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峰
摘要:目的 分析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强调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替莫唑胺治疗,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35%,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替莫唑胺;放射治疗;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是常见颅内恶性肿瘤之一,该病多由肺癌、消化道肿瘤等恶性肿瘤转移引起。随着各类肿瘤疾病发病率升高,脑转移瘤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多数患者早期出现头痛症状,进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脑转移瘤表明疾病广泛扩散,因而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质量低,死亡率高,30%以上癌症致死患者均为脑转移瘤患者。本文分析了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并对比单一全脑放射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转移瘤患者,患者经增强CT、MRI检查,均确诊为脑转移瘤。男性患者23例,女性17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4.7±5.9)岁。原发肿瘤:肺癌15例,结肠癌11例,乳腺癌9例,肝癌3例,鼻咽癌1例,黑色素瘤1例。KPS体力状况评分,60~70分7例,80~90分21例,100分12例。单发病灶24例,多发病灶16例,病灶直径0.8~4.7 cm,平均(3.6±0.3)cm。32例患者接受过化疗,8例患者未接受过化疗。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KPS评分、病灶数、病灶直径、接受化疗史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强调放疗,2 Gy/次,5次/w,共接受4 w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替莫唑胺治疗,每日口服75 mg/m2替莫唑胺,于放疗开始当日服用,持续至放疗接受后4 w。第1w服用150 mg/m2,持续服用5 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必要时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将颅压、水肿治疗,消化道反应患者接受昂单司琼、胃复安治疗。
治疗前每周接受复查血常规,每2 w复查肝功能,放疗接受1个月内每3 d复查血常规归,每2 w复查脑核磁共振,完成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核磁共振1次,计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退,4 w内无新病灶形成;部分缓解:肿瘤体积消退超过50%,4 w内无新病灶形成;稳定:肿瘤体积缩小>25%;进展:肿瘤体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的肿瘤。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35%,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存时间 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无明显急性放疗反应,3例患者出现I~II度骨髓抑制,6例I度肠道反应;12例患者出现I~II度乏力,1例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急性放疗反应,3例患者出现I度肠胃反应;3例I~II度骨髓抑制,无严重肝功能损伤及血小板下降;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3 讨论
当前临床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法较多,包括手术、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化疗等多个方式,临床多根据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组织来源、一般情况、病灶数量等方式综合选择个体化治疗。全脑放疗是临床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且常用方法,可提高肿瘤的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全脑放疗对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有较大的影响,放射剂量受限,全脑放疗无法完全清除和杀灭所有病灶,因而全脑放疗的疗效和患者生存获益有限。国内相关研究报道[1]单独全脑放疗的局部控制率为30%,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
替莫唑胺是小分子脂溶性药物,吸收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率,且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强。某动物实验报道[2],替莫唑胺在血浆和脑脊液中的浓度分别于0.5及2.5 h后达到峰值,提示替莫唑胺可达到治疗脑肿瘤的浓度。此外,替莫唑胺在体内消除速度快,不存在剂量限制,不会形成药物积累而出现血液学毒性,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率也仅为15%,与其它药物不易产生相互作用,因而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的疗效高于单纯全脑放疗的效果。不良反应上,多数研究报道[3]联合组患者发生PR和SD的几率更低,但是骨髓抑制和肠胃反应发生率更高,表明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可提高肠道和血液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局部控制率更好。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及肠胃不良反应的人数更高,但是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因而联合治疗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4]。
综上所述,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毕卓菲,刘宜敏,何艳,等.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2,04:412-418.
[2]胡晓,张欣,何佳倬,等.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实体瘤脑转移的系统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4,10:1913-1921.
[3]尤光贤,文强,蒋先明,等.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07:1056-1058.
[4]汪彬彬,张秋宁,田金徽,等.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的Meta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4,06:564-570.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