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洋是世界战略资源和国际重要水上通道最集中的区域,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对印度来说印度洋更是其生死存亡之洋。随着近年全球战略目光向印度洋转移,印度为增强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再次把印度洋国家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印度在印度洋的外交实践分析,如加强和印度洋岛国塞舌尔、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联系以及与海湾国家的合作等,得出印度战略目光转向印度洋的动因不仅基于政治上目的,更基于经济及安全上的原因。
【关键词】印度;印度洋;外交实践;动因
印度的海洋外交经常与其海上影响力向东亚拓展联系在一起,随着印度海军舰艇对东南亚国家访问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体对印度“太平洋”野心的不断猜测,给人们留下一种印象就是东亚仍然是印度海上外交努力的最终目的地。相比之下,尽管印度洋是海上航运安全和反海盗行动的关键地区,但印度在印度洋的海洋外交则相对温和。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域外大国的战略目光逐步转向印度洋,印度不断加强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和沿岸国家关系以应对外部世界的威胁。
一、印度洋对于印度的重要性
印度洋作为世界第三大洋,占世界水面的20%,拥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世界陆地面积,四分之三的全球石油、铁和锡的储量,其中65%的石油储量属于印度洋沿岸十个国家。从制海权的角度看,印度洋是世界地缘政治的海区中心,它西连曼德海峡,北衔霍尔木兹海峡,东接马六甲海峡,南面有莫桑比克海峡、南非好望角,都是国际大宗能源,矿产资源及粮食运输必经通道。印度洋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未来必然成为大国战略竞争、资源竞争的主战场。长期以来,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里,印度洋主要由美国主导,然而在过去二十年里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使世界权力划分开始由单极转向多极,这一转变将印度洋带回了地缘政治关注的中心。
印度领土直插印度洋腹区,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决定了其在印度洋地区必然扮演关键角色。印度三面被印度洋包围,其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印度洋的安全,如果印度洋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印度的安全则岌岌可危。正如潘尼迦所言:“毕竟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印度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深谋远虑、行之有效的海洋政策,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总不免是寄人篱下而软弱无力;谁控制了印度洋,印度的自由就只能听命于谁。印度的前途如何,是同它会逐渐发展和强大到何种程度的海权国有密切联系的。所以,对印度来说,其印度洋海洋外交的重要目标就是防止任何域外大国绝对主导印度洋,其次要使印度在印度洋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以至在未来主导印度洋,从而成为真正“有声有色”的大国。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海军逐渐确立了“沿海防御——区域控制——远洋进攻”的发展战略。但由于实力的不足和世界政治经济目光聚焦太平洋,印度不得不采取“东向”政策以得益于亚太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近年来,随着印度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对海洋利益的关注愈发迫切,作为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命线的印度洋自然成为印度海上战略的重点。而印度要获取在印度洋的话语权离不开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支持,为此,为平衡外部势力的渗透,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海洋外交行动以加强与沿岸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
二、印度加强印度洋外交的实践
变印度洋为“印度之洋”是印度的印度洋战略的最终目标,但过去几十年印度综合国力与海洋战略的不对称使印度在整个印度洋地区实际上处于一种战略上的守势态势。在印度洋海域,印度海军在美国绝对军事优势笼罩下难以自由行动,不得不采取分阶段的战略部署,从“区域性威慑与控制”向“远洋进攻”跨越,最终实现对印度洋的实际控制。近年来印度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其在成为“全球大国”的道路上变得更加自信。然而,印度的地缘环境决定印度要成为全球大国必须先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实现崛起。印度要实现对印度洋的主导首先要确立印度对其他沿岸国家的海上优势。为此,印度不断强化海军力量建设,加大军购力度,奉行“积极的海洋战略”。
2008年,由印度主办的“印度洋海军论坛”旨在通过加强印度洋区域国家合作建立印度洋安保机制,该论坛到2009年已几乎囊括所有印度洋沿岸国家,迄今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在印度洋,特别是西印度洋地区,印度认为不仅可以通过该论坛促进沿岸国家合作和减少对域外国家的依赖,而且可以作为论坛主要稳定因素,充当领导者的角色来增强在印度洋的话语权。
2011年,为扩展印度洋海上安全合作,由印度主导在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之间签署了一项三方安全协议。然而鉴于当时国际局势的限制,签署国政府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实现协议的安排。莫迪上台后,为修复长期被忽视的与印度洋地区的合作,巩固在被誉为“我们的家园”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积极推行印度洋海洋战略,发展与沿岸国家关系。2015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对印度洋沿岸三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塞舌尔、斯里兰卡和毛里求斯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莫迪首访国家选择印度洋国家足以表明印度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印度洋海域。在访问塞舌尔期间,印塞签署了4份协议,包括水道测量合作、再生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开发合作以及导航图与电子导航图合作销售等,其中,阿桑普申岛基础设施开发协议尤其重要。通过这个开发项目,新德里可以在印度洋安插战略资产。虽然阿桑普申岛面积仅11平方公里,但其位于印度洋战略中心位置,对这一岛屿的开发是印度走向开发在印度洋占有重要位置的国家塞舌尔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对毛里求斯的访问中,印毛签署了5项双边正式或非正式协议,印度还向毛里求斯提供了5亿美元额度的贷款。其中最重要的是印度协助开发阿加莱加群岛的提议。印度外交部的一份聲明说,这些设施将“提升毛里求斯国防军维护本国利益的能力”。根据有关协议,印度将负责帮助开发该岛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与该岛的海上与空中联系,这将使印度洋获得在印度洋中部的一个落脚点。在访问斯里兰卡期间,双方签署的双边协议包括海关协定、3亿美元额度的贷款、斯里兰卡护照持有者享受落地签证待遇,以及为帮助这个岛国维持货币稳定而签署的15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此外,斯里兰卡国营的锡兰石油公司与印度石油公司在当地的子公司将联手推动把亭可马里发展成石油枢纽。
经济以及安全合作是印度加强印度洋海洋外交两个重要方面,在军事上,印度为塞舌尔赠送了一架海上侦察机,并且将长期为塞舌尔的人民国防军提供训练和武器装备。印度将为塞舌尔建造八座海上雷达监视站以监视印度洋上来往的船只。莫迪对印度洋岛国的访问旨在重申印度在该地区的“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印度海上外交的努力并没有局限于政治关系的培养,显示其海军的能力和潜力也是塑造印度海上强国的重要举措,2015年四月,印度从战乱中的也门成功撤离了4000多名印度居民和900多外籍人士,此举是印度海军的维和能力和潜力的有力证明,是印度海洋外交十分成功的一步。
印度海洋外交的维度一直延伸到阿拉伯海湾国家,自2008年以来,印度海军一直在与海湾国家合作区域内执行海上反海盗任务,为海湾国家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帮助训练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海军。通过“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国防合作委员会”,印度极大增强了与阿拉伯海湾国家协同作战能力。其中与阿曼的海军合作最为典型,印度海军为阿曼提供培训和水文支持,而阿曼则为印度海军提供港口便利,为印度海军舰艇在西印度洋亚丁湾的航行提供停泊和补给设施。此外,印度加强印度洋海洋外交的举动还体现与海湾国家伊朗的关系上,虽然伊朗一直遭受海湾国家围困的痛苦,但印度并没有因为与阿拉伯国家的海上联系而将伊朗排除在印度海洋外交之外。在印度看来,区域性海上强国伊朗由于核试验受到西方国家制裁,一直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支持其海军在阿拉伯海湾重塑区域大国形象,而印度无疑是伊朗最有潜力的新伙伴。伊朗作为石油大国并且拥有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发展与伊朗的关系意义重大。因此在2015年5月,出于共同的地缘政治共鸣,印度公布其在2003年与伊朗签署的关于开发恰赫巴哈尔港口的协议将进入实施阶段,通过这个港口,印度可以绕过巴基斯坦从海陆两道到达阿富汗和中亚。这表明印度希望把中亚建成印度“延伸的邻国”,把“新邻国外交”覆盖到印度南部海上邻国。
三、印度加强印度洋外交的动因
外交的目的是通过对外活动来维护国家利益,印度洋作为印度崛起的基础地区,其包含的海上通道不仅丰富而且关键,是欧亚海路必经之地,此外印度洋是现代工业所需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分布最密集的地带,可以说印度洋是地缘政治与资源政治的焦点。与此同时,印度洋地區一直以来都是海盗、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威胁相对集中的区域,沿海地带囊括了索马里、也门、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构成了名副其实的基地组织网络覆盖区域。所以,印度加强印度洋海洋外交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政治经济利益的维护,更在于对安全利益的维护。
政治上,首先,印度一直将控制印度洋并保持在印度洋绝对影响力作为其获取和保持大国地位的基础。印度自独立以后认识到印度要重振民族雄威,必须依靠其所濒临的印度洋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认为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名族的利益在于印度洋,来日的伟大也靠印度洋。在印度看来,印度的前途并不却决于陆地边境,而是取决于环绕印度三面的印度洋,通过对印度洋的控制可以极大提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从而为走出印度洋成为全球大国奠定良好基础,如果“控制印度洋”这一战略不能得以实现,那印度成为“全球大国”的梦想将无从谈起。
其次,印度一直把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目标作为印度真正崛起的标志,而这一目标离不开印度洋国家的支持。印度洋地区国家多达51个,包括28个沿岸国家,10个红海波斯湾国家以及13个以印度洋为唯一出海口的国家。接近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没有印度洋地区国家的支持,印度“入常”这一梦想难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印度洋地区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这一区域性强国来说经济和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这正好给印度提供了一个发挥影响力的平台,印度可以通过经济、技术和防务上的援助来塑造印度繁荣和安全提供者的形象。比如印度和阿拉伯湾国家海军关系的蓬勃发展可帮助把印度塑造成可靠和可支持的合作伙伴,并帮助塑造印度在印度洋的战略环境。
再次,印度洋地区是世界上伊斯兰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处理好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是印度拥有良好地缘政治环境的保障,不当处理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大量伊斯兰国家倒向巴基斯坦,而印巴关系又充满变数,这无疑会给印度周边安全形成巨大挑战。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印度的印度洋外交都将是印度国家外交最为重要的一环。
经济上,首先,印度洋地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除了蕴藏有世界半数以上的石油和35%的天然气外,还有其他丰富的战略矿物资源。截至目前,已探明印度洋沿岸地区储藏了超过世界60%的铀、40%的金矿和80%的钻石资源;此外,印度洋地区的锂、铍、镍、钴及磷酸盐等矿物资源也极为丰富。而这些资源要在全球得以分配必须依赖印度洋上重要海上通道。印度作为第二人口大国和资源消耗大国,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依赖印度洋地区资源。
其次,印度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石油需求量的70%依赖进口,而进口石油最主要的部分来自波斯湾地区,可以说印度是西亚地区贸易和能源流动的主要受益者,而这种贸易和能源流动取决于北印度洋水道的自由和安全。印度贸易量的95%以上和贸易额的75%也都必须通过海运来完成,印度洋上的航线是印度的“生命线”,海上航道的安全决定印度对外贸易能否顺利进行。然而在广袤的印度洋上以印度现阶段的海军实力维护其赖以生存的能源通道将显得力不从心。加强与沿岸国家尤其是波斯湾国家的海军外交以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对保障航线安全至关重要。
再次,在印度洋地区分散着大量的印度侨民,仅中东地区就生活着近700万印度人,海外侨民不仅丰富了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市场互动和商业交流,而且他们的汇款对印度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发展与印度洋国家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海外侨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安全上,首先,恐怖主义的威胁,虽然印度和少数沿岸国家经济正快速发展,但大部分国家人民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印度洋地区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最为集中的区域。近二十年印度一直是恐怖主义袭击的重点对象,各种恐怖主义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印度安全,从1994年到2016年,印度因恐怖主义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4788人。在印度东北部的恐怖主义尤为猖獗,仅从2005年到2016年死亡人数就高达6175人。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在印度和印度周边都不断发生,毫无疑问在未来对印度更为直接的威胁将会是恐怖主义。因此,与印度洋国家合作建立打击恐怖主义网络对保障印度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其次,环境污染威胁,海洋和沿海地区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这些压力包括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陆地和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以及因固体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变暖。印度洋地区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沿海港口开发、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加紧进行,由于缺乏技术,经济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据估计,每年有40万亿公升的污水和4万升工业废弃物进入印度洋地区的沿海水域。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其长期的积累效应会使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城市供水,给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印度作为三面被印度洋包围的国家,很容易受印度洋环境改变的影响,迫切需要与周边国家共同行动来制定统一的政策框架以应对愈发严重的环境挑战。
再次,来自其他国家的战略威胁,在印度看来其在印度洋上面临的战略威胁在现阶段主要来自美国和中国。随着印度洋重要性的上升,美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也在不断延伸。美国对印度洋的利益诉求主要有三:一是主导印度洋;二是确保海上航行自由;三是控制战略要冲。1986年,美国公布了控制世界16个战略要冲的计划,其中印度洋地区有7个;美国能源部1999年列出了“世界石油6大运输要道”,其中印度洋地区有4个。美国极为担心重要战略要冲被“潜在威胁国”控制,因此必定会增加在印度洋的战略部署。此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在印度洋拥有广泛的利益诉求,中国虽然不谋求主导印度洋但不得不走向印度洋来获取能源资源以保证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去的几年,中国已经与斯里兰卡、塞舌尔和毛里求斯这些过去以印度为主要国防供应商的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尤其是让印度感到恐慌的是塞舌尔允许中国建设军事基地。印度战略规划者将北京的一系列行动视为“珍珠链”战略,认为中国以增加从南海向西通往印度洋的关口来获得地缘政治影响力。该战略直接减小了印度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印度形成战略包围,这都不利于印度的国家利益。
四、结语
从近年印度在印度洋上海洋外交实践可以看出印度基于其政治、经济、安全战略考量不断密切与印度洋国家联系。在未来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印度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战略环境,这将迫使印度将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向印度洋。如何处理与印度洋国家的关系对印度实现“主导印度洋”的梦想至关重要,不难预测在未来印度印度洋海洋外交的努力将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 张文木. 印度与印度洋——基于中国地缘政治视角[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104.
[2] [印]潘尼迦. 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5:89.
[3] 胡志勇. “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J]. 南亚研究季刊, 2014,4:3.
[4] 时远宏. “印度的海洋强国梦”,国际问题研究[J]. 2013,3:105.
[5] SK Chatterji,“Narendra Modis Active Indian Ocean Diplomacy,”March 23,2015.
[6] 罗伯特·D·卡普兰. 吴兆礼, 毛悦, 译. 印度洋与美国权力的未来[J].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6.
[7]宋德星, 白俊. “论印度的海洋战略传统和现代海洋安全思想”,世界政治与经济论坛[J]. 2013,1:26.
[8] Dennis Rumley. “‘Securing the Indian Ocean?” Report of Indo-Pacific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re,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ustralia, April 2012, pp.2
[9] 陶 亮. “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与中印关系的发展”[J]. 南亚研究, 2011,3:54.
[10] “Indai fatalities:1994-2016”. http://www.satp.org/satporgtp/countries/india/database/indiafatalities.htm.
[11] “Fatalities in Terrorist Violence in India Northeast2005-2016” . http://www.satp.org/satporgtp/countries/india/database/fatalitiesnorteast2006.htm.
[12] 楼春豪. “印度洋新变局与中美印博弈”[J]. 现代国际关系, 2011,5:29.
【作者簡介】
常先锋(1991—),男,汉族,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