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新政当何去何从

2016-05-14 10:40赵萍
决策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政通关跨境

赵萍

过去几个月以来,跨境电商企业从风口落到谷底,对跨境电商新政的调整从期待到落空,再到重燃期望,可谓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跨境电商税改“四八新政”实施后,整个行业面临断崖式下跌,进口量大幅下滑,几乎腰斩。面对这样的危局,国务院迅速采取措施,暂停了实施不到2个月的新政,并设立“一年缓冲期”。

一时间舆论沸腾。喧嚣之下,有必要进行冷静思考。跨境电商税改是大势所趋,但税改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跨境电商应当如何税改?监管又当如何把握好尺度?

新政有失稳妥

此次跨境电商税制新政落地的意义重大,代表了政府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积极态度,引导行业进入规范化、机制化、规模化的高速发展轨道,促进公平竞争。但是,税改政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政策快速变化且相互矛盾导致企业无所适从。

首先,新政突袭让企业没有反应时间,不得不违约,导致订单数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已售款项无法收回。有资料表明,新政实施后,一些保税区的订单量下降明显。有些客户已经下了采购订单,但是因为不能发货,款项要不回来,又不能退货,损失较为严重。

其次,跨境电商相关政策变化之快也出乎企业预料。首批正面清单从公布到实施只有短短三小时,同时缺乏执行细则。一周后,第二批正面清单使被第一批正面清单宣布死亡的生鲜、稻米、食用油和医疗器械等产品复活。通关单政策实行一个月后的5月25日,再次宣布10个试点城市通关单、注册备案等要求暂缓执行。可惜一些动作较快的企业,已经开始转型。

税率调整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尚可承受,但是“正面清单”和“通关单”让许多跨境电商企业“望而却步”。所谓“通关单”是指“入境货物通关单制度”,属于传统一般贸易监管方式。货物在进入中国向国检申报时,除检疫环节外,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原产地证、卫生证、销售许可、动植检证、质检报告等文件,审批流程长、手续较为复杂。通关单意味着所有进入保税区的跨境电商都得按一般贸易方式,申请各类入境许可证,而涉及食品、药品、保健品、配方奶粉类的要求尤其严格。

目前,通关单政策虽然暂缓一年执行,但一年后是否继续执行尤未可知。在B2C商业模式下,跨境电商企业的货品来源多元化,有从品牌商直接采购的,也有很多是从代理商或零售商处采购,这些进货渠道无法提供的“原产地许可”和“相关授权证明”,使申请通关单成为跨境电商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果按照一般贸易监管,在首批正面清单中的1240个税号商品中,有 644个税号需要满足前置审批条件,特别是奶粉、化妆品、保健食品等需要复杂的注册备案程序。因为跨境电商平台进口的是一些小众品牌,很难大规模进口。注册备案一般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费用很高。对于很多小众品牌来说,进行注册备案得不偿失,较小的销售规模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这些品牌可能放弃通过跨境电商进入到中国。而且,由于市场需求少,这些商品可能也不会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到国内。

厘清政策的出发点

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贸易业态,它与一般贸易的关系如何,需要一个逐步认知的过程。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的关系包含多个方面,现有政策的出发点是看到了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的竞争关系。事实上,除了竞争关系,两者至少还包含两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从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角度看,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互补关系。跨境电商不是产生于一般的贸易方式,而是产生于国内市场的潜在需求。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高品质的消费。消费者品质消费、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就使消费呈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一般贸易的大进大出多是大众品牌,虽然有一些高端品牌需求量也比较大,而对于这种个性化、小规模的需求,通过一般贸易方式很难得到满足。

这样一来,市场的需求就孕育出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的业态形式,而这种业态形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逐步完善,发展到了海外仓、国内保税仓,逐步形成了跨境电商进口的生态链,它通过满足国内市场空白的方式与一般贸易形成了一个互补关系,因为它弥补了一般贸易进口的缺口,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两者是一个互补关系。

第二,两者是相生或者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跨境电商平臺进口的是一些小众品牌,很多跨境电商平台80%的品类、品牌是以前没有经过一般贸易进入过中国的,而网店的经营策略也会让消费者逐渐认知以前没有见过的这些品牌。

因此一些没有进入过中国市场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的企业,很难通过一般的贸易方式大规模进口,因为这样成本可能比较高,同时也面临着市场风险。但通过跨境电商这样的市场经营方式,就可以对中国市场进行测试,在不断提高商品和品牌市场认知度之后,就可以选择那些销量比较好,市场需求比较大的商品,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因此跨境电商平台为一般贸易提供了一个探索更多品类,扩大规模的机会,两者是一个相生关系。

从长远的角度看,现在实体店都在努力发展O2O全渠道的发展策略,如果这些品类既做一般贸易又做跨境电商,也可以实现全渠道的发展策略,可以从线上线下不同渠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跨境电商新政不仅应注重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的公平竞争关系,还应兼顾两者之间的互补和相生的关系。

改革要为产业转型留空间

跨境电商的确是一种全新的业态,如果按照一般贸易方式监管,对跨境电商而言,很难满足监管要求。因此,相关的监管政策应该根据跨境电商这种全新的贸易业态自身的特点,出台适应性更强的监管政策。

去年以来,我国外贸一直出现持续的双降,而跨境电商的增长速度却非常高,所以针对新业态出台新的监管方式,使两者并驾齐驱,共同为外贸稳增长做出更多贡献,才是跨境电商政策调整的方向所在。

事实上,跨境电商税改政策也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包括正面清单的升级,给予进口配方奶粉过渡期,包括在途在仓商品的过渡期等政策的出台,以及这次对于通关单的政策延缓一年执行,表明跨境电商的政策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也表明跨境电商政策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正。我们努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目前最重要的是,监管政策要为跨境电商产业留出转型空间。跨境电商新政实施以后,并未因为监管方式向一般贸易靠拢,而导致跨境电商自动转为一般贸易。

目前,跨境电商常用的两大物流方式包括保税备货和跨境直邮两大类,由于新政有关注册备案和通关单等相关规定仅限于保税进口模式,而对直邮进口没有要求。尽管直邮进口的行邮税税率做了较大调整,化妆品、钟表等价值较高的商品行邮税负大幅度上升,但税负上升只会影响到企业的进口成本,不会危及企业的生存问题。

因此,对于原来大规模实行保税进口的企业,特别是那些经营商品母婴、保健品等需要注册备案商品的企业,或者经营单品价格高于2000元限额的企业,将相当一部分货品转向海外仓,逐步从保税进口转向直邮进口。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议一年以后仍能为跨境电商企业调整经营模式留下一定的政策空间。

猜你喜欢
新政通关跨境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新政”爆款第一车?
关于新政的思考
通关游戏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