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伟
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引起高层关注后,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组在报告中指出,民间投资大幅度下滑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JQK”关系紧密。有些地方“开门招商,关门打狗”,就如同扑克牌中的“JQK”:先“J”(勾)进去,再“Q”(圈地捆绑)住,最后“K”掉。
地方政府对待民营企业的“JQK”现象,是个普遍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此招商既伤企业心,也伤政府信用。在过去经济快速发展,民间投资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招商引资“JQK”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或许还被以“瑕不掩瑜”的由头来掩盖。但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显露出来,从而招商引资“JQK”也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密集而罕见的表态
针对招商引资存在的重大问题,从国务院到中纪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再到央视、新华社、央广等,各大党政机关都通过新闻发言人或国家级媒体罕见而密集地发出声音,形成了巨大舆论场。
6月22日,国务院如同往日一样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重大议题,但与往日不同的是,此次会议罕见地花了足足三个小时讨论了一个问题。针对民间投资问题,不同部门、机构共提交了6份大型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总理少有地直接批评国务院相关部门“回去认真看一看,找一找涉及自己部门的问题,对号入座!”随后,总理为地方政府经济思路和招商引资开出了4个重磅药方:
地方政府摒弃错误的政商关系,大胆和企业家交朋友;招商引资要降低企业成本,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要为企业做好金融服务;招商引资一定要信守与企业的承诺。
作为国务院官方网站,中央政府网发布的文章都有重要指向性意义。从6月1日到6月24日,20多天的时间里,中央政府网就发布了9篇与招商引资“JQK”直接相关的文章,以平均3天一篇的高频度批评地方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
从中央政府网发布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央政府眼中,“JQK”式招商引资是造成民间投资下滑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不仅在东北地区较为严重,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地方招商引资应以诚信为本,反复折腾甚至“与民(企)争利”,得到的可能是以金钱衡量的所谓经济收益,失去的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政府公信力,以及各类企业参与当地投资的积极性。
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務,但是乱象频出,一直没有统一规范。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招商引资行为设置相关“红线”,以约束地方公权力,维护地方诚信形象。
相关部委中,最值得关注的消息之一就是国家发改委的表态。
整治“JQK”有何利器
仅仅是在国务院首次刊文后不到20天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已经对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其中尤为值得重视的是,首次明确指出要使用大数据手段对政府失信的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和预警。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明确指出:招商引资“JQK”是关于政务诚信的问题,政务诚信建设是全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在政务诚信方面,至少要做五项工作:出意见、建记录、搞预警、追责任、树典型。其中,建记录和搞预警是两项全新的动作,值得关注。
建记录,就是按照信用记录全覆盖的要求,加强政务失信记录建设,对政府及其部门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当中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
搞预警,就是探索引入大数据对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和预警,对失信情况严重的地方政府提出预警报告,督促其进行整改。
作为新兴技术,大数据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此次发改委提出大数据管理政府失信,将是对地方政府和招商引资的一个重大信号,意味着要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全流程纳入数据库,从政策兑现、动态舆情、政商关系等多个纬度对地方经济管理和招商引资进行全流程管理。一旦发现招商引资“JQK”或其他政府危害企业发展的行为,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对地方政府的失信行为进行预警和惩罚,并纳入地方政府的信用档案。而地方政府的信用级别未来极有可能与其融资信用等级、各类城市评比,甚至是当地领导升迁都直接挂钩。通过这种奖惩激励来彻底消除招商引资“JQK”等现象,让地方政府经济管理和招商引资进入一个良性可持续轨道。
针对招商引资存在的诸多问题,各大部门大多数都仍处于表态层面,从态度上正面回应,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整改措施。而国家发改委的上述举措,是各大部门极少见的操作层面的措施,将会对各地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招商引资之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奇迹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招商引资。曾经有一段时间,各地都是招大引强大干快上,招商引资烈火烹油一般在全国各地上演。在这股冲劲下,经济腾飞了,但环境也污染了、一些底线也突破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招商引资曾经经历的是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阶段,不管三七二十一,谁能引来大企业谁的经济就能发展。
但在中国经济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如果还是挥舞一套乱拳,恐怕就不可能继续奏效了。
于是我们看到,从2014年底的62号文开始,中央政府就释放出了一个明确信号,要把各地招商引资纳入一个规范化的运作体系。这种规范化不仅仅是62号文所涉及的优惠政策的规范化,而是更广泛意义上,包括土地、税收、管理、运营、环保、安全等各方面的规范化,甚至是包括招商引资的运作流程、工作作风的规范化。总之,中央政府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措施把招商引资这匹烈马驯服,既要通过管束措施让其规范化,也要继续激励其对经济的牵引效应。
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这套管束的思路也在发生调整,当时在62号文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通过25号文暂缓了62号文的实施,但更多意义上,是将这种“休克式”疗法转变成“渐进式改革”。也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强化了约束。
国务院点名批评招商引资“JQK”以后,多个省市开始采取措施从多个方面对招商引资进行治理,这些举措将拉开变革序幕,促动招商引资从野蛮生长的旧时代,走向“规范化且有活力”的新时代。
黑龙江省长陆昊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谈及招商引资时,明确表示,“招商引资要高度重视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和处理,对暴露出来的和企业投诉反映的发展环境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做出的承诺要合规、合法、能做到,不能再产生新的问题。”
广东印发了《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要求招商引资要执行“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这是未来招商引资必须要走的方向,也是中央多次释放的明确信号。
未来的中国需要的是一个“规范化且有活力”的招商引资,只有这样才能让招商引资告别“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野蛮生长年代,进入一个与新常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时代,而上述一系列措施,正是这个招商大变革的精彩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