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探讨

2016-05-14 20:38陈飞宇邱婷付恩砚
学理论·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建设

陈飞宇 邱婷 付恩砚

摘 要: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证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有机统一,因此,文化建设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对当前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163-0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思想和精神保障。目前,国家已经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而西部农村基层社会又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和西部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对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来推动西部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繁荣西部农民的乡村文化生活,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课题。

一、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薄弱

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因素所决定,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整个农村的文化建设滞后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特别是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资金远远低于城郊文化建设水平。其次是由于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渴望受到生活压力所迫,闲暇时间有限,因而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表现及对高品质文化的追求相对城郊社区而言都略显欠缺。

(二)农村高层次和优秀人才严重缺乏

第一,专业型的文化人才十分稀缺。目前,各个乡镇文化站从事专业性工作的员工、有正规编制的人数并不多,而且并不具备专业性文化人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第二,即使是专门的文化干部,他们的专业技能也表现得十分业余。我国广大的西部农村缺少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第三,从事农村文化建设的队伍不能保持足够的稳定。就其原因来说,待遇较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陈旧甚至短缺

从表面上看,农村的文化书屋和乡村图书馆虽然村村都有,且面积也达到了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要求标准。但是,就服务水平和整体设施质量档次而言,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看,广大农民最需要的是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部分文化设施陈旧老化、活动场地简陋、活动内容单一,图书数量稀少,与农村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差距大。另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虽然已经在各地农村普及开来,但其利用效率极低甚至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四)农村文化管理工作面宽、量大

在面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中,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农村文化站的管理工作都是由乡镇政府机构来进行管理的,各县的文化主管部门和更高层次的业务单位对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只有业务指导关系。从而形成部分文化专干不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在如何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国家兴办与民间经营相结合道路的问题上没有认真想办法,因而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弱。由于乡镇对文化站管理不力,导致相当一部分文化站形同虚设,它也直接影响到农村文化建设。

(五)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

目前,因为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使得内容低俗、落后文化大有市场,从而冲击甚至替代了传统的优秀文化。现时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主要是个体文化,公共的文化生活基本消失,迷信活动有死灰复燃的势头,同时赌博恶习沉渣泛起。农村文化活动基本上都是以农民个人家庭红白喜事而开展,走的是市场化经营发展之路。

二、西部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

(一)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偏差

目前,政府部门的文化建设工作主要集中在文化设施及产品供给方面。从人口结构来看,西部多为劳务输出省份,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乡村的以老年人为主。村村覆盖的农家书屋及文化活动室实际使用率很低,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兴趣目的来看,村镇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政府部门提供的文化设施和产品,为了可操作性和考核的需要,并没有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来进行供给。

(二)农村文化建设对国家财政拨款依赖程度高

农村文化产品供给和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对财政资金的高度依赖是造成文化产品供给缺乏针对性和回应性的原因之一。国家为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落实到位,避免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挪用资金、谋求私利的行为,规定了统一的配备标准,导致文化资源与人口需求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加之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分配到地方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农民的迫切需求。

(三)农村文化建设缺少科学的管理手段

对于文化建设,偏重于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设施、文化工具的简单建设和配发,缺乏农村文化工作的长远规划。在国家行政供给模式下,文化建设目标由中央设定,然后按照层级化的政权体系分解任务,最终由基层的文化行政部门具体落实。在官僚体制的考核机制下,文化建设成绩所占比重小,相比于经济效益、社会稳定等关键性指标难以得到重视。行政部门和机构设置对文化建设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致使资金管理存在争议,各个部门争夺成绩,推诿责任,资源在部门之间被虚耗。

(四)农村文化建设的专职人员缺失严重

文化工作原则上应当有专职人员负责,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有限拨款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人才的培养和投入极其有限。

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统一招考、统一录用程序给文化人才的引进设置了障碍。许多专业素质出色的人才由于没能通过考试而被拒之门外,而综合素质全面达标的文化工作者往往不甘心长期在乡镇工作。许多年轻工作人员将乡镇基层当作跳板,在聘期内找到更高平台后离职。重新招录工作人员需要经过烦琐的报批程序和统一的选拔时间,造成职位出现空档期,文化专职人员缺位。

(五)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缺乏主动性

由于长期以来的管理体制性障碍,我国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而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指导方针,更加导致了文化体系中广大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农民在行政供给模式下以受众身份为主,缺乏主体意识。一方面由于长久以来文化中心阵地集中在城市,农村文化被定义于落后保守,农民缺乏对农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政府和文化精英包揽了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过程,农民一直被动接受。

三、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对策探讨

(一)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在西部乃至中国,要让党政领导干部明白文化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政府机关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仔细研究党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文件。二是加强党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正确领导。这是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前提,考核干部的政绩,不仅要把经济建设的成就当作主要指标,还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列为一项重要指标。

(二)城乡文化均衡发展,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第一,统筹布局城乡文化功能体系。一方面要在城市地区发展都市文化,发挥城市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在城市周边辐射地区及城乡接合部打造城乡文化发展传送带。农村地区重点是挖掘、保护传统文化,培育、打造农村特色文化。第二,统筹建设城乡文化设施体系。要建设以区(县)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乡(镇)街道文化站为纽带、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文化示范户为基础的城乡三级文化基础设施体系。第三,统筹促进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遵循经济规律,积极引导城市文化资源和产业向农村、向基层流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的延伸和覆盖,努力使文化产业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

(三)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人才资源”是最根本的资源,也是农村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根本。因此,要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特别要造就一批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要不断壮大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特别要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坚持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相结合,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培育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形成阵容强大的文化人才梯队。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优秀文化人才库,创新优秀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四)引进社会资金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切实将文化建设过程当成为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高度重视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建立文化建设经费预算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除了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还要寻找途径筹集、引进社会资金,培育文化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完成更有效率的文化资源配置,努力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政府部门应逐步将职能从大包大揽的供给转移到引导、规制和确保公平,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手段

地方各级政府要着重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逐步完备各项制度,创新和健全农村文化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要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管理机制,强调文化干部的专职身份,制定有效的干部服务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科学应用评估指标,使努力工作能切实反映到成绩上,配合激励措施,增加文化干部工作的内在驱动力;要理顺章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功能,建立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更好地解决农村文化站人员老化、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要加强文化资源共享,推进基层网点互通有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使文化资源传播的成本降低,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要动员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的广泛参与文化建设,从行政供给模式逐步向自我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1]方亮.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杨发.新农村文化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3]石军强.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

[4]王建新.关于新型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7).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文化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之路径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