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金:机制设计与中国经济改革

2016-05-14 09:10
检察风云 2016年7期
关键词:风云检察全球化

本期客座总编辑:

埃里克·马斯金(EricS·Maskin),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任美国普林斯顿社会科学院高等研究院主任、普林斯顿大学访问教授。2007年,马斯金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和罗杰·迈尔森,同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

与爱因斯坦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被誉为“经济学教父”;桃李满天下,有着近10位好友和老师都是诺奖得主,被学生冠以“最严导师”的标签,却也同时收获了“谦逊热情”的美名——他就是马斯金。

世界与中国:如何看待不平等

《检察风云》:机制设计理论被人们称作是反经济学,是说它可能先会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来看通过哪些步骤可以达到这个目标。问题是,这其中是怎样来检验这些步骤可以达到目标呢?

马斯金:如果你有一个机制,你就可以计算机制运作产生的结果,可以检验结果是否你所希望达到的。前面我提到,目标可以用机制来检验是否可实现。我的意思是,这里面有一个数学的条件设定,如果符合就说明可以实现,如果不符合就不能实现。当然,现实可能有时候和数学公式会有一些不一样,但是如果机制能够被很好地控制,那么理论的预测和现实应该是很接近的。

《检察风云》: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已经是平的了,为什么仍然不能消除不平等,或者说减少不平等的程度?

马斯金:因为全球化给那些有技能的工人更多的机会,而给那些没有技能的工人的机会就相对少,所以它不仅不能消除不平等,反而可能增加了不平等的程度。所以,我一直强调,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的穷人而言,他们要想更多地从此进程中获益,加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NGO)等机构更多的帮助与协作。只有这样,各国才都能从不停的全球化进程中得到好处。

《检察风云》:中国财富分配不平等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中国应该做什么来缩小贫富差距?

马斯金: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同时,财富分配不平等也急剧扩大。多年前,我认为不平等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当教育水平提升,以及对低技能工人培训改善后,至少从理论上应该能预期他们的收入能赶上高技能人群。但是,目前似乎不平等问题仍在恶化。不过,中国在对低技能工人提供教育和培训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不平等加大并不令人惊讶。

鉴于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加大问题将会造成负面后果,为此,中国应努力改善收入分配体制。一个办法是建立更强大的社会保障网,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并赋予所有人在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同等机会。

《检察风云》:您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成功可以归功于政府高度依赖国际贸易。那么,这种成功是否可持续?

马斯金:全球化让我们更加依赖合作,如果没有中国,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经济会更差,中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不过,中国的成功也有赖于其主要贸易伙伴欧洲和美国,相互合作是双方都获得成功的关键。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在未来,中国必须找出让更多底层的人分享经济收益的方式,必须让公民有机会更充分地分享经济收益。如果不这样做,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有相当大的风险。如果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污染和不平等问题。

就中国经济改革方略而言,解放市场已被历史证明是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强调了市场重要作用,说明中国未来改革道路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改革措施将对中国以及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至于中国改革的国际层面影响是什么、中国改革将如何重塑国际经济和全球治理,我认为需要观察中国能否落实这些改革措施。

中国城乡经济互动的机制设计

《检察风云》:目前中国一直在推行城乡经济互动机制的改革,在您的机制设计理论中,城市和农村也属于博弈的双方,且过程中单纯的市场经济不能完全有效运行。您是否能给中国城乡经济互动设计一个良好的机制?

马斯金:缩小城乡差别毋庸置疑是当前的一大挑战。在这方面,我认为加大教育投入和就业培训是办法之一。根据我自己的一些分析,长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较之城市的人口和劳动力,之所以没有从全球化市场中获益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农村没有全球化市场所期望的劳动技能和教育背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农村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使之具有全球化所需的劳动技能和教育。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不能指望农村人口自己投资技能和教育,提高能力建设。因为,他们本身经济、资源都无法满足这种投入。另外,也不能指望企业投入这种教育建设。因为,企业一旦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它们会期许获得更多回报。所以,我们需要由第三方进行这种投资建设,比如,由政府投入这部分资金。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来也可以逐渐消除城乡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

《检察风云》:中国正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您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马斯金:我从三个方面来讲述中国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中会面临的挑战。首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融入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赋予中国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地区。目前,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但毋庸置疑,这部分成果只被某些地区和某部分人口享受。因此,在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挑战是,怎样将这些成果进一步向更广泛的人口和区域拓展。

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在过去30年里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接下来的30年里,如何继续保持这种辉煌?但这非常困难,也没有人指望过去这种接近10%的高速增长在未来能够保持下去。这并不是说中国不可以,只是说由于过去的高速发展,目前的基数已经特别大了,以后的空间和余地就会相应减小。从这方面说,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会比过去30年更加困难。除了自身基数变得更大以外,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将更有竞争性。

另外,在发展初期,中国可能会更多地复制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以快速迎头赶上。但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更多的创新精神,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领头羊。

第三,不仅是中国独有的,也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即如何面对能源短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一直在飙升,从长期来看,必须开发更多的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这也是中国在城镇化、工业化中面临的挑战。

《检察风云》: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发展中心镇和小城镇的建设。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意义在哪里?农民变成市民,是否有助于他们融入全球化?

马斯金:小城镇和中心镇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从经济平衡发展来讲,我们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居民都生活在大城市。所以,保留小城镇和中心镇的发展是相当关键的一步。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之所以大家都扎堆往大中型城市居住,是因为小城镇与全球化接轨能力远远落后于大城市。我本身是搞教育的,我觉得在发展小城镇和中心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建设,要给这些区域以同样的发展和就业机会,使之与大中城市能够基本相等。这样才能解决城乡之间的这种平衡发展问题。

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是因为长期以来农村人口的教育、发展机会和城市相比不均等,这也是目前农村人口向城市单向流动的一个核心原因。从长远看,在全球范围内,如果城乡之间一直不能保持平衡发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寻求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不光让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而且让他们所享受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机遇也需要和城市人口均等。這样才能从实质层面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

采写:朱敏 宋冰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猜你喜欢
风云检察全球化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检察版(十)
窃听风云(九)
检察版(九)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象甲风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象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