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亚楠
【摘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遇到了新的挑战,虚假新闻呈现出新的特点,以在2016年春节期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讨论的“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这则虚假新闻为例,分析社会化媒体时代虚假新闻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为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提升新闻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虚假新闻;新闻真实
一、“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引发社会热议
2016年春节期间,“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这则虚假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该事件起源于上海家庭生活消费平台篱笆网的一篇名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2月6日19时28分,发帖人“想说又说不出口”称自己是上海女孩,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被第一顿饭吓得逃离江西。次日上海本地论坛“KDS宽带社”将该帖转至微博,事件开始迅速发酵。2月7日16时51分,《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转载,在默认事实真实性的前提下,以“#随男友回村过年分手#这事儿,你怎么看”为话题掀起讨论,为该事件成为新闻事件提供了契机。随后,大批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纷纷转载、报道、评论,和菜头等众多微博大V也立场鲜明地表态,持续引发众多网友的反思和讨论。直到2月11日,有网友开始对网帖内容、图像的真伪性提出质疑,12日,专业的媒体机构澎湃新闻列举了事件疑点并披露了“当事人”拒绝采访的消息,界面新闻也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了追踪报道,证实其“假新闻”的身份。21日,江西网络部门调查回应称,“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虚假内容。发帖者“想说又说不出口”并非上海人,而是江苏省的一名女网民,因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内容是虚构的。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回应的网民“风的世界伊不懂”,和发帖者素不相识。
一个无中生有的网帖却能骗过成千上万家媒体的眼睛,成为一度引发社会热议的新闻,并非“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事件这一起。近年来,“国产手机不能上飞机”“95后女孩儿用身体换旅行”等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众所周知,虚假新闻的泛滥并非一朝一夕,但在当今社会化媒体时代,这些假新闻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又该如何应对,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能够为新闻从业者把好事实关、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提升新闻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二、社会化媒体时代假新闻显现出的新特点
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其主要特点有: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化媒体可以有不同的偏向,但社交及社会关系是基础,而媒体的功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1]
(一)虚假新闻的消息来源多为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个人爆料
“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这则假新闻就来源于上海家庭生活消费平台篱笆网“想说又说不出口”一个个人吐槽网帖。人民网《求真》栏目与360新闻按网友的关注热度,梳理出“2015年度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假新闻”,从对这些虚假新闻的样本分析可以看出,众多虚假新闻的原形为个人微博、论坛贴吧上的故事。
社会化媒体时代,记者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搜集和报道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工作常规,与此同时也使媒体的错误变得更加突出和可见,由此引发外界对新闻业权威性的质疑。[2]对此,学者李希光曾指出:“新闻媒体中匿名信源现象如不加以规范性的消灭,公众永远不会接近事物的真相。新闻报道和写作中,媒体犯的最可怕的错误不是错别字或者把日期搞错了,而是滥用匿名信源,或者对新闻报道中的当事人不进行任何采访核实,新闻职业标准和道德标准不允许把这些匿名信源散布的信息发表在合法的媒体上。”[3]
关于新闻的消息来源,学者陈力丹也曾强调:“核实是转载的前提,任何添加的材料都要有切实的新闻来源,并通过注明消息源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最可靠的做法是通过自己的采访来证实事实……对于转发者,要确立这样的观念:不能把主流媒体作为唯一的消息源,要参与到核实新闻事实的工作中。”[4]
(二)新闻媒体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成为假新闻的首发地,以默认事实真实性为前提的转载是关键
在“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这则假新闻的产生中,2月7日16时51分,《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转载是个重要转折点,继而引发了@新浪江西、@东方今报、@重庆商报等诸多主流媒体微博转载、报道、评论,并使之登上腾讯、凤凰、《人民日报》等各大国内新闻媒体。
在众多虚假新闻的狂欢中,权威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转载越来越多地成为假新闻的首发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5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对2014年传播较广、比较典型的92条假新闻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发现有5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博,位列第一。[5]
媒体机构的官方微博、微信是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延伸,不加核实地转载是以默认事实的真实性为前提的,转载、评论的同时媒体机构自身的公信力也附着在其中,一旦出现虚假新闻,其引起的后果同样恶劣,媒体机构自身的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
(三)虚假新闻呈现出鲜明的策划、炒作特点,还有浓厚的商业利益背景
在对“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这则虚假新闻质疑之初,就有网友指出:原微博“KDS宽带社”发布的信息多为营销帖,善于以隐蔽的方式配合事件营销。两个“当事人”上海女孩的账号是发帖当天注册的,男孩则在稍后的几天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且微博中只有两则关于此事的回应,策划痕迹明显。据《广州日报》报道,“情绪思维”倡导者老帕指出:“事件炒作的逻辑是:不怕你骂,就怕你不说话。不管你对这个事件态度如何,只要你发表意见,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管是一张朋友圈照片,还是一篇批评文章,只要你参与其中,便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效果。”[6]
社会化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为了抢占关注,大量的公关公司、策划公司、网络推手期望通过制造“媒介事件”,引发媒体关注,借助新闻媒体的强大影响力达到炒作、推广的目的,这类虚假新闻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通过对此类虚假新闻的样本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通常是有组织性的,其幕后都有公关公司或者网络推手的推波助澜,有浓厚的商业利益背景甚至较为成熟的产业利益链。此外,这类虚假新闻的生产、传播各环节环环相扣,许多人在毫无意识中被卷入其中,生产者、传播者、炒作者的界限都模糊了,这使得部分“拼速度、弱把关”的媒体纷纷中招,成为虚假新闻传播扩散的帮凶。
(四)虚假新闻的内容紧扣社会热点,具有相当丰富的话题性
“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这则虚假新闻产生于春节返乡期间,借助这样一个有关“爱情与面包”的议题,延伸出有关城市与农村、阶层与婚姻、地域与性格、修养与歧视等众多冲突和矛盾的讨论,迅速成为公众舆论的热点,各种标签使其具有非常丰富的话题性,能够持续引发反思和讨论。
紧扣社会热点能够让虚假新闻迅速成为舆论焦点,而丰富的话题性则能够让其本身的意义无限放大、升华。由于社会化媒体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的特点,许多不明真相的受众毫无意识地被卷入其中,而这些在默认事实前提下的讨论和争议最终都成为虚假新闻传播的帮凶。
(五)虚假新闻的传播呈现出多媒体融合和互动的特征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以“上海女”作为检索词大致统计,自2月6日至14日,这一周的时间里该话题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度,相关新闻有9000多条,论坛、博客文章6000余条,微信文章5000余篇。微博方面,以@成都商报发起的#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为核心话题展开的网络讨论,截至2月14日,阅读量已有1.1亿人次,话题讨论量近10万条。在“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这则虚假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新闻机构的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新闻客户端等多媒体的传播和社会化媒体用户之间的互动,使得该新闻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了扩散。
(六)社会化媒体用户日益成为“打假”主力军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这则假新闻的纠错中,众多社会化媒体用户发挥了极大作用,如上海网友“金牌钟点工”在梳理发帖人“想说又说不出口”发布的照片后分析称其图片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盗来的图。微信公众号“前街一号”曾联系“KDS宽带社”,向其询问原帖地址并称想和楼主聊几句,“KDS宽带社”除了回复“想干什么”外,再未回复。[7]此外,“晒出的年夜饭饭菜不是典型的江西人年夜饭吃的东西”“在外企工作的HR竟然不知道打12306能订火车票?”“发帖账号或为‘马甲”等质疑最初均来自社会化媒体用户对此事件的讨论和延伸。
三、社会化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应对策略
(一)设立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写、发布工作新常规,尤其重视加大“两微一端”平台的把关力度
社会化媒体时代,记者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搜集和报道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工作常规。因此,媒体机构要针对社会化媒体时代的特点设立新的工作常规,尤其要注意加大对“两微一端”平台上的把关力度。例如,对于来自社交媒体上的消息源一定要追溯到最初源头,对一些不明信源或者公信力不强的信源要反复核实甚至直接排除。在转载热门话题时先对新闻事实进行核实,等等。
(二)主流媒体要珍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公信力,担当起引导舆论的责任
传统主流媒体以其公信力优势,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仍然承担着权威发布、引导舆论等重要职责。需要注意的是,受众普遍认为这些主流媒体在社会化媒体传播平台是其媒体功能的延伸,其官方微博、微信上发布的信息等同于现实中媒体机构所发布的信息,具有相同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一旦传播了虚假新闻,主流媒体本身也难逃其责。因此,对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新闻发布,主流媒体更要提高信息过滤功能,严格把关程序,从源头上减少虚假新闻的产生。另外,主流媒体还要积极承担起引导舆论的责任,在社会舆论热点问题上,主动设置议程,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纾解社会情绪,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理性思考,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虚假新闻的传播和泛滥。
(三)建立健全治理虚假新闻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新闻道德委员会的积极作用
学者唐远清曾指出,要切实有效地防治虚假新闻,关键在于尽快建构起制度化的来自传媒外部的新闻监管体系,这主要包括主管机关的行政监督、新闻行业协会的行业监督、新闻评议会等对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对虚假新闻的有效惩戒机制应该是这些新闻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8]
关于虚假新闻的监督和治理,对于新闻媒体内部而言,要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创新互动形式,积极与受众进行交流,鼓励受众纠错,认真听取建议。对于外部监督而言,我国当前对虚假新闻的规制仅仅停留在诽谤、侮辱和危害国家安全等方面,在目前我国的法律中,对于虚假新闻的处理并没有具体规定,虚假新闻的监管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除了尽快加强法律制度方面的保障外,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必不可少,截至今年1月,我国29个省(区、市),以及中国记协、中国产业报协会两个单位均成立了新闻道德委员会。目前,新闻道德委员会主要通过对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进行查处,对典型案例进行评议等方式推动新闻行风建设,增强媒体公信力。
(四)社会化媒体用户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新闻日益普及,社会化媒体用户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信息传播者的作用愈加重要,在上述虚假新闻的案例中,许多不明真相用户的转发、分享、讨论都加速了虚假新闻的扩散和传播。因此,社会化媒体用户要主动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互动中去,提高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做到不发布虚假信息,对自己发布的信息和言论负责;同时对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多一点批判意识,少一点盲目跟风,充分调动自身的思考能力做出理性判断,不做虚假新闻传播的帮凶。
参考文献:
[1]彭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3):52-60.
[2]Dan Berkowitz and Zhengjia Michelle Liu. Media errors and the,nutty professor,:Riding the journalistic boundaries of the Sandy Hook shootings.Journalism published online 9 October 2014.
[3]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力丹.核实事实,不采用无消息源的新闻——克拉运河假新闻形成链条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5(7):46-49.
[5]唐绪军.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6]肖欢欢.“上海女逃年饭是营销骗局”[EB/OL].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6-02/17/content_3122103.htm?test=1.
[7]苏雄.网传上海女因一顿饭逃离江西农村男友家,网友称内容多处存疑[EB/OL].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1143.
[8]唐远清.防治虚假新闻的关键靠制度化的新闻监管体系[J].新闻记者,2010(1):41-4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