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做和想要实现的,是和每位学员一起,成为稻盛和夫眼中那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
在6月刚过的英国脱欧公投中,600年来始终在合纵连横与光荣孤立间摇摆不定的大不列颠子民,再一次选择了与欧陆作别。这是当世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其政经影响,自不待言。即便关山阻隔万千重,也依然让我们在股市、投资、移民、汇率、旅游等方面,有着切肤之感。
英国脱欧的教训,由来总结很多。其中有一条让人莞尔:维持一个亲密的小圈子,门当户对和志同道合很重要。欧盟的隐患,是在世纪之交时,政治正确压倒一切的强力扩军。一大群社会治理、产业水平、发展指数完全不同的国家挤入欧盟这个爱惜羽毛的俱乐部,既模糊了它的战略,也扰乱了它的步伐。
我们做商学院,当然也是在构建生态圈,一个由能源企业家和高阶管理人员汇集的学习圈。它必须开阔、包容,没有门户之见;也必定强调志趣、共识,能够砥足同行。我们想做和想要实现的,是和每位学员一起,成为稻盛和夫眼中那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
能源行业的特殊性,让征战其中的资深能源人不可避免地打上一些相同的烙印:欢迎技术革新,也难舍实业情节;追逐跨界融合,但警惕资本抄手。这样的特性,也就自然而然的孕育出一大群步履沉稳、队列严明的大象公司。
能源商学院的前身之一,是《能源》杂志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合办四年之久的清华能源班,许多知名的能源企业家曾参与其中学习。特变电工的董事长张新,在学员分享会上回忆创业之初说过的一段话:“都说北京好,上海美,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不去奋斗,不会创造,不去用双手建设我们的家园,再过10年、20年,乌鲁木齐的繁花似锦,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这番告白,很老派,但不过时。在这个快资本涌入、程序员崛起的时代里,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们渴望着改变生活、颠覆世界,他们呼啸而来,可能也寂寂泯灭。那种将家国担当与行业使命融于一体的产业人,依然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楷模。他们带着重资产,同样能够经略世界,所谓重,不是负累之重,而是基石之重。他们所做的,也正是“成为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
这个七月,能源商学院便将正式开课。我们请来了院士讲宏观,请来了能源官员讲规划,请来了央企领导者分享公司治理,也请来了互联网偶像讲跨界,还会寻访中国、游学世界,让我们的学习圈能够真正做到“能源无界、知行无间”。在近期《MIT科技评论》发布的2016年“50大创新公司”中,有5家中国公司入选,但没有中国能源公司。而榜单上,有来自各国的6家能源公司在列。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时光里,能够陪伴学员解析他们、访学他们,还有超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