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庆 张凤春
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深入,促使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并在教育领域广泛使用,不断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如何实现课程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整合,基于互联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教学改革重要研究课题。巧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其有效性集中体现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应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初中语文知识为信息载体,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方法,最大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一、语文教学导入,创设语文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乏令人心驰神往、意会而非言传的优美篇目,巧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文声像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感官,引发学生联想,为语文课堂注入生机、活力,解读语文信息,感悟语文意境。
如,在讲授《月下独酌》一文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课件屏幕中满月皎洁,犹如月光流水倾斜,气氛静谧清幽,给学生播放凄美忧伤的背景音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齐读,很快学生们进入诗歌教学意境,感觉自己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在创设教学情境中,以图片、音乐相辅相成,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让学生从感官开始,深度感受诗歌情感和思想,陶醉于诗歌学习之中,实现达观个性和才情超然物外的链接。
二、语文新课教学,切入语文超文本
语文教学超文本是一个信息整合和构建的复杂过程,众所周知,汉字富有极大时空包容性和旺盛生命力,在文章中简约文字就可以表达出深远意蕴,故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创造性地超文本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实现语文教学超文本。一篇好的作品,其审美价值体现在“言有尽而意未尽”,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感于言而动于情”,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感悟课文意蕴,实现语文学习的再创造。
如,在讲授《我们的风景》中,课文描绘出四季景物之画面美,课文是作者以画家视角表现的,但是在教学中,学生自身对色彩美把握却缺少感知,故此我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动画模拟颜色,和普通颜色进行对比教学,这样学生就不再游离于课文之外,真正感知课文色彩。又如,在讲授《人民英雄纪念碑》时,为了更好地向学生讲解课文知识,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英雄纪念碑导游解说词,为学生演示英雄纪念碑侧面图片,辅以课文文字描述,给学生创设和再现英雄纪念碑形象,在听觉和视觉双重刺激下,结合课文文字,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彻底解决课文枯燥、建筑方位的教学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
三、语文教学拓展,实现语文迁移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信息量相对较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简洁生动课件,以动静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课文内容,一一列出课文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获得对文章的全面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课文相关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异同,拓展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所闻所见,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引领学生实现语文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讲授《那树》一文时,在总结教学阶段,我给学生展示图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课件,并展示我国水土流失的图片,演示森林砍伐、泥石流、洪灾、沙尘暴等图片,让学生讨论思考,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和自然是如何共处,怎样和谐发展,展示在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时候,大自然又疯狂报复人类,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梳理出文章思路,以那树为主线,从早期和近期对人类的庇护与造福,到现时的惨遭杀戮,结合文中大树的命运,品位文章语言,感受文中大树的品质,把握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广阔空间,给语文教学带来全新思想,注入语文教学新生机,给广大师生教与学留下深刻印象。借助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优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情趣,点燃学生语文智慧火花,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黄长军.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措施[J].课外语文,2015(20):161.
[2]葛晓静,陆迪凡,王雨,钟永江,邬丽萍.信息技术支撑初中语文智慧教育的案例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2):73-75.
[3]张春利.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库构建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72-73.
潘光庆,张凤春,教师,现居山东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