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视角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

2016-05-14 21:08李闪
牡丹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

李闪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在高校不仅要学习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担负起重要的责任。人文素养是通过传授知识、沉淀知识、潜移默化等方式,为达到一种稳定而优秀的品质提升个人内在气质、人格和修养。但是,目前在各大高校中,仍然存在对人文素质养成不够重视,没有将这一问题融入到学科教学中等问题。

当前,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汉语热,中文的魅力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赞扬。因此,我国大学更应该重视语文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养成,这才是中国大学语文教育的核心所在。总之,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教师和学生改变对语文传统的看法和思想。大学是学生踏入社会之前和人文素质养成最关键的时期,大学语文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也是当代社会人才不可缺少的品质。所以,当前高校中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大学语文与人文素养之关系

大学语文是一门传授学生文学艺术和人文精神的学科,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高校大学语文的人文内涵包括文学与文化、人生、历史、现实之间复杂的关系,尤其是以文学、文化、人生这三个为核心概念形成的道德基础,培养优良的人文素养和构建健全的人格。因此,厘清大学语文这一学科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这门学科的特点。

(一)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大的综合的概念,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全部,文学则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文学中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文学与文化自古以来关系就很密切,文学的目的就是教化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和高尚人格的培养。自先秦以来,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经学典籍为教材,对人进行教育;再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儒家的经学地位;唐宋古文运动“文以载道”和宋代程朱理学的发展。可见文学具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健全的人格、陶冶高尚的情操等教化功能,这无疑不是将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文学中,一方面肯定了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另一方面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密切联系。所以,大学语文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中国文学自产生以来就是有感而发和有所寄托的形式,不仅是有关作者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抒发,有的题材还心系国家天下。因此,作家在失意或得意时常常通过文学的形式将情感表现出来,抑或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发展,在不自觉中传承人文文化内涵,同时通过真实的文学反映也表现了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国文学得以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得益于文学中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真理的探求、情感的抒发等,使文学作品不仅有文学,还有文化。如屈原、陶潜、李白、杜甫等大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抒发情感和愤恨,还敢于反抗历史的不堪,追求对真理和自我人格的完善,他们有着中国士人的优秀品格和宠辱不惊的风范。当他们的理想破灭时,利用文字在文学世界里抒发被压抑的情感,描绘无法得以实现的美好理想,在他们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精神家园。因此,作家的文学作品与他的人生理想追求和道德修养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学习文学的同时,要体会作者特殊的时代和所经历的一切,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学,理解文学里的人文情怀。

二、我国大学语文教育现状

(一)学习观念

近年来,大学教育门槛逐渐降低,大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学生教育水平层次不齐;另外,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学生学习具有灵活性。在各大高校中,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必修课,学生在修习过程中态度冷漠,自认为语文课程内容从小学开始学习,大部分语文基础知识都已掌握,大部分知识都是重复学习,因而产生疲惫和厌倦心理。加之大学课程繁杂,特别是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成为学生主修对象,学生自身也认为自己主修专业的课程更加重要。这不利于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中的发展,同样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师观念和教学方式

由于大学语文教材知识有限,再加上有的教师知识储备、教学方式、教学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都制约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据统计,很多高校对大学语文这门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要求较低,教学方式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无法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人文素养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一)重塑正确语文教育观

大学语文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学术发展要求,将文史哲内容集中在一起,具有综合化和人文化的特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精神人格具有指导作用。树立和构建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利用教材文本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融合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学科内容。当代高校大学语文教育要摆脱当前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以及有关教育方面前沿的教学成果和学术成果,创新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研究教学方式、方法的积极性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满足学生的求职欲望,将学生传统且被动的接受教育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并积极接受大学语文教育,重塑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只有学校在观念上转变思想,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改变传统思想,大学语文才能真正在高校中受到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使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语文的魅力,更好的学习语文。

(二)转变教育模式

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改革,不仅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和重塑,还要借鉴其他有关学科优秀的学术和科研成果,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调整大学语文教学模式。语文不仅仅是一门有关语言和文字的学科,它还是一门涵盖古今中外优秀人文文化的学科,其具有内容丰富、范围广、界限不明确等特点,因此单一的学科语文教学并不利于全面的学习,结合其他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能克服单一学科学习的弊端,有利于培养现代化社会型人才。因此,利用跨学科的方式来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吸收更加深厚的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教师在讲授唐代文学时,注重对当时文化背景包括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和管理理念、民间风俗人情和文化等内容,这些涵盖了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和民俗学的内容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结合当代社会时事政治、新闻热点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前人优秀文化的同时关注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手机里的微信、微博等各种形式的微阅读替代了传统的阅读形式,在这样一个嘈杂的时代,很难让一个人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完整的书。所以,重视传统阅读和鼓励阅读同样是改革教育里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跟着教师学习,课堂和教材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主动阅读经典。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相比较而言,现代微阅读的文章一般利用社会热点赚取点击量,缺少含金量。因此,重视和鼓励阅读经典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符合当代大学生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

四、结语

在人文素质养成下进行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首先要准确认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其次,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欲望。最后,重视和鼓励传统阅读,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使大学语文教育实现改革目标,真正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中原工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
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