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鼓励教育

2016-05-14 10:15苏朝英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苏朝英

教育初级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所以,我们把鼓励教育引入了课堂教学中。鼓励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鼓励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能够爱好学习。

一、鼓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一方面得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得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态度,引导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辅导小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成就感的满足。要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把鼓励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以爱入手,把尊重引入课堂,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第一,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都遵从“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对教师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敬畏感,而且,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学生中威严的形象,要以真诚的微笑来面对小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来感染小学生,消除小学生心中对老师的畏惧。课堂上,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打破小学生的羞涩,让小学生自信心增强。曾经有位诗人对鼓励教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第二,教师应该利用鼓励教育来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鼓励学生的一个主要场所,有助于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要鼓励性地批阅小学生的习作,坚持鼓励教育理念。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成果,小学生习作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作业,教师不要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充分肯定小学生的作文,即便是再差的作文,也要“从沙里找出金子”。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的作文,找到其闪光点,进行评价欣赏。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鼓励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写作就要求学生用细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环境的优美,然后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进而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很大的提高。鼓励就像心中的阳光,这缕阳光会照亮心里的每个角落,亮化人生。

二、引入生活元素,注生作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当前,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范文的背诵,这样,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当然背诵范文本身也是一种有效地积累语言的手段,但是教师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思想得不到开拓,缺乏对学生自身特点的考虑,从而也使得学生的活动领域缩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体现生本教育,让学生体现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校和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将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给教师这样的建议:“譬如这样的你带领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教学方法,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渗透。而且要真正地做到这些,只有教师在了解和掌握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走入生活,体验生活,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切实地体验生活中的知识,知识中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学习习惯,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正确有理解,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真实的作文。

三、鼓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中体现的价值和意义

小学生的习作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美,如果教师不去鼓励,那么就无法使小学生得到自我心灵的满足。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讲过:“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所以说,对于影响小学生语文习作的动机,不仅仅在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于他们对自己作品的鼓励和赞美。促使小学生习作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鼓励性评价,因为鼓励性教育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我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我让你喜欢写。”因此,鼓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体现。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鼓励教育,满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小学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生由说几个简单的词到会说一两句完整的话,再到一段话、一篇文章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要发生质的变化。因为,语言是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在这个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关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鼓励教育,满足小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习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的语言得到加速发展。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鼓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然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自我需要简单来讲,就是一种炫耀自我、表现自我的荣誉感的心理需要。小学生需要依赖于老师或者家长或者同学的表扬和赞美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鼓励教育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写作风格和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从某种角度来说,鼓励教育是一种找感觉的教育,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对自我的一种肯定,是一种心理上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爱去感染、去赞美、去肯定小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被别人肯定和赞美,从而来战胜自己心里的那份恐惧,获得一种安全的感觉。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军队能够征服欧洲大陆,靠的就是自己足够的信心。一个人的自信心决定于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鼓励教育就是一种培养自信心极为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