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
摘 要:设计美学概论这门课结课了,老师更多的是从设计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解设计美学,通过对中外艺术史的梳理来帮助大家回顾设计美学这门课程。学设计做设计已经有些年头了,不过从来没有考虑过从设计美学的视角来反思自己的设计观。正好,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设计美学观,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定会对自己的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设计;美学;美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070-01
一、我对设计美学的认识
首先,我想通过这一部分对美、美学、设计美学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在这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关于美学的书,其实在相关命题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很多观点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些观点是相对立的。有些时候是不能说对错的,每种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有时候这个流派的思想占主流,有时候另一个流派占主流。不过对于个人来说,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自己固定的立场。谈到美,首先自己反思一下,究竟什么叫美,怎样的东西算作美?回想一下自己看到一样东西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壮观的风景面前有震撼的感觉;完成的设计得到别人的承认时那种兴奋的感觉。这时候都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可以叫做“美”,我一直觉得美是无法用其他语言表达的,难以形容的,所以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方法,更觉得无法解释。
我比较倾向接受李泽厚先生的观点,我觉得美应该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但所不同的是我不认为“它不在于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事物的社会属性”。比如本身一束花就是美的,它有那种自然美,这是本身固有的。但同时它是一个男生送给她的恋人的,这样的话对于那个女孩,这种美也包含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同时具有的,并且没有主次高低之分。这是我对美的看法。美学是个开放型的学科,下面的很多分支都是跨学科研究的,我们学习的设计美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属于科技美学的一个分支,具体来探讨设计活动过程中的审美现象与规律。设计美学以审美规律在设计中的应用为目标,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的理论支持。 我看过关于设计美学的书籍,有的书籍将设计美学的范围仅限在研究形式美的规律上来;而有的书籍将设计美学写成了工艺美术史。研究设计美学是要研究历史,可这只是手段与途径。设计美学的关键是把工业美术史与设计史中的美学规律抽象出来,形成独立的讲述方式,否则的话,这个学科就没有它存在的意义了。设计美学也不仅仅是一些形式美的法则(这等同于讲设计原理,这只是美的自然属性的一部分),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它的社会属性。就比如一件设计作品的功能性,文化性与语义,这都应该是设计美学研究的范畴。
二、我的设计美学观的形成
这些年学设计的过程中,我的设计美学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设计的态度,对我们要做出怎样的产品的回答,基本上隔几个月就有不同的认识。我想这应该是一件好的事情,至少这说明我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我所追求的是设计出一种都能接受的产品,首先作为设计者,我所设计的产品是能让我自己满意的,它一定是我努力追求的结果;其次它也要被社会所接受,最终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是作为一件成功产品的评判标准。
一件成功的产品在设计美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一定是它的社会评价与设计者自我评价相统一的结果。我们设计的一件作品,如果只是设计师自己感到满意,而缺乏社会的认同,那可以说只是自我意识的展现,最多只能算作一件艺术品;而如果这件作品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是设计师自己不接受甚至是昧心来做的,那样的话也不能算作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因为它可能是附庸高雅或低俗无趣,这也是作为设计师道德所不允许的。
正式学习设计应该是在大三的时候,虽然以前初高中学一直学美术,可实际对设计并没有什么概念。加之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一个特别理工科的机械工程专业。大学前两年多时我的思维变得特别理性,所以在一开始,自己认为只要技术功能达到需要就是一个好的设计。在学做设计的过程中,我只是从功能上考虑,最后似乎一个物品的存在只为了实现新的技术与功能似的。
不过这种想法很快就得到改变,可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把形式的美作为了设计的主旨。在这个时候我思考市场上的手机,基本功能差别不大,都是打电话发短信。可销售量却有很大差别,除了品牌的不同,主要还是造型的差异带来的,外形漂亮的手机总是买得很好。于是我就开始努力学习怎样做出好的造型。
随着对形态认识的加深,我发现,对于特定的产品并不是什么形态都可以用的,有时候它得需要的固定的形态。有时候形态本身就具有功能性,为了某种功能需要,我没在形态上面也要进行配合。形态不仅具有自然美的属性,它还有社会赋予他的固定含义。这时候我开始接触产品符号学与语义学的知识,慢慢的对于设计造型有了更深的理解。
阅历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对内容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渐我自己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设计观。这就是“中”的设计美学观
以上是对自己设计美学观的梳理,从对美、美学、设计美学的认识到自己美学观的形成,落脚于自己总结出的“中”的设计美学观。关于设计我欣赏一种开放的心态,并且也是这样执行的。我的感觉,整个设计美学分为非常广泛,但最终是给人一个整体的愉悦感,上述所有的总结都是为这个目的。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够突破我的观点,希望有更多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眼出版社,2003.
[2]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曹耀明.设计美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