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华
摘要:目的 实施护理干预来提高危急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方法 总结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手术室、ICU或检查的危重患者960例,作为传统组。2013年2月~2014年1月转运的1272例作为措施组。传统组进行传统的转运方法,措施组转运期间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转运意外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 两组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性,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接收科室的满意率。
关键词:急诊;院内转运;危重患者;护理干预
急诊科是医院中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重要部门。医务人员是从120上接下患者进行急诊初步抢救,复苏后常因检查,转科手术等需进行院内转运。虽然院内转运的途中时间很短暂,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缺氧、窒息、导管脱落、坠床、气管插管移位等。由于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较少,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不完善,当患者出现意外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在转运危重患者时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考虑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供必须的监测和支持,才能保证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1],我院从2013年1月起采取一系列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作为研究的科室,急诊必须通过转运完成包括CT、MRI、X摄片等诊断性检查或到专科住院治疗的危重患者。首先对我科2012年2月~2013年1月以传统方式转运患者96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设为传统组,2013年2月~2014年1月采取措施转运的危重患者1272例为措施组。所有病例都是通过平车转运或转运床才能完成检查或到达专科治疗,传统组男450例,女510例,平均年龄(42±1)岁,措施组,男720例,女552例,平均年龄(4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传统组 由年轻护士及家属采用普通平车护送患者,氧气枕供氧,各种导管引流通畅等传统方式转运。
1.2.2措施组 在院内转运中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
1.2.2.1做好转运前充分准备 护士准备: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及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完善转运流程,提高应急能力。转运护士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全面明确转运的各类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应急措施等[2]。评估病情:危重患者抢救严格执行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实施先抢救治疗后交费办手续的原则。患者应佩戴"腕带"提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填写危重患者转运单,总分为65分,若患者分值低于30分,转运中予严密监护,30~40分,在监护下转运,41~50分,医护陪伴下转运[3]。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的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对于颈、胸、腰椎骨折患者搬运时要注意保持脊柱纵轴的水平,滚身移到担架上,一般为仰卧位,有铲式担架搬运更为理想,搬运时原则上应2~4人同时进行,用力均匀,动作一致,以防头部扭曲和前屈而加重伤情[4]。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检查各类导管妥善固定,予双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防扭曲,折叠。仪器的准备:转运前检查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吸痰器、注射泵等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便携式氧气筒内氧气是否充足,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因氧气枕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同时携带抢救药品。评估平车及转运床性能是否能正常使用,根据病情轻重选择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接收科室准备:急诊科在转运前电话联系好运送电梯,使电梯处于等候状态,确保运送通畅。护士必须熟知转运路径,所需时间,同时通知接收科室做好协调工作,向接收科室医务人员交代患者基本情况,如生命体征,初步诊断,需准备仪器与药物,以降低等候时间,争取治疗时间。与家属沟通:转运前必须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说明途中存在的风险,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方可转运[5]。若情况紧急,则要把紧急转运指征和没有获得知情同意的原因记录在病历中。
1.2.2.2转运中 转运时护送人员必须携带患者病历及相关资料,作为患者识别与交接的依据之一,转运时拉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注意保暖。意识障碍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6]。医护人员应站在患者头侧,便于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保持各种管道连接完好,妥善固定,安全放置,管道长短适宜,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患者烦躁及体位变化发生脱落,堵塞。气管插管患者保证足够的氧气,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不中断,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就地抢救,必要时就近科室进行抢救,同时做好转运途中的护理记录。
1.2.2.3转运后 患者转入后,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给氧,心电监护,各种管道给予妥善固定。与病房护士详细交待患者姓名、诊断、护理措施、阳性结果、特殊治疗、导管在位情况、液体出入量、药名、物品、心理状况、皮肤情况以及病历资料,确认无误后详细据实的填写在交接单或手术单上,并双签名。待患者安置妥当病情平稳,护送人员方可离开。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转运中,窒息或呼吸困难、给氧中断、气管插管移位、各类导管滑脱堵塞或意外拔管、坠床等的发生率,转运途中家属的满意率、接收科室的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表2。
3结论
科间预警报告保持绿色生命通道畅通,是保障安全转运的关键环节。
转运急诊危重患者要到相应的辅助科室检查或收入院,提前电话通知检查科室或接收科室,做好准备,缩短等候时间,便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理念,特别是危重多发伤患者伤后"黄金1h"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院内转运者死亡率高于正常的9.6%,由于急诊转运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危重患者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工作尤为重要,为了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在检查过程中确保每一流程不>15min,及时做好病情记录和检查结果[7]。
总之,针对急诊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对风险给予预见性的管理,同时做到转运前的正确评估,做好人员、药品、抢救器械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转运时进行"无缝隙护理",转运后做好严格交接,就可以保证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就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琳,韩小琴,狄开荣.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44-645.
[2]陈小红.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杂志,2014(14).
[3]韩淑鹏.急诊危重患者院内交接转运的风险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100-103.
[4]刘瑛.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7):40-42.
[5]顾美云.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临床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4):20-21.
[6]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7]吴敏.李丽君.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常见意外及对策[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6):63-65.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