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外滩雕像

2016-05-14 10:10华一民
检察风云 2016年7期
关键词:女神像外滩铜像

华一民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纪念性建筑物绝大部分都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现在我们也只能从旧照片、旧画册、老电影中看到这些纪念物的原貌。

外滩曾是寓居上海西方僑民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西方侨民社团在滨江大道和公共绿地中留下了不少纪念碑和纪念铜像。这些碑和像都由外国人设计,多为殖民者的先驱,它们留有明显的殖民地烙印,同样也记录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纪念性建筑物绝大部分都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现在我们也只能从旧照片、旧画册、老电影中看到这些纪念物的原貌。

和平女神像

欧战纪念碑,又称“和平女神像”,是外滩最大的纪念碑,堪称“上海第一碑”,位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东端黄浦滩边,面朝西,1924年2月16日落成,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建,由上海的英美法侨民团体建立的。

以巨大的花岗岩为基础和基座,四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向同盟国宣战各国的国徽或国旗,在碑基上镌刻了所有从上海出发而在欧战中阵亡者的名字。两旁装饰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顶部则是一组青铜铸像,主体人物为和平女神,她左手抚一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以使他不再遭受伤害,右手正欲放于一位失去儿子母亲的头顶上,以抚慰她心灵中深深的创伤。

作者没有宣扬胜利者的骄傲和失败者的悲哀,而是将一种祈望和平,反映人类普遍情感的涵义赋予这组雕像,因而很快被旅居上海所有国籍的人所接受,无论原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的人士无一例外地都献上了鲜花。这尊女神像在黄浦江边勾画出了一个庄严而生动的轮廓,为圆弧形的外滩建筑带增添了一道别致的新风景。可惜这件优秀的艺术品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1937年爆发八一三事变,战火中,劫运也降临到了这座和平女神像的头上。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公共租界的中心区。作为敌对国标志性的建筑物,1943年该像被野蛮地拆下,两边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被毁掉,至于碑面的文字则被全部磨去。于是和平女神像成了历史记忆中的一个旧上海名迹。

巴夏礼和赫德铜像

巴夏礼铜像位于外滩南京路口,面西站立,1890年4月8日建立。1841年,13岁的巴夏礼,随英军远征中国,次年就被英国外交部任命为英国公使璞鼎查的秘书兼翻译,成为进入中国年龄最小的外交官。后在北京英国公使馆做参赞,1864年任驻上海领事。其间让中国司法主权受到损害的租界会审制度就是他一手创立的。即在租界里由中外官员组成“会审”法庭,规定凡是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诉讼,中国官员与该外人所属国的领事署一人组成合议法庭,联合审理。

整个纪念像由碑基和铜像两部分组成,纪念碑用整块巨型花岗石制作,正反两面分别以英、中文字记录其生平与立碑目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铜像被日本占领当局搬走。1984年在南苏州路河滨公园发现被扔的铜像基座,现藏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赫德铜像位于海关大楼前,低头背手,身着齐膝盖的大衣。赫德于1854年来华,最初在宁波领事馆充任翻译,后调任广东海关做税务司,1861年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至1908年告老还乡,1911年死于英国。上海中外人士为了纪念他过去的功劳,于海关前建立了他的铜像。

该铜像由英国人设计并在英国铸造。铜像底座为四级台阶,台阶之上是长方形的基座,石碑东面和西面上的铭文为:“前清太子太保尚书衔总税务司英男爵赫君德,字鹭宾,生于道光乙未,卒于宣统辛亥,事遐龄者七十七年,综关权者四十八载,创办全国邮政,建设沿海灯楼,资矜式于邦人,备咨询于政府,诚恳谦忍,智果明通,立中华不朽之功,膺世界非常之舆,爰铸铜像,以志不忘。”1941年铜像被日军拆除,石基则被扔到河滨公园内。1986年刻有中文“赫德铜像”的基座嵌石在河滨公园被发现,现被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

伊尔底斯纪念碑

伊尔底斯纪念碑位于北京路外滩,1898年11月20日由上海德侨及怡和洋行建立。此事源于1896年8月23日,德国炮舰伊尔底斯号遇暴风雨沉没于山东洋面,造成77名船员丧生的海难。雕塑家格奥尔木·米勒将一根长6米从沉船上取来的断桅耸立在大理石的基座上,桅杆的下端围放着青铜铸造的花环,绘有十字架的军旗和似乎仍被海风吹得微微鼓起的帆布。

纪念碑基座的正面是一幅表现伊尔底斯号乘风破浪扬帆前进的浮雕,后面是“纪念1896年8月23日在中国黄海风暴中遇难的伊尔底斯号炮舰全体船员”的碑文和殉难官兵的名字。整座雕塑给人留下不胜怆然的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旅沪协约国侨民仇视德人,对此纪念物也视为眼障,1918年12月2日夜晚,纪念碑被人推倒在地上。大战结束后,德国人来沪,又把它修好,迁到华山路德国总会前草地上。

马加礼和常胜军纪念碑

马加礼纪念碑原位于外滩和苏州路转弯处,外白渡桥南端,1909年道路拓宽时移进外滩公园北面入口处,系用大理石雕凿而成。马加礼出生于印度,1867年来华,1 874年调往上海英领事馆,同年奉令赴云南迎接由缅甸入滇的柏郎探路队。1 875年2月21日在云南境内被人杀死,上海英侨为纪念他的冒险精神,乃集资为他建立纪念碑。该碑1880年5月6日奠基,而这一天就是中英《烟台条约》在英国伦敦互换正式文本的日子。1941年被日本占领当局拆除。

常胜军纪念碑为纪念1862 -1864年美国人华尔组成的常胜军在江苏攻打太平军时战死官兵而立。华尔,美国人,1846-1848年在美国诺维奇大学读书,并接受基础军事训练。1859年来到中国,次年到达上海,应邀任清军水师炮舰“孔夫子号”大副。6月,在上海道吴熙及候选上海道杨坊(华尔的妻子即杨坊之女)的支持和资助下,招募外国人组成洋枪队并任队长。他率领洋枪队协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因多有战功,所率的洋枪队被李鸿章授予“常胜军”之名。实际上在常胜军中,华人士兵占绝对多数。1862年6月,太平军攻宁波,华尔前往增援,于9月20日在浙江慈溪受重伤,次日死亡。

该碑由李鸿章出资。原位于外滩公园南端围墙外,后移入公园内东北角,系一石质方锥体,上共镌刻有48名阵亡的外籍常胜军官兵姓名,其中华尔列居首位,因而又被称作“华尔纪念碑”。

(鸣谢钱宗灏先生)

栏目主持人:沈海晨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女神像外滩铜像
“周恩来”号机车铜像悬挂方案设计研究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自由女神像有什么象征意义
上海外滩夜色
摆渡的人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