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我始终在践行“工匠精神”

2016-05-14 03:17梁瑞丽侯庆
中国纺织 2016年7期
关键词:纳米工匠精神纺织

梁瑞丽 侯庆

第14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楚天学者”等,集这些荣誉于一身的就是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新型纺织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栋。

2010年,出于对祖国强烈的归属感和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王栋毅然回到国内,选择到武汉纺织大学发展。近五年时间里,他坚持科研与教学兼顾,在快乐与激情中潜心于高分子材料科学的研究领域,执着地追寻科研人生的梦想。他始终坚持“工匠精神”,在教学和科研上践行着“大纺织”、“超纺织”的理念。

发挥工匠精神 解决“水难题”

科研不求量大面广,而是针对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领域,进行特殊的细分差异化,做好做精细。谈到科研的核心,王栋讲到,“要做到工业 4.0,我们就需要在一些差别化、细分化的领域做到精细化 ,这也是我们目前比较欠缺的一种工匠精神”。

2015年12月,王栋带领的课题组发明了热塑性聚合物纳米纤维膜规模化制备技术,成功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200万平方米的纳米纤维膜生产线。由中国工程院蒋世成院士领衔的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认为该技术突破了现有纳米纤维膜生产效率低、难以产业化的技术瓶颈。

目前,该技术所形成的纳米纤维用于过滤材料的滤膜滤芯生产,并和佛山市维晨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生产的“休伦维尔”水净化器已经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较之市面上普通净水产品来说,纳米纤维制成的滤芯使用寿命长并独具特色。由于过滤膜自身具有改善水质的功能性和其独特的自身形态,可实现稳定生产,不易失效。这一技术有效缓解了我国淡水资源比较紧缺,水体污染严重,居民饮用水质量堪忧的问题,给居民日常生活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顶天立地 甘做校企桥梁

“跟国外相比,我国的大学是承担双重职能的科学研究,既要做科学研究,也承担着部分产品研发的任务。这对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着多年国外科研工作和高校教学经验的王栋对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顶天立地”是他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不但要根据国际研究的前沿和动向做探索性研究,形成以论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成果,也要着力做一些能够贴近企业工厂的,看得见的成果,做好产业化,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他的努力下,武汉纺织大学与浙江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成为了长期合作伙伴。合作项目之一“在线反应共聚制备具有抗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新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经过反复实验,克服抗菌功能改性难题,为企业新增产值几千万元。日前王栋团队又研发出一种新型绷带,已和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这个绷带性价比高,重量轻,固定性好且不会影响x光的照射,可有效代替传统石膏的笨重和不舒适体验。

“我们要做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桥梁,做科研成果产能化的推动者”,这是王栋给自己的定位。

做好多学科交叉 践行“大纺织”理念

“我十分赞同武汉纺大提出的大纺织、超纺织的概念。纺织应用不应该仅局限于传统的衣物,学校更要赋予纺织21世纪的新概念”。

要拓展纺织概念,首先要实现产品高质量化的外延,结合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基于纤维材料与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赋予纺织材料一些新的时代和特色和时代的含义。王栋在纤维材料、过滤材料、非织造材料、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等方面都有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王栋更多突出学科间的交叉,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发新的探索道路。在水过滤方面,与环境学院进行交叉,前者研制材料,后者进行技术提成。在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也与服装、计算机、电子电气等学院进行技术交叉,实现智能穿戴穿戴设备,可穿戴智能的服装通过对人体的脉搏以及出汗的汗液中的分泌物进行检测来反应人的一些身体状况和生理状况。另外,王栋独自创新开发,研制熔融纺丝机,实现一台设备多项功能进行开发生产,此项纳米设备也已申请专利。

“学校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给予我们大力支持,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搞科研的沃土”,谈起武汉纺大,王栋说道,“纺大特色鲜明,在纺织、材料、服装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才能实现‘大纺织”。

培养科研队伍 坚持厚德育才

谈起回国后的科研之路,王栋坦言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由于资源缺乏和设备不完善,王栋一个人摸爬滚打,在完善实验室的同时进行着自己的科研项目。直到2012年4月份,王栋迎来了第一个团队成员。随后的几年中,王栋的团队逐步壮大,如今已经形成平均年龄31.5岁,年龄最小的副教授为19 85年的12人教科研团队。其中包括三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实验员。另外,科研团队还带着28名硕士研究生,一名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以及一名国外的博士后。团队承担了23项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其中包括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纳米专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日本大金空调、中国石化等横向项目十余项。

团队很注重梯度结构,团队在王栋前期的科研基础上,进行深度研究,凝心聚力,形成一个很好的科研氛围,不内耗,集中精力做研究。团队产品开发根据两条思路,一方面是消化吸收,模仿并超越前人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开发新产品,后者所需要时间更长,从产品到市场需要更多时间。如2012年,团队根据前人的基础,研制出性价比更高,更便捷、舒适、不影响X光片拍摄的高端医用敷料绷带。

作为一名楚天学者,王栋深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非常注重言传身教,一直以来都以教学认真、工作勤奋、待人诚恳感染着周围的师生。“厚德育才和责任心是最重要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把学生领入一个有前途的领域,这是导师的基本职责。”

王栋治学严谨,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负责。“王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就连作业中的标点符号出了问题他都会给我们一一改正。”研究生蒋海青说道。王栋坚持每周与学生们开会讨论科研项目的方案,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用心倾听每位学生的最新研究报告,他不惜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为解决学生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出谋划策。

就在前不久,王栋又被授予“湖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这是此奖项自2002年设立以来,武汉纺织大学教师首次获评。据悉,“湖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是湖北省政府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表彰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设立的奖项。湖北省政府每4年在全省范围内评选表彰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0名,授予“湖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王栋很淡然,在他看来,扎扎实实的做好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这才是最根本的。

猜你喜欢
纳米工匠精神纺织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神奇纳米纸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成语新说
究竟什么才算纳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