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科
摘 要:古罗马、古希腊的建筑如何体现出那种摄人心魄古典的美?早期基督教的建筑如何表现出神的伟大,让信徒们忠心的臣服于它的脚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洛可可建筑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它的富丽奢华?十八、十九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引领当时的建筑潮流?后现代主义建筑又是如何在先锋理论的支持下,通过运用了哪种设计概念和手法,使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成为我们现在所关注的焦点?这些疑问可以用一种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概念作为解答——“植入”。
关键词:建筑设计;“植入”
“植入”原本是个医学上的概念,多指用人工仿生器官代替人体的组织器官,例如:电子耳蜗被植入病人的耳部,用来提高病人的听力;人工晶体被植入病人的眼中,用来改善患者的视力;通过人工心脏瓣膜的植入,就可以延长病人的寿命。而在大众媒体界也采用“植入式广告”这样一种有针对性的广告形式来作为一种有效地促销方式。
设计中的“植入”与以上所论述的两种“植入”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非前两者所可比拟的。
设计中所说的“植入”是指到了当代,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以后,人们有意识地注意到文化基因的交融与混合,文脉的延续和互交,就借用了现代生物学、医学词汇——“植入”来强化这种主观意识和设计概念。并且有别于以往的设计中已有的插入、贯入、引入等概念。特别是在解构主义以后,“植入”这一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和普遍的运用。
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种激进的哲学思想——解构主义。这是一个新兴的哲学思想,其创始人是雅克·德里达,他被认为是20世纪五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雅克·德里达一个思想激进的先锋哲学家。对于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观念,他表示出了极大地不满,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是一种压迫人们思想和压制社会文化的极权力量。他认为,西方传统的哲学理论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的。他在他的理论对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石——逻各斯——进行了最强有力地批判。这个西方传统哲学名词——逻各斯——认为世间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根本的原则、一个代表中心意思的词语、一个强大的支配力、一个神秘的、潜在的神或者是上帝,逻各斯被认为是代表绝对理念和绝对精神以及物质的东西。
这其中的理念包括要打破旧有的婚姻、道德、伦理、社会等秩序。也就是说为了创造一个更为理想的新的哲学秩序(也就是所谓的乌托邦的实现),就必须要打破一切旧有秩序。
1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被解构的建筑[1]:
解构主义公认的开山之作是由设计师屈米所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屈米运用了当时新出现的解构主义的理论思想作为其设计理念的来源来设计这座新世纪的公园。设计师屈米和埃森曼在设计中与雅克·德里达合作,在设计中打破原有传统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了一座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公园。为了保持拉维莱特公园整体设计的统一,屈米从三个方面运用解构主义的原理来对公园进行设计:
首先是点的构成,点也是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屈米在设计中对于点的运用就是在公园的内部植入由金属制成的红色立方体,大约30个,这些立方体有的有实际的用途、有的代表一种场所精神、有的没有任何用途,只是放在那里而已。因为他们的尺寸比较大,大约是10.8*10.8(m),这些红色立方体虽然功能各异,但是在形式上是统一的,设计师在此当中传达了一种设计理念:一种关于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从而来凸显与其他公园设计的不同。
线的构成:这个公园主要的活动区域是公园当中的林荫小道,所以,屈米设计了两组具有优美弧线的长廊走道,来作为主要的交通流线,这些长廊走道就在整个设计中代表线的构成,这些长廊将上面所提到的那些点串联在了一起。也将几个主题花园串联在一起,从而将整个公园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面的构成:整个公园的设计中,面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面”是主要的活动区域。人们主要在各个不同的主题花园、植物园的平面上进行活动。所以面的设计至关重要。在关于面的设计中屈米采用了分层的概念。这是一种没有等级和中心,突出立体平面的一种设计方式。
从上述的文献内容可以看到,“植入”这一概念和后现代主义、特别和解构主义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在解构主义出现以前,人们对于“植入”这一概念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对于“植入”这一设计手法的运用大部分是无意而为之的。但是到了后现代、特别是解构主义出现以后,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筑师通过对德里达所提出的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逐步地将“植入”这一概念清晰化,明确化。并将“植入”这一设计手法的运用有意而为之,随着解构主义建筑在全球的风行,“植入”这一设计概念也慢慢地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2 国外、国内项目中“植入”的具体应用
弗兰克·盖里最著名的作品是位于西班牙大西洋岸边的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个设计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在此当中设计师运用了大量关于“植入”的设计概念和手法。将现代主义简洁的直线与在新技术下成为可能的复杂曲线两种形式相融合,成为解构主义中“植入”这一观念运用的新特征。弗兰克·盖里就把众多复杂曲线形式放在一起,他因这一创举而成为解构主义即将兴起的寓言家,他所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贝聿铭在给历史的卢浮宫庭院植入现代钢结构建筑,完成的工程已被认为是一件重要成功作品。被誉为卢浮宫上的宝石,其建筑主要功能为卢浮宫的新入口,通过这个入口,人们可以通往这个著名博物馆的所有展示空间。周围文艺复兴建筑的印象由金字塔的几何形衬托出来,而且巨大旋转楼梯的通道引向地下层的入口大厅。虽然它引起了很多怀疑和争论,但这座玻璃和金属建筑已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建筑内部路线的整体如此设计,就是为了不断保持与中区广阔空间的一种关系,这部分空间纵向经过建筑,令人可以马上解读不同空间的功能组织。最后,将建筑与城市作一比较,力图将城市引入到博物馆内部,同时将集体价值和意义植入到整个城市中。通过植入古老的材料,如砖头和石块,以求传递建筑的不同之处。从而使这座建筑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成都的地标式建筑,其为旧厂房的改造,在旧的当中植入新的。从而把一个旧有的工业空间改造成新的娱乐与文化中心。并使用了解构主义当中的分层的概念,将公共区域分为立体的几层,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同时植入几何体的组合,已达到有效利用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尹国均.建筑事件,解构六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