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阿恩海姆视觉形式动力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归纳了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天花造型的视觉动力式样,运用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来探讨在天花造型设计中的规律和可行性的方法。
关键词:视知觉;形式动力;空间设计;天花造型
0 引言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越来越强调简约化,满足功能功能要求前提下,更注重空间给人视觉愉悦的精神体验,这当然离不开空间造型、色彩、材质等因素的合理构成艺术下的和谐美。[1]在众多的设计要素中,在空间造型尤其是天花造型设计,对人的视觉感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当下的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流派繁多。且每种流派中天花造型的式样迥然有异,使受众心理上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官与情感反应。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实际源于天花造型自身的形式美感。在文中,笔者将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引用到室内空间天花造型设计中,对其设计规律与方法进行探讨。
1 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
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阿恩海姆通过在一个白色正方形贴的一个黑色圆面(如图1)使我们可以看到黑面具有一种不安定的动势。好像具有一种要离开原来所处位置的趋势——向某一特定方向运动。阿恩海姆认为,从心理学上说,黑色圆面这种运动的趋势存在于任何一个观看者的经验里,它有自己的作用点、方向和强度。它们就合于物理学家们对“力”所下的定义。基于上述理由,心理学家们才给它冠以“力”的合称。[2]尽管黑色圆面本身实际上不具有真正的动力。而这种不动之动的感觉确实存在于观察者的视觉中。也就是说这种动力是人的知觉在视觉形式结构中首先感受到的。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一样客观存在的。[3]
在阿恩海姆看来,视知觉形式动力是艺术家的创作目的。“艺术家的目的就是让观察者经验到‘力的作用式样,所具有的那类表现性质。”而且,艺术家所需要表达的“意义”或者“意蕴”都需要视知觉形式动力来表现。“如果不是凭这样一些表现性的‘力的主导作用,一幅画就会沦为纯粹的死的物质呈现,仅向人提供一种‘无形式的物质。这就等于失去了‘意义的感性体现者,对这样的东西,我们只能称之为色情画,因为它破坏了人们理性知觉世界的方式,他就像一个妓女,出卖的(提供的)是没有灵魂的肉体。”[4]进一步说,视觉式样的不同配置所产生的动力关系关乎艺术品的生命力。“由这些力的关系所形成的复杂性,对于造成一件艺术品的生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5]因此,由人们视觉经验所引起的动力式样对艺术作品的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空间设计中,室内天花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的视觉上产生影响,其柔美的线条,具有动势的块面,及点线面的结合激起受众感官上的视觉动力的基本式样及构图原则。因此我们不难得出,动力样式的不同配置所产生的动力关系对于一件具有生命力的天花造型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2 视知觉形式动力在室内空间天花造型的应用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天花造型的式样繁多,而将阿恩海姆的形式动力理论应用于天花造型的方法表现上,是一次新的尝试。设计师通过对视知觉的基本物理样式的应用。设计出符合大众“视觉形式”的作品。
2.1 倾斜式样
阿恩海姆在理论中总结的倾斜式样,简单来说,这种式样是人视觉自觉偏离了原有的“正常位置”。而倾斜式样通常呈现楔形。譬如,阿恩海姆认为火焰的外形常表现为圆锥形或尖锐型。再如,生活常见的消失远方的铁轨,通向天际的公路,还有在建筑式样中,尤其像金字塔、方尖碑以及埃菲尔铁塔等尖顶建筑,这样的倾斜式样更为突显。在室内空间的天花造型处理上,这样倾斜的式样为设计师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方法。如图2是由晁子林设计的卡尔生活馆联排别墅,在其天花造型表现上设计师就是运用了倾斜的式样,这种式样使人视觉中心从一个散的空间延倾斜的方向汇集到天花中心位置,倾斜的边界从四个方向聚集的方形出现在受众视觉中,不仅增强了天花造型的空间立体感,而且创造具有动力的线条空间,为整个空间营造出强烈向上的“动力形势”。
2.2 形变式样
苏珊·朗格曾说过:“要想使一种形式变成一种生是命的形式,它就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一种动力形式,换言之,它那持续稳定的式样必须是一种变化的式样……”[6]形变通常来讲就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与其正常的状态发生偏离,使物体通过形状的改变产生动力。阿恩海姆提出一切图形都具有动力,在几何学中平行四边形是由长方形形变而获取动力,菱形则由正方形形变而获取动力,再比如弹簧受力时发生的形变,所呈现出的反作用力。又如气球受到外力挤压从而感知到其所受压力及自身的反作用力,因此,每种物体的形变都蕴含着不同的能量,彰显动力的存在,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形势。如图3巴塞罗那餐厅,其壮观的森林天花造型,外形类似风中摇曳的枝条、潺潺流动的溪水,又如连绵起伏的山峦。设计师在考虑其动态设计的同时,又把握住静态设计,其流动的线条与柔美的造型,使整体空间极富动势的同时又与空间中方形的窗户硬朗的线条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整体空间“刚柔并济、方圆融合”的审美特点。阿恩海姆提出:圆形同样也具有动力,而它的视觉力是向各个角度均匀发射的,因此会出现一种相对静止的视觉动态。如图4在三亚海棠湾天房洲际度假酒店大堂的天花造型中采用了圆形设计,其动力沿圆形任意的中轴线发散至各方向,形成了显著的动势。
2.3 频闪式样
所谓频闪式样是在受众视觉范围内,对物象的外形及功能特点相对一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其位置、形状及大小迥然不同。这些视觉特征集合于一体能够产生动态的效果。如在摄影中,由多张照片组合到一起,同时按照特定的位置、次序进行排列,就形成物象的外形状态,间隔变化及基本路径,而整个画面中的物象形成一种强烈的动势。譬如在图5杜尚《下楼梯的裸女》中,作者就运用了频闪的式样来进行创作的,在静态的画面中去表现动势的特征,致力于打破时间的维度,整幅画面表现出强烈的运动效果。由此可见,频闪是一种可以充分激起视觉动力的式样。因此设计师为了表现室内空间形态的运动。也常常运用这种动力式样来表现天花造型的。如图6与图7在北京水立方游泳馆的室内空间的天花造型中,由众多的多边形按照一定的位置组成顺序,形成新的外形、一致的路径及间隔变化,其各个多边形大小、形状极为相似,所以看上去图形之间相互作用。设计师在考虑图形的排列组合形式的同时,注重对水面形态的仿生设计,若干个形状、大小迥异的多边形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好似波光涌动的水面,赋予整个天花造型强烈的运动效果,给予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从阿恩海姆的形式动力理论来看,其理论在天花造型中的应用,为设计师提供了有力的设计依据。
3 结语
阿恩海姆所提出的形式动力理论,对于艺术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引入到室内空间天花造型的研究中,提出设计的可行性方法,为室内空间天花造型设计开辟了全新视角,并且将这些动力有组织、有原则的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对理论及案例的归纳分析。可见,在形式动力理论影响下,设计师的表现思维、意图与形式动力的物理基本式样相结合,创造出迎合大众视觉审美特征的作品,这对室内空间形态的设计乃至其他相关设计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明.格式塔理论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力”的分析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宁海林.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在图像传播中的应用[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22):6-7.
[4]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 Rudolf Arnheim .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The New Version)[M] . Berkeley&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4.
[6] 杨·盖尔(丹麦).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石程(1992—),男,山东高密人,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