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媒学院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6-05-14 01:12时欢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体育

时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媒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摇篮,要求这类院校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体育创新人才。无论如何,传媒院校培养创新体育人才始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且也能够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因此,研究传媒学院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传媒学院 体育 创新人才 培养

目前,要求传媒院校培养体育人才被认为是一种富有新意的挑战,由于人们的固定思维观念认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应该由体育院校来完成。但是,这种传统的思维观念忽视了新时代运动的特点,同时也没有发现两种院校之间的区别。当传媒学院的体育人才从事体育相关的媒体工作时,他们传达出来的精神和富有体育与传媒两种专业知识的优点将会体现出来。因此,重视传媒院校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显得很有必要。

一、传媒学院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在新时期,传媒院校致力于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体育创新人才是日益激烈的国际媒体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我国体育传媒的竞争力,提高传媒工作者对体育的认识非常关键。很显然,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缺乏体育创新的传媒人才已经失去了国际竞争力,他们对知识的认识程度相对比较片面;第二,加大传媒院校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由于我国的体育传媒方面的竞争受到国际同一行业的影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传媒院校出发,使得培养的体育传媒人才能够适应国际环境的需要。当然,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不能脱离创新精神,这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

二、加强传媒学院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创新培养目标

由于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所以,首先应该创新培养的目标。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明确的目标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向标,然后,传媒院校又与其他普通院校存在很大的区别,说明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这种教育模式发展的要求。要求如下:第一,加强传媒院校与社会的交流,传媒院校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需要经过市场检验的,因而其培养过程应该与市场建立联系,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社会的需要。第二,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新时代的传统工作者的所有工作都基本是依靠网络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而且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也能为教学过程提供多样性和方便性,从而使得体育传媒创新人才满足时代的需要 。

(二)创新知识传授

随着新时代传媒工作的发展及其迅速,只传授已有的传媒知识严重缺乏创新性,传统的传媒知识也与很多传媒观念脱节。在体育传媒领域,由于我国教育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现阶段严重缺乏体育传媒创新人才。因此,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还需要创新知识的传授。这种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培养体育创新人才的科学依据。只有这样,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才能正常开展,真正想要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创新服务意识

对传媒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培养的目标是需要从事传媒新闻服务的人才,因而要求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帮助他们创新服务意识。首先,传媒院校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只有学生对体育和传媒都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这方面的创新人才。其次,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传媒创新人才时,传媒院校的学生一般会过多地关注与其专业更加接近的传媒知识,而忽视了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使得培养出来的体育传媒创新人才不符合标准。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还能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四)创新传媒学院的体育教学观念

由于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很多传媒院校的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转变思维,不要只以学好传媒知识为自己的目标,还应该多了解体育知识,同时培养自己在传媒和体育两方面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才能使他们敢于挑战新的学习模式,这也是同样是他们的机遇。因此,创新传媒院校的体育教学观念也很关键。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的体育传媒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过去传统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际的要求。在传媒院校培养体育创新人才,不仅突出了这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其人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宝宅.传媒学院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媒介教育.2014(02):191-192.

[2] 张彤.培养高等院校体育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5(10):136-138.

[3] 马慧珍.浅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J].青海师专学报.2014(13):132-136.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体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