实全国外贸“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当前,一些出口连续下行的地区因“净出口负贡献”,产生了“外贸负拉动”的错误认识。虽然一些专家学者对此已经澄清,如商务部霍建国研究员在《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地位与作用的再思考》、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在《外贸对经济增长是“负贡献”吗》、北京大学余淼杰教授在《净出口负贡献之后怎么办?》等文章中都进行了充分的说明,但是仍对外贸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建立起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指标体系后,这些认识问题就能消除,而且根据“定点超越理论”,还能增强地区之间“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工作绩效的可比性,促进地区之间比学赶超、创先争优。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框架设想和创新性指标

(一)设计原则

1. 导向性原则。以“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导向,赋予相应指标以较大的权重。全国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主要发挥监测和评价指导作用,监测对象为全外贸行业及重点企业,评价对象为省、市、县三级政府。各级政府可对其中特定指标设定具体目标,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对所属下一级政府进行考核。

2. 科学性原则。指标具有代表性、规范性,同级指标之间不冲突、不重复;数据具备合法性、客观性、真实性。

3.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含义界定清楚、数据易得,计算方法科学、容易掌握。尽量选择简单实用的定量指标,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

4. 完备性原则。在统计方式上既有全外贸行业数据采集,也有对重点企业的抽样调查,能满足对外贸规模、结构、效益、营商环境等情况的监测和考评需要。

(二)框架设想

1. 指标设置内容。根据“五个着力”、“五个转变”要求,监测考评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规模、结构、效益、营商环境4个专项内容;二级指标包括44个全外贸行业监测考评指标和17个全外贸行业或重点企业、重点商品(类)监测指标(见表2),后者可以根据阶段性监测研究需要进行调整或充实。

2. 权重确定方法。指标权重可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并可根据地区差异做出适当调整,以有利于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也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重点的转移适当微调。

3. 评价方法。采用无量纲化法,实行100分制。

(三)创新性指标及说明

1.本地向外地出口供货值。由于“本地向外地出口供货值”没有计入本地海关出口值,因此海关公布的本地出口数据比实际要小。本指标区别于统计部门的“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后者的统计对象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重点商品检验达标率。这两个指标采用了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服务贸易研究所课题组在《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研究成果。

3.出口退税率13%以上(含)货物出口值占比、出口退税率13%以上(含)货物出口值增速。张熔、杨树琪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导向》中指出,我国的出口退税集中于鼓励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抑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反过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培育出更多的较高退税率的出口产品。由于13%在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中属于较高退税率,因此以此作为下限。

4.新产品出口值占比。按照洪世勤、刘厚俊在《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变化与变迁的经济效应——基于动态分类的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定量分析》中给出的启示:出口产品多样化有利于降低外需减弱、汇率变化与技术壁垒等外部因素冲击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有利于化解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风险,稳定我国经济。而新产品出口比重的提高,就代表了出口产品在向多样化发展。

5.外贸企业就业人数占本地常住人口比重。借鉴张曙光在《重视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解读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的观点,采用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是因为发达地区人口流入较多,欠发达地区人后流出较多,采用户籍人口做分母会导致评价结果的扭曲 。

6.营商环境指标。

三、外贸质量效益型监测考评体系的实施措施

在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国家统计局的具体指导下,建立由商务部牵头,海关、质检、税务、科技、金融、信保等部门共同实施的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机制。商务部组织专家对指标数据的采集与审核、权重确定、计算处理、数据异常情况证明、评价结果分级与采用等细节性、技术性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制定科学的监测评价办法。在商务部网站建立质量效益型外贸监测考评信息平台,各有关部门组织基层部门或外贸企业每月定期上报数据,并对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进行审核把关。该平台对数据计算处理后,形成全国月度、季度、年度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以及月度、季度、年度的各省、市、县三级综合与专项评价表。各省、市、县可在该平台下载上述报告或评价表,依此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考核等工作,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本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工作的高效开展。

综上所述,对外贸实施质量效益型监测考评,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基层外贸工作执行力、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手段,是推进外贸管理科学化、高效化的重要一环,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期望本建议对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工作起到有益的参考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获第十次全国商务统计论文评选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张乃奎,崔雪梅.跟德鲁克学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1-198.

[2]霍建国.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地位与作用的再思考[J].国际贸易,2013(4):4-7.

[3]张二震.外贸对经济增长是“负贡献”吗[N].人民日报,2013-01-29(7).

[4]余淼杰.净出口负贡献之后怎么办[EB/OL].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3052,2012-02-09.

[5]郭国庆,李先国.市场营销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6.

[6]专家调查权重法 [EB/OL]. http://wiki.mbalib.com/wiki,2015-10-25.

[7]李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贸易,2012(6):27-35.

[8]张熔,杨树琪.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导向[J].经济问题探索,2014(4):162-167.

[9]洪世勤,刘厚俊.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变化与变迁的经济效应——基于动态分类的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定量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4):3-17.

[10]张曙光.重视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解读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J].中国海关,2007(Z1):41-43.

[11]徐荣,赵勇.融资约束如何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J].经济评论,2015(3):108-120.

[12]钱学锋,余弋.出口市场多元化与企业生产率:中国经验[J].世界经济,2014(2):3-27.

[13]刘彦,高志前.我国加入WTO后的技术进出口统计问题[J].统计研究,2002(9):52-54.

[14]傅素英.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特征及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7):92-96.

[15]汪素芹,周健.技术创新对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6):43-50.

[16]袁卫,彭菲.中国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50-54.

(责任编辑:董博雯)

猜你喜欢
考评外贸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人力资源绩效考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电力企业效能监察作用发挥研究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