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涛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当前的很多地方都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该类型的活动,减少以往的错误娱乐方式,推动了群众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现阶段的很多地方,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创新、实践方面遇到了较大的困境,无法吸引较多的群众来参与,最终的奖项和排名也不符合大众意愿,促使群众文化活动走向了失败。文章针对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新与实践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群众;策划;文化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203-01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由于方法上的失误和策划上的单一,促使很多有意义的群众文化活动,都没有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甚至是出现了偏差的现象,最终的效果也不如人意。从主观的态度上来分析,群众文化活动在策划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大众生活、工作中,一味的按照相关部门意愿,或者是按照领导者的意见来完成,势必会与社会大众的看法出现极大的矛盾,届时所造成的强制性活动不断增多,失去了原来的初衷,造成的负面影响严重。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分析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现下的人口增长数量仍然较多,并且国内的老龄化趋势特别的明显。在此种情况下,即便社会整体非常稳定,依然要不断的通过系列方法、手段,维持社会上大众的平衡,否则很容易对国家建设造成恶劣的影响。分析认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国内某些地方的错误文娱活动进行控制和解除。例如,我国的部分地方,由于文娱活动非常少,形成了“从饭桌转移到麻将桌”的情况,各类赌博现象严重,对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吸引较多的人来参与,在茶余饭后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锻炼身体的同时,保持心理健康,为广大家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二,在不同地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后,有利于当地的文化传承。在现代化建设中,部分地方仅仅关注经济,却不注重文化,促使有些源远流长的文化开始逐步的消失。群众文化活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开展,可以促使文化的积淀更加深厚,减少文化消失的情况。
二、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新与实践对策
(一)挖掘地方资源优势,明确理念目标
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所以各个地方的文化类型是非常多样的。此时,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地方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分析,明确群众文化活动的理念和目标。首先,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无论是在地理条件上,还是为文化传承上,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与内涵,应针对正规的文化体系进行分析和总结,聘请相关的民俗专家、文化学者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理论基础,吸引更多的大众前来关注。其次,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理念和目标上,以“提高百姓综合素质”为基础,结合各地方百姓的素质特点和生活模式,开展专项培养、活动训练,一方面保持文化的积极传承,另一方面在文化创新上做出较大的努力。
(二)注重获得的社会性,彰显创新特色
与一般的活动有所不同的是,群众文化活动在很多方面都必须创造出较大的社会价值,单纯在经济效益上努力,将直接导致很多的舆论压力和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今后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将社会性放在第一位,才能更好的彰显出创新特色。第一,所有的活动参与者,应是社会上的各个领域人员,包括基层人员、技术人员等等,促使活动具备更多的文化特点。第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组织企业、单位进行参与,这样就可以在活动的意义上变得更加丰富,也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整体上取得的活动成绩也非常的理想。
(三)科学制定活动方案
群众文化活动在目前的策划创新、实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任何一项活动必须要具备科学的方案,才能在执行上得到较多的指导和帮助。建议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方案制定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制定活动策划方案。活动的策划方案只有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具体组织实施。第二,筹备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筹备阶段需要落实活动项目,具体的工作分为:创作、编排及排练节目;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所;设计与制作服装、灯光、舞美;准备音响设备等。第三,合成活动的整个行程。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幕前夕,应进行一次彩排。
三、结语
本文对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新、实践展开讨论,现下的很多群众文化活动都具有较强代表性,获得了社会上的肯定与支持,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日后,需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深入探究,强化文化的融合与活动的传承,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静.关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群文天地,2011(06).
[2]万书玉.群众文化活动中普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新思考[J].学习论坛,2010(11).
[3]赵明.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创意分析[J].商业文化,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