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红艳
摘要:基于这种地理教学现状,建议老师们依据课改和新教材的特点同时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寻找新的课堂教学技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选择优化的课堂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关键词:学生发展;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52-01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学科没有纳入中考科目,学校及学生家长不重视地理学科。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可以教地理,而许多地理专业的老师却不愿教地理。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的机械、沉闷和格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导致学生厌学,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变得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地理课成了学生的休息课,其他学科的作业课,使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基于这种地理教学现状,建议老师们依据课改和新教材的特点同时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寻找新的课堂教学技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选择优化的课堂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一、让地理课展示应有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理有无穷的奥妙,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和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课时,“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等,鼓励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羽绒服在什么地方最畅销?制冷空调在什么地方销量最高?兴建工业企业为什么要考虑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阿拉伯人为什么要身着长袍,头戴头巾?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到新奇,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便会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导入—拉近学生和课堂的距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而一课之计在于“导”。教师要通过导入找到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的“锲合点”,把相关知识“植入”学生业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新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老师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让每一堂课都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注重学法指导
老师们普遍反映《认识地球》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太难了。经纬线知识过于抽象.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尚未建立空间概念,而空间思维能力也有待于培养。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就需要老师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我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利用画橘子、剥橘子皮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经纬线。
教师可先给出有关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然后试着让学生建立一下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橘子,指导学生把橘子想象成地球仪,先在上面确定南北极点,然后让学生用笔在上面先画出赤道(0°纬线圈),将它分成南北半球,再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一些重要的纬线圈,标注度数,让学生知道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增高,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便会自然而然的集中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来。
学生有了画纬线圈的经验,再画经线难度就降低了一些。但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明: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围成的,且两条经线度数之和均为180°。例: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180°经线,实际上是180°W和180°E重合为一条经线)。20°W和160°E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上。学生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再操作起来就相对容易了许多。
首先让学生标注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然后让学生每隔30°画一条经线。再画出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教师指导学生沿20°W和160°E经线圈用小刀将地球仪(橘皮)剖开,分成东西两半球。然后小心翼翼的将东西两半球分别沿着画好的经线“撕开”展成平面。这样,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一点点的将难点化解,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至始至终让学生都处于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新课标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生活为源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多种多样的社会现象和问题,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应该学好基本概念、原理,还应该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价值,有兴趣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①地球正在变暖,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其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②位于河北的旅游景点,穿越河北的铁路干线,经过泊头的铁路干线的名称。③京杭大运河从泊头市区穿过有何利弊?让学生思考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讲解一些有关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