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康 李长春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复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原本颇具特色的城市逐渐“一体化”。导致这种“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建设脱离了本土文化,不接“地气”。本文从本土文化的角度阐述和探讨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提出了构建城市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郑州市;城市形象;本土文化
1 城市形象与本土文化概念
1.1 城市形象的内涵
著名的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城市形象”的概念。他认为,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景观”,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城市形象的理解也越来越广泛。总的来说,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是该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征。
1.2 本土文化的概念
本土文化是指特定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性,能够体现地方人文和自然特色,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往往通过物质载体表现出来,如建筑、雕塑、绘画等。
1.3 本土文化对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
本土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无形动力,是异于其他地区的稀有资源。在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对于张扬城市个性,增添城市色彩起的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形象的传播及建设,进而增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
2 城市形象塑造的“本土化”尝试
“城市形象”的塑造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然而,我们该如何“塑造”呢?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塑造方式。对于郑州而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其显著的优势。总的来说,其城市的塑造可以形象化为“历史名城”“文化之都”“旅游城市”。
2.1 以文化塑形象
文化是一个城市朝气蓬勃并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一个城市之所以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就是得益于它不可替代的深厚文化。郑州作为八大古都之一,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如轩辕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嵩岳寺塔等,它们都是郑州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潜移默化地营造着城市的文化氛围,塑造着城市的文化形象,使郑州这座千年古城在时代不断变化中依然熠熠生辉。
2.2 以民俗绘形象
民风民俗是一个城市最初的记忆,是最接“地气”且深入骨髓的行为模式。豫剧作为河南地方剧,由于其表达方式铿锵有力,韵味醇美等特点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被列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另外,由于《梨园春》节目的举办,更是带动了民间豫剧的发展,不仅走出了河南,甚至走进了悉尼歌剧院,受到了海内外的一致好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效地传播了地方本土文化,同时也塑造了高层次的城市艺术形象。民以食为天,郑州的饮食特点也别具特色。郑州号称“烩面之城”,大大小小的烩面馆遍布大街小巷,汤汁浓郁不油腻,面条劲道有弹性,让人回味无穷。还有胡辣汤、鲤鱼培面、“套四宝”等,都是让郑州人吃了爱不释手,外地人吃了回味无穷的地方名吃,塑造了“舌尖上的郑州”。
2.3 以旅游促形象
郑州在发展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西依中岳嵩山,北临万里黄河且交通便利,以其“黄河风光,黄帝故里,少林功夫”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大量游客。除此之外,还有“二七”纪念塔、河南省博物馆以及河南艺术中心建筑群等大量的现代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创建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大作用。
3 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历史文化宣传片面
虽然郑州在文化塑造方面有突出优势,但是使人印象深刻的却寥寥无几,仅有“二七”纪念塔、少林寺、黄河游览区等少数名胜古迹,大量的历史遗存被忽视,不为人所熟知。然而,这些珍贵的资源,正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文脉,是长期积淀的记忆,深厚的文化得不到良好的开发与宣传,有损“历史名城”的整体形象。
3.2 城市特色缺失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郑州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文化趋同现象的影响,大量的古建筑被耸立的高楼大厦包围掩盖,传统民俗逐渐消失,就连日常饮食也失去了童年记忆,城市逐渐失去自身原有的特色和光泽,让人扼腕叹息。然而,与郑州相邻的西安在保存地方特色方面显然做得比郑州好得多,大量的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秦腔、花鼓戏传遍中华大地,传统名吃更是远近闻名,值得郑州借鉴学习。
3.3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郑州的“城中村”改造轰轰烈烈,私家车数量急剧攀升,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环境问题。据调查,2015年,郑州空气质量连续6个月全国倒数10名以内。其中,连续3个月倒数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雾都”。更让人揪心的是,郑州大学对《郑州城市形象调查与分析》的一项调查中,公众对郑州的印象竟然是“脏、乱、堵”。这与我们塑造的“旅游城市”形象严重不符,严重制约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和“美丽城市”的建设。
4 城市形象塑造的对策
4.1 加强自身建设,解决矛盾问题
要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归根到底还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个实力欠缺的城市,即便进行再华丽的“包装”,也无济于事。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及交通要道,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紧紧抓住“中原崛起”“一路一带”等战略,转变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堵”现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使郑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4.2 传承历史文脉,注重个性塑造
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脉,看不见,摸不到,但就在城市的灵魂深处,是祖祖辈辈积累的智慧结晶。然而,这些文化瑰宝极易遭到破坏,一旦破坏就难以修复。因此,郑州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切实做好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开发,使其散发新的青春,塑造郑州“古老而崭新,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城市形象。然而,一个有魅力的城市,还要有自己的个性。城市和人一样,城市不同,个性迥异。郑州拥有大量的民风民俗,这就是它与众不同,异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点。通过文化的传播、个性的塑造,让社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包容、大气,居民的热情、淳朴。这些鲜明的特色,必将成为“文化之都”形象塑造的推动力。
4.3 建设“美丽郑州”,发展旅游业
郑州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由于之前谈到的认知局限性,造成的群众熟知度不高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群众素质水平。在城市的管理上,要优化城市整体形象,以塑造“美丽郑州”“山水城市”为目标,创建亲民的休闲旅游都市。同时,提高宣传力度,让之前一部分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景点活跃起来,吸引游客前往。另外,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与态度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与愉悦度。因此,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做到对游客以礼相待,定能在游客心中塑造良好形象。
5 结语
城市形象塑造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学科,在塑造过程中,要求我们不仅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有系统的思维逻辑。而把郑州城市形象的“本土化”研究好,是对文化的敬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对于郑州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内在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续琨,陈喜波.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学[J].城市问题,2001(6):7.
[2] 冯向东.城市形象与塑造对策的理性思考[J].规划师,1996(2):28-32.
[3] 郭延廷.城市文化形象塑造[J].城市问题,1996(2).
[4] 刘淼.郑州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