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全
伴随着社会体制、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高校大学生,提升其自身素质便成为这个时代对他们的要求。本文笔者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入手,具体阐释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概念、意义以及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并提出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
(一)自我管理的概念
关于自我管理的概念可以上溯到我国春秋时期的“修、齐、治、平”的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把“修身”作为首要的,古时的“修身”概念就是最初的“自我管理”,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就很注重“自我管理”这一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我管理又被赋予了新的概念。
建立在结合心理学的现代管理学的最新自我管理的理论比古代 “修身” 的概念又丰富和深刻了许多。如今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门科学,是在心理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基础上的一门艺术,它将人的心理与企业管理当中的人本理念相结合,通过企业活动,从而达成个人本身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自我管理被赋予了以下特点:首先,从管理主体上来看,个人就是管理的主体,是自我认知的主体,更是自己的管理者;其次,个人也是管理的对象,也就是说,自我管理是以认识和管理自己作为管理对象的。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通过对自己的管理,塑造自我,并在管理自我和塑造自我的活动中实现自我升华。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概念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实现高等院校养人、育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对于高等院校和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为了满足和实现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实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自身能动性和活跃性的调动,有效地整合自身的资源,通过开展比如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等一系列的活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高等院校目标、个人管理目标的统一。因此,可以说个人管理是高等院校育人计划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要想卓有成效地开展其他活动,首先就要完成大学生自我管理,它是保障其他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方式和途径。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维度
大学生自我管理不仅内容丰富,范围也较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管理。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着大学生展开,因而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常常需要大学生自己的配合并独立执行。
第二,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因而,注重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中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就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在自学方面的能力。大学阶段的学习已经不再是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我国的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大学生的自学,高校只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因此,加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第三,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社会活动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逐渐升高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必须注重提升社会实践与社会活动方面的能力。因而,大学生要通过在这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开阔视野,发挥特长,学会与人沟通相处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四,大学生日常生活方面的管理能力。當代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家的时候通常自理能力和独自生活的能力都比较差,在生活上比较依赖家长,在心理上多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这就要求大学生尽快摆脱生活上的依赖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心理上不断增强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形成坚韧不拔的性格,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
二、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一)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生产力极速发展、科学技术迅猛进步的时代,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着重大的变革,社会大众的人生观、价值观错综复杂,而大学生又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人才资源的储备力量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在社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状况下,大学生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的技能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面临着社会、生活、工作之间的三重重叠的管理,要想顺利地融入社会,协调好团队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还要强化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适应了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
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对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化使得高等教育不再是小众的教育,已经变成了社会化的大众教育,而城市独生子女大学生也成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的主要部分,因而强化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价值和道德观方面的自我管理作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其次,我国高等教育不断与国际接轨,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追求。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是我国与世界接轨的排头兵,大学生接受更多不同的文化,对我国大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是一种考验,因此,让当代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围绕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要求。最后,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理念上面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和重视,在培养和教育人才方面许多院校还保持着传统的、只重视学术方面的“科学有险阻,只要肯登攀”埋头苦干精神,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开阔性和学术创新能力。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视,让大学生从被管理者的束缚当中解放出来,自己管理自己,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重视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智成熟度
心智成熟度,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的情商,当今时代,情商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而当代大学生依然是智商高情商低,加之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看问题办事情上多以自我为中心,重视自我价值、自我利益是否能实现,因此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比较差。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为多是被情商控制,一个人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在事业上的走向就有多远,建立什么样的社交圈子以及个人的修养、学识、意愿都是由情商所决定的。情商之于智商,就相当于系统之于硬件,硬件的配置再高,也需要一个稳定性好、可操控性能高的系统来外化。因此,引导大学生提高其心智成熟度,让他们能够适时地调整不良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转移情绪,把他们的心智成熟度提高到他们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促进他们在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确立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新理念
当代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以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性。高等院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坚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整体综合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当中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对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低,是其能否在社会压力和竞争中快速适应的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在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方面有较高的专业程度,还要具有迅速适应工作和融入团队、与团队协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时,就要刻意注重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并敢于大胆放手,使大學生能够在学习、就业、创业和未来的人生规划方面更具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二)全面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管理活动
高等院校在大学生组织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中各种群体、组织、协会、团体为数众多,层出不穷,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利用这些平台,组织大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的社团,丰富和发展大学生在校园中的自我管理文化。大学生社团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组织,其核心就是自己管理自己,高校应该做到有序引导,为社团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帮助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辅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社交新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科学体系,方便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效率。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检验教育的延展环节,当前我国的各个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和人才实践活动基地,因而学校要积极地帮助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不但是检验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的手段,同时也是实践大学生自我管理、提高他们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社会实习,利用寒暑假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和公司参与实践,培养和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