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16-05-14 12:07徐晨旭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典故成语战争

徐晨旭

摘 要:教学历史以来,深研于课本之内,穷磨于课堂之外,对教学方法、技巧之推敲,寤寐思之,刻难忘怀,教学事大,未敢丝毫怠懈。本文对历史典故和成语的运用、多媒体的价值、敬业的意义、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等做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点滴经验,商榷同仁。

关键词:历史典故;多媒体;敬业;学习动机;民族关系一、用好历史典故和成语非常关键

1.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初一课本中的如军事成语典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就能把一幅幅浩大的威武雄壮的古战场充分体现出来。这些成语典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2.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比如孟子的“民贵君轻”和唐太宗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确提出了君的地位和君民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辩证法思想。一个典故一句成语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指鹿为马”一句就能看出赵高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莫须有”三字就能使学生体会秦桧那种奸臣的形象,学生自然能体会其全部内涵,成语典故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借助多媒体省时增效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文字内容多,图片多,如果让学生全面阅读课文(包括小字材料内容)和课本插图,就很费时的,借助绥江一中教室里现有的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电子笔、音响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增强教学直观性又能节约学生阅读材料的时间,节约了以前教师上课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插播与历史有关的视频,例如我在给上《文化大革命》一课时就插播了《周恩来苦撑危局》的视频,掌握了邓小平以及周恩来等在文化大革命中作出的贡献。又让学生深刻了解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这样做既达到了省时增效的目的,又活跃课堂气氛。但在使用多媒体时反对“放影片”式,不是把一节课搞得热热闹闹,看电影式的娱乐,而是要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是为了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三、教师高度敬业

做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渊博的知识,也许有人会说这两点是任何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司空见惯了,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两点对历史教师特别重要,爱岗敬业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品质,更是历史教师要具备的,没有它,从备课到上课到课后的作业处理辅导都无从谈起。至于丰富而渊博的知识,这个知识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还应包括丰富的学科外知识,因为历史学科本身包含了整个人类的所有文明,它是一个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知识的化身,这是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下,知识面已日益宽广,而我们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就必须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否则将难以应对学生们课堂上的质疑。在学生的眼中,一个历史教师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个上知天下知地理的全才。

四、唤起学习历史的渴望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喜欢学习,从内心深处喜欢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无限的智慧与能力,激烈而持久的动机之源就在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历史,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历史的价值,这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要想方设法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人类生活的记录,鉴往知来,意义重大。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做德才兼备的智者,运筹帷幄,驰骋人生,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学生思想逐步成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导他们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在学生们中间,存在着贫富差异的巨大,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历史人物来阐述。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发他们更准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拥有健全的心理,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非过眼云烟,不是简单的几个故事的综合,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

五、讲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要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的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便不难看出,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在各民族之间,当矛盾的同一性占主要地位时,彼此就友好相处,互相往来,和平发展,国家就表现为统一状态,例如,秦汉的统一,隋唐的统一,元明清的统一等。当矛盾的斗争性占主要地位时,民族之间就相互对抗,甚至爆发战争,国家就处于战争或分裂状态,例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南北朝的分裂,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等。同时,矛盾双方还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宋与西夏、辽、金的战争,双方统治阶级几乎动员了各自一方所有的人力和物力,但在战争之后,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各族人民之间,又出现了和平相处的局面。民族战争固然使各族人民遭到浩劫,千百万人死于非命,经济文化受到破坏,然而,战争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接近的一种重要方式。历史上每一次战争之后,总有大批被征服民族的人民被强迫迁徙到另一个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杂居错处,相互融合。东晋十六国时,民族战争经常发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蒙古族、满族如果不入主中原,他们就不会有较多的成分融合到汉族之中。

课堂是教育的阵地,历史课程是对过去的总结,教好历史是一种责任,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能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在艺术熏陶中受益,使其乐在其中,增强学习的兴趣,推动自主探究,甚至成为其终身难忘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典故成语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猜成语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