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荣
〔关键词〕课程意识;课程实践;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课程意识影响教师的课程行为和效能。当下的教育生态中,教师局限于学科教学,学科思维的惯性非常强势。也许教师会关注学科教学目标、学科教学方法、学科教学的评价,但很少有教师会去关注教育的价值、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每日的师生生活中人、事、物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因而学校课程的实施是狭隘的,教育的效能是单一的,学生的眼界和收获是大大受到限制的。
我们在建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候,学习了有关课程的理论,也组织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学习活动,深受启发。认识到要做高品质、高效能的校本课程,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一、从孔子的大课程到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构
当孔子的教育建立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上时,数千弟子慕名而来。当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只剩下学科教学和课堂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感就消失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也随之产生。在孔子的课程中,天地人文、道德修为,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所不论,无所不研。只有弟子没有想到的教育课题,没有孔子尚未准备好应答的课题,孔子的课程可谓全面,其课程意识可谓强烈而深厚。孔子的大教育思想和大课程实践深深地启发了我们,引领着我校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二、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追求
人的心理是认识、情感、意志、人格的统一体,心理健康发展不是单一某种学科教育的单独设计结果,而是一个由生理、心理、教育和社会等多维因素构成的复杂互动系统,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些反应炉中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因素的整体联系,才能有效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如何实现人为与为人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并人格健全的学生?我们认为必须整体设计和推进,即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融合在一起,同时又保持其相对独立。因为与“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活动相比较,它还有一个独特的育人功能,那就是指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全面认识和整体驾驭。
三、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实现其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和规划。我校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经过近10年时间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核心的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既有核心课程,又有外围课程,既有显性课程又有隐形课程。
核心课程就是每两周一节的心理辅导课“中学生心理教育”。“中学生心理教育”是我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校本必修课程。它贯穿高一至高三,采用活动、体验、讨论、研究、训练、拓展等教学方式。“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入学辅导、学习辅导、自我探索、智力开发、情绪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自我管理辅导和生涯辅导八个部分。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自我修养与自我调整的方法,培养处理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除了必修的核心课程,还有选修课程,如心理阅读选修课程、心理探索选修课程、心理拓展选修课程等。具体包括心理咨询与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动,学生心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心理对话活动,心理拓展训练,学科融合心理教育,心理读书活动,心理班会教育等。
如果说核心课程和外围课程是我校心理教育体系中的显性课程,那么贯穿在校园生活中以砥砺人心为目的的各种人、物、事,就是我校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获缺的隐形课程。从晨练、国旗下讲话,到课间体育活动、学科渗透;从每日的师生交流,到读书节、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我们着力构建为人生、为健康、为发展的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基于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课程的资源建设
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科课程资源的建设。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除了学科课程建设,还包括学科教材建设、学科教师的发展、学科科研活动、学科基地建设等。
(一)学科教材建设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探究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便于心理辅导课的开展,我们边实践边学习边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学生心理教育》,同时编写了配套的辅助读本《心理麽麽茶·青春无悔》,该教材获苏州市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三等奖。
(二)学科资源建设
此外,我们还定期出版《心理世界》校报,组织学生自编各种心理手抄报,组织评比学生心理漫画等,发动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建设之中。另外,学校心理教育中心还订阅了大量心理读物,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青年心理》《中学生心理》《做人与处世》《思维与智慧》《大众心理学》等刊物,购买了数百本心理学书籍,不断充实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三)学科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发展,我们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尤其是心理教师的上岗培训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培训。到目前为止,我校三位专职心理教师都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和苏州市心理教师上岗证书。同时我们积极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读书活动、心理教育课题研究活动等,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我校已有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一名。
(四)学科课题研究
在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十五”期间我们探索的重点是“学校交互式心理沟通平台的构建”(上海市教科院立项课题),“十一五”期间重点探索的是“为人生整体教育观指导下的学校心理探索”(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十二五”期间将探索“心理视野下的生命教育”(苏州市规划课题)。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已经发表心理论文100多篇,完成心理课题5项。
(五)学科基地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地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自2003年以来,我校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开辟了120平方米的室内心理活动中心,包括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放松室、沙盘室等,添置了沙盘、放松椅等设备,购买了数千元的图书、杂志等。
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正因为我们以课程意识的提高为突破口,在构建学校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先行先试,我们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才能行之有效。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近十年。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在2003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有近30位教师参与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完成课题5项,撰写心育论文200多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00多篇,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征文评比中获奖9篇,在有关刊物发表心理健康教育随笔20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博客4个,面询500多人次,网上心理咨询数百条,出版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专辑三本,开发并正式出版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一本,心理辅助读物一本(该读物获评江苏省优秀校本教材三等奖),心理辅导小报100多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苏州德育研究、成才导报、苏州教育以及苏州电视台等媒体都对我校作了专题报道。学校被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评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被江苏省心理学会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课程的前提。当下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创造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合作的探究者、引领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苏州,215101)
编辑/曹朦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