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明
一九五七年(北京)
十二月十三日
前日午后三时,观社会主义教育展览后,往东安市场购日记(本)一册。见古玩摊陈一砚,取视,知为革命历史文物。摊主索价五元,予仅携购日记(本)资,遂嘱留存,约明日来取。归途思砚必得,还家取五元再往,取砚而归。砚为浏阳菊花石,形长方而质老,正面纹作竹枝三枚,竹荪一枝,背面纹作竹干、竹叶。仅砚右下方纹有似菊花者一朵,因刻砚作竹简形。正面铭云:“空华了无真实相,用造莂偈取众信;任公之砚佛尘赠,两君石交我作证。”铭左有“复生(谭嗣同)铭”三字,铭右下有“建赮(江标字)刻”三字,字作隶体。砚背有任公(梁启超)补刊哀铭云:“杀汝亡璧,况此片石,衔石补天,后死之责。还君明珠,为汝泪滴。石到磨穿,花终得实。壬寅八月十三公之它作。”砚右端有“硕根补刊”四字,则镌此铭之人也。此砚为唐才常赠梁任公者,谭嗣同作铭,江标刻之。正面纹刻成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其年陈宝箴巡抚湖南,六月,黄遵宪任湖南按察使。八月,徐仁铸来督湘学。徐前任江标建赮创刊《湘学报》(旬刊)。谭嗣同、唐才常设南学会聚讲,并创刊《湘报》(日刊)。十月,陈、黄、江、谭等设时务学堂于长沙,聘梁任公为总教习,唐才常为助教。谭、唐均浏阳人,时有“浏阳双杰”之称。砚材为浏阳土产,唐赠谭题,而江刻之。时江卸任后,仍居长沙。其年梁二十五岁,谭三十二岁。明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八月初六日政变起,初十日谭嗣同被逮,十一日梁出走日本,十三日六君子就义,谭就义时三十三岁。越二年为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七月梁由日本回沪,八月唐才常起义湖北,事泄就义。梁抵沪留居十日,即往香港。越二年为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即梁补刊砚背哀铭之年,“八月十三”则四年前谭就义之纪念日也。所云“衔石补天,后死之责”,盖谭戊戌闻变,即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力劝梁出亡日本,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亡者无以酬圣主。”故曰“后死之责”也。所云“还君明珠,为汝泪滴”,则乙未(1895)梁入春闱,典试李若农,因梁试卷文字类康南海体,抑而不录,批曰:“还君明珠双泪垂,惜哉惜哉。”“还君明珠”,指砚铭言也。其年正月二十六日为梁三十初度。时梁居日本,创刊《新民丛报》,至其年冬,复创刊《新小说》,砚背哀铭乃作于此时前后,是梁此时撰作,乃与此砚关系至深。“石到磨穿,花终得实”。盖自信其时撰作深有力于革命之推动也。江标,建赮字,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戊戌,擢四品京卿,落职家居,有《灵鹣阁集》。硕根何人,俟考。
十二月十四日
仙妹致大慈函,云到农村劳动已满一月,每日挖土种树,乃知“仙桃好吃树难栽也。”湖南山歌云:“山歌易打口难开,仙桃好吃树难栽。白米饭好吃田难作,鲜鱼好吃网难开,粑粑好吃磨难挨。”仙妹参加劳动后,乃得此歌真切解答,不但写作人民歌曲难,理解人民歌声亦不易也。童而习之,今乃因仙妹之信而得解释实不易。
十二月十五日
晨,德安来。与德安、遐举同往看仇亦老。亦老精神不如以前,谈锋尚健。谓砚石背右补题不类梁任公字。又云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务学堂改求实学院。江标为谭祖庵师,有《灵鹣阁丛书》。德安言,江长刻印。前在农矿部时,与其子共事,曾见江所治印,则砚刻为江手迹明矣。德安言,时务学堂在长沙小东街。……因同往看吴梓老。吴云: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至二十三(1897)年丁酉,江标任湖南提学使。
十二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
傍晚,谌小岑兄来,谈黄爱、庞人铨历史问题。黄、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殉难前两月事。以前工人运动,并不受共产党领导。黄、庞死后,劳工会旧人立场与共产党相反,王光辉兄当首负其责。今欲弄清黄、庞历史,则劳工会旧人须首作检讨。不然,则责当由王等负之。谌亦颇以为然。
为《戏曲研究》阅稿。有一稿《论〈十五贯〉》,辑录人钱沛思。《十五贯》作者为朱素臣,全剧有抄本存院中图书馆中。《缀白裘》所辑仅《判斩》、《见都》、《勘问》、《访鼠》、《测字》、《拜香》六折。撰稿人因青木正儿云:《十五贯》通行于歌场中只散出,全本不可得见,乃归功辑录人钱沛思加以论述。
一九五八年(北京)
一月二日
午后往东安市场买案头日历,并买到《列朝诗集小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元剧俗语方言释例》、《梦溪笔谈》、《醉翁谈录》、《本事诗》、《本事》等书。
一月三日
黎新同志说,中国戏舞台化装,到晚近仍很简陋,如正生、正旦都用本来面目登场,不用脂粉。有人把中国戏舞台化装推到很远,似近理想。
一月四日
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论》《邯郸记》说:“《邯郸记》据《自序》成于万历四十一年(六十四岁)。”案明刻朱印本《邯郸序》,汤亲书自序:“辛丑中秋前一日,临川居士题于清远楼。”辛丑为万历二十九年,时汤为五十二岁。汤六十四岁为癸丑,因而致误。今谓为汤“晚年之著”。今日为外文出版社写《汤显祖》文稿,发现此一误点。
一月六日
晚往庆乐戏院观新中华河北梆子剧团附属学习班一、二队联合汇报演出《白水滩》、《断桥》、《采花赶府》、《金水桥》四剧。学习班第一队一九五四年成立,第二队一九五六年成立,学生年龄从十岁到十六岁,学习时间由三年半到一年半,但演出成绩却很不坏。
戏散后往车站送扬州专区下放同志行。
一月九日
从《民间文学》创刊号到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号共精装合订五册,本日送来。
整日为外文出版社写《汤显祖的时代、生平和他的戏剧创作》,将脱稿。
一月十日
午前完汤显祖稿。
尼泊尔的高山上有一种雪人,传说中的土名叫做耶提。它们趁着黑夜和大雪,袭击乡村的玉米和面粉的仓库。据尼泊尔东北梅来姆切村的首脑说,这些袭击者成双地行动,在日出前吃完它们的食物。它们用后腿走路,活像一只大熊。舍帕族的一个女孩,名叫亚娄·尤利,被一个雄耶提抢走,从她六岁起,被耶提养了五年,学会了和耶提讲话,并吃生食和昆虫。她被耶提送回自己村庄,赤身裸体,像猴子一样叫,用四肢在地上爬,整整过了一年才改变了习惯。她一直到死都不肯吃熟食,仍旧吃生食和昆虫。(加德满都美联社12.2台,合众社12.30电云)
一月十一日
午前提出中国戏曲史的一些问题,完成发言提纲的一部分。
一月十二日
北京昆曲研习社在下午二时,借中国文联大楼礼堂试演改编《牡丹亭》。计演出《学堂》、《游园》、《惊梦》、《慈戒》、《离魂》(《悼殇》)、《冥判》、《叫画》(《玩真》)、《婚走》、《杖圆》(《硬拷》《圆驾》)八出。胡保棣饰春香,周铨庵饰杜丽娘,袁敏萱饰柳梦梅。演出都很精彩。
一月十三日
致函许宝驯,对《牡丹亭》演出提意见,并附诗二首寄出。
一月十四日
买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册。
午前写《中国戏曲史研究》发言提纲。午后院中开会讨论观摩、劳动、编辑等计划。
一月十六日
午前,外文出版社图书编辑部陈维仁同志来商谈《民间小戏选作叙事》。所谈叙文内容:(1)民间小戏源流发展;(2)一般小戏的艺术特点;(3)所选五戏的流传地域、思想艺术特色、社会背景。文字不能太长,力求简洁浅显。
午前为《戏曲研究》阅《龙岩杂戏》稿。午后写《中国戏曲史研究》发言提纲。
一月十七日
得张允和大姊函,云本年北京昆曲研习社尚有三、五次不同剧目的彩排,如《金不换》的《守岁》,《白兎记》的《出猎》、《回猎》,《玉簪记》、《金雀记》、《风筝误》等。又云,现正节编《浣纱记》,日内即可脱稿。
购得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三册。傅惜华同志赠《元代杂剧全目》一册。
徐忠仁来通告,老人会在二十日正午聚餐于北京饭店北京餐厅,为陈杏骢、王季范、金望之三老祝寿。
一月十八日
午前写《中国戏曲史研究》发言提纲完。午后大扫除。阅《张居正大传》。
一月二十日
观演《牡丹亭》后,写寄南国大姊张允和同志:牡丹亭上三生路,玉茗堂前一笛风。吹向园林花雨落,送来香阁月魂空。传真画里呼能见,补恨梅根掘未穷。但得相思莫相负,且寻残梦傍蟾宫。 由来红豆生南国,场上相看石道姑。词笔临川健如(似)虎,笙歌吴会转成珠。农耕今不烦官劝,婚媾重教觅坦途。三百年间人事改,笑伊空使一帆孤。
张允和大姊,演《婚走》之石道姑,“孤帆夜开”,为计殊得。
郑舜老欲观余所购砚,云,梁二先生言,此砚不见已多年,某年有纪念任公展览会,觅此砚已不可得。又云,原砚较小,梁家曾复制一大形砚,今亦不见矣。
闫幼老云,“公之它”原为傅青主别号。但砚上之“公之它”却另是一人。
一月二十一日
午前作续写《汤显祖年谱》部署。午后听外交问题传达报告。
一月二十二日
午前阅读《玉茗堂诗集》。在诗集寻到些《年谱》的新材料。
午后听田汉同志苏联戏剧观摩录音报告。
一月二十三日
午前,戏曲史研究室开讨论会,作《中国戏曲史研究》的看法发言。补充意见:(一)从简单的故事表演过渡到完整的故事表演形式,重要的因素,为人物性格塑造和故事结构的完整。如冲突的揭开,高峰的突出等,这些都需通过说书形式,才得到它的发展。(二)舞台装置是一个新课题。稍前,贵家和宫廷类似舞台装置,但实质仍是砌末。稍后的都市发展仍是商业性的,和稍前的吉庆戏、神仙戏,所走的都不是正路。中国戏的成熟的舞台装置,能成为一种艺术的舞台装置,尚需作新的努力。(三)舞台装置和中国戏的特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在苏联的话剧里,能大胆运用中国戏的手法,在中国戏的传统手法里,也可以大胆运用新的装置。舞台装置和中国戏的传统手法如都能灵活运用,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四)如果把散乐这名称更推向后些,如元杂剧也称散乐(太行散乐忠都秀),则杂剧的民间演出,到元代也拥有这个称号。
午后,听阳翰笙同志苏联戏剧观摩录音报告。
一月二十六日
录阳翰笙录音报告要点:
斯丹(坦)尼的学生当发扬斯丹(坦)尼的传统。死守这个传统不是好学生。
曾有传说,斯氏说中国戏无价值。但斯死时却说中国戏好。要好好学。
苏联人称中国戏为样式化(或风格化)的现实主义。说苏联戏剧革新因素之一,是受了中国戏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范围非常广阔,它应当有无限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多样性。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各有他们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马雅可夫斯基是革命的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包括社会主义现实革命的浪漫主义的。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写作方法不同,但同是历史的、具体的、真实的。
生活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都在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要是反映这种发展。它本身又在不断发展,所以是多种多样的。
苏联戏剧本身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探求不同的形式发展。演员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导演表现手法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苏联戏剧演出形式多样化,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他们说,探求各种形式,不等于形式主义复活。
苏联话剧都有音乐,并采用中国戏曲说戏人和捡场人的做法,剧目和写剧方法丰富多彩,但中国话剧大胆尝试却不多。
假如你没有看见中国戏,想了解它,你就会越问越糊涂。你问,中国有多少剧院?回答是好几千。但全苏还只有三十多个歌剧院。问演员有多少?回答是包括唱、做、武打,共有二十到三十万人。问每个剧院节目有多少?回答是三、四十个。中国戏的剧团在各剧院轮流演出,不带布景。中国戏宏伟复杂,但又简单明暸。要丢掉我们的旧钥匙,才能打开中国戏的大门。中国戏是另一体系,但基点却又相同。——苏联的说法。
一月二十七日
午前,开始代王遐举同志写《论晋南锣鼓杂戏》稿。午后,本院检查浪费座谈。本日购入《一千零一夜》二册,《隋唐史》一册,《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一册,《文艺理论译丛》二卷一册,《鲁迅全集》八卷一册,《列宁全集》三十卷一册。
一月二十九日
演汉代戏着汉代衣冠,演唐代戏着唐代衣冠,后来因演出人错乱穿戴,故成今日戏场现象。持此论当首先肯定汉代、唐代有完整的戏,如不能肯定,则此说难于成立。即持此论与汉、唐有戏论,是相为表里的两种说法。
服装和生活不可分。歌舞服装由历史生活的服装变化而来,所以歌舞服装是生活的美化,服装离了生活,就也没有服装。歌舞和生活不好分立并列,当以生活为主。不是生活、歌舞逐渐结合,而是历史生活服装因歌舞的实际需要而逐渐美化,形成歌舞服装。
唐代服装本身即已多民族的了,服装本身的变化自然很大。歌舞也是多民族的。因此,多民族的歌舞服装和唐代服装的多样性相混融,歌舞服装在唐代的变化,自然更是多样性的。
锺馗的绿袍展裹是参军服装,从唐到宋,这种扮相都是生活实际形象。婆罗门的扮装也一样。移到宋以后,各朝代的唐代歌舞人物扮相,还当从生活立场着眼。
有服装就有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如坐椅子是五代以后的事,现在戏场椅子占主要成份,如着汉代服装坐椅子,就不相称。
主张汉、唐服装论的,举唐剑舞作例证。生活不能从服装片面看问题,舞台上的服装和舞台上其它生活方式是统一的。因此,要证明今天舞台上有汉、唐服装,就应当证明今天舞台有其它汉、唐生活方式,如膝地、隐几等等。
唐、宋滑稽戏的服装是写实的,因为戏的内容是当时当地的实事表演,所以服装只能是写实的。如宋杂戏《眼药酸》,服装虽夸张一些,也只能从生活角度加以理解。
唐、宋服装歌舞成份大,因为是从歌舞举例,所以如此。如能从滑稽戏服装举例,所得印象就不一样。如能从迓鼓队服装举例,所得印象也就不一样。
元剧里的人情戏,服装和滑稽戏、迓鼓队距离很近,应当是宋元当时服装。历史戏原本说书,剧人的服装以书中人物装束为准,乃民间说书人所称述的扮装,非真实的汉装 、唐装。如包拯为宋宰相扮装,曹操在说书人口里,亦说成包拯扮装。
神鬼扮装从百戏来,但最早从大傩来。锺馗扮装有参军成份,也有大傩成份。门神的生活扮装,也不能离开大傩。但滑稽人物扮装,却还当从滑稽戏、迓鼓队的生活夸张形式寻找证明,和神鬼扮装关系很少。只是在神鬼扮装里,却也有滑稽戏(参军戏)和迓鼓队(打夜狐)的成份。
广胜寺壁画里大行散乐服装,有元装和宋装成份,有宋、元尚流行的唐装成份(张末元说)。从服装的变易看问题,不能认为有唐代服装。
戏装在明代当作为重点考察。昆剧有许多服装被今日戏曲沿用,如圆翅纱帽和丑三的扮相,来源很早,当从昆剧找寻根源,不当视为程长庚的改革。
服装的性格刻划,早在说书里就已经有了,如关羽的扮装即是例证。从元剧里即已有这种风格,即写实的,即性格的,青衫、蓝衫,君子、小人之分,原也是说书的一种普遍规律,似不自清代为始。
戏曲服装的美化和清初扬州盐商的关系很深。花部乱弹的衣箱原很简单,但徽班衣箱比昆班多,也由于当时盐商踪事增华和乱弹大戏情节繁多、人物复杂,不似昆剧简雅所致。
戏曲服装用顾绣,湘戏服装也用顾绣。湘戏早年周瑜扮装也用红袍红甲。许仙原戴烟氈帽,因为是商人身份。现京剧所用是一种美的夸张。
裤子袄子从小戏来,非清末时装戏新起的戏装。兵卒的马褂非从明掩心甲来,乃清兵服装。
午前黎新作《戏曲服装演变的报告》,录出我个人不同的见解。
余从说,历史服装应当是历史生活的服装。戏衣发展,过份寻求美化和过份自然主义都值得批判,因为不合服装发展的现实主义。
龚和德说,戏衣与美糅合,不能单从前代生活要求。规律是演员、观众都能承认。当注重文艺思潮在服装上的表现和所引起的斗争。
午后写《汤显祖年谱》稿。
二月二十五日
午前续写《汤显祖年谱》稿。午后听薄一波《关于经济部分的整风的几个问题》录音。
简慧同志问川剧高腔曲牌有【析析锦】,名称确否?按川剧高腔曲牌有【西地锦】、【滴滴金】、【乍乍锦】,不知沿哪一名称致误。
二月二十六日
午前参加王遐举同志《论晋南锣鼓杂戏》讨论座谈。遐举同志对晋南锣鼓杂戏导源宋金杂剧、宋元杂剧的见解非常牢固,但证据却很不充足。近来论戏曲史的如说秦腔出于胡亥,汉戏源于孙叔敖,川戏是唐明皇带到四川来的,都显然是一种“推源论”,即把创造或产生归于一定的捏造人物。王说也正是这一种“推源论”,即将主观的宋金杂剧、宋元杂剧掩盖住锣鼓杂戏的客观发展和历史真实状况的核心所在。
二月二十七日
本日,院得艺术局电话通知,山西省以中路梆子为晋剧,并不恰当。此后,山西各地各地方梆子戏种如中路、北路、南路等梆子剧种,统称晋剧。
二月二十八日
午前参加本院资料室计划讨论。午后参加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大跃进讨论会议。据林山同志报告,关于组织计划:(1)组织据点;(2)发展会员.北京由会员百人发展为五百人,全国发展到二千五百人,共发展会员三千人。关于理论建设:(1)写目前需要、带根本性的文章;(2)写各种项目的专论;(3)搜集和普查。组织调查队到各地进行普查,搜集各地民间文学作品,即由各地出版;(4)编辑出版。将《民间文学》发行面扩大,并另组理论刊物。五年内出版丛书三十到五十种。
曹伯韩到会并发言。见顾颉刚、俞平伯。
蚕花戏演孟姜女故事。云南丽江三月间祭蚕姑(紫姑或七姐),唱《孟姜女》,由一组男、一组女唱演。维西县有倒七戏,据说从明代屯军传来,原即山东倒七戏。演目连、孙行者、猪八戒,均戴面具、穿道袍,演员每人手拿戏本,边看边唱。
会后常任侠兄邀往其家晚餐。并同观王府井一画店,见主持人许麟庐。
三月七日
今日往北京图书馆善本阅览室阅书,在《滕志》里找不到赵仲一的材料,在《新谕县志》找得张梦泽的材料,但材料的来源不出汤去思碑。在《徐文长文集》找到《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可称是一种收获。在沈懋学《郊居遗稿》找到《陈贞父传》,即汤诗所称宝鸡令陈贞父,可称偶获。《郊居遗稿》有沈《救建言诸君令大学士张居正奔丧疏》,及与王荆石、李于美、屠长卿、詹鲁泉等书,可见沈在当时态度。又有《寄梅禹金》及《祭宛溪老伯》文,可见沈梅两家世谊。本日阅览,可称有一定收获。
三月十日
程院长(程砚秋)的病,初起极微。服中药,中医言是胃病。后入并就医院,医生断为心肌栓塞症,昨又增轻微肺炎,转危后仅两小时许即不治。
午后四时入殓,与本院同志往并北京医院看视,并送灵柩往嘉兴寺。
三月十二日
午前座谈《中国戏曲简史》编写。(一)如谈元杂剧和南戏,必先谈戏曲形式,然后在形式里分析戏曲内容。(二)明初戏曲能进一步发展,古南戏与北曲相结合,乃是重大因素。(三)南戏扩大表现了各种腔调的地方化。(四)元杂剧在明代不曾死亡,而是伏流在民间戏曲里面,在清初乱弹大戏和以后皮黄戏里可看出它的痕迹,如《搜孤救孤》、《五台会兄》、《雌雄鞭》、《御果园》等节目以及戏里保存的元曲语辞。(五)汤显祖是叛变本阶级的作家,不能像关汉卿一样,真是人民作家。他写的杜丽娘,从生活上看还只是个大官小姐,不能和谭记儿、谢天香比。
三月十七日
查阜西先生说,金陵杨抡所著《太古遗音》、《伯牙新法琴谱》两种。《伯牙新法》收《客窗新语》,解题云,琴词为汤显祖所填。《伯牙新谱》有万历己酉中元第八洞天主人俞彦书于销夏亭,是此书刊行年月。解题云,《新语》词为汤近作,则汤填词在己酉前不远。俞序云:“合浦杨君,同围城而居。生平嗜一琴,为人敏而慎,谦逊少欲,予于琴惟君宜也。”又云,宁波徐宇孙徐诜,明初有琴名,所传琴为徐门琴,后人称为浙派。徐雪江为永乐(明成祖朱棣)供奉,浙派琴传入宫廷。浙派琴无唱词,到万历中,宫廷始传有词琴曲。明初士大夫和琴工也都爱不唱的琴派,到万历中才改变此种风气。民间在正德七年间已有有词琴曲流传。谢琳、雪峰,皖南人,所著《太古遗音》,已将宋代以来有词之曲保存在内,但有词琴曲,万历前在宫廷无力量,万历时因太监、藩王爱好,方传入宫廷。
借阅傅惜华先生《问棘邮草》(汤显祖著作)。访查阜西先生家。
三月二十二日
本年的工作规划:(一)本年将《汤显祖年谱》十五万到二十万字专著写成,蒐集整理中国戏曲史从上古到元代一阶段的材料,准备明年动手写成《中国戏曲史》第一部分十五万到二十万字专著。(二)保证专著质量,尽可能将写作时间缩短,做到精神不旁鹜,专著快完成,在以上条件下争取跃进。(三)因为是民间文学研究会的会员,本年内当为《民间文艺集刊》写两篇研究文章。(四)争取将所有时间大部用在专著写作,从一点突破,使“头年”的工作得到质和量的丰收。(五)腾出阅读马列主义书籍的时间,在不妨碍专著写作的时间以内。(六)从日常生活里和反映在专著里的思想上保证自己做到又专又红。(七)接受张院长(张庚副院长)和编辑室交下的稿件,保证做到精看快交。(八)《中国戏曲史》分三部分,最迟在后年全部写出四十五万到六十万字。以后专著,当看形势进展,从当前实际需要再作考虑。(九)在青年同志培养问题整个开展的基础下,和青年同志彼此相师。(十)自己的心得和资料全不保留,对青年同志的需要,保证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本日写大字报十二张,共三十一张。
四月八日
午前座谈《关汉卿》(田汉所作话剧),午后与张(张庚副院长)、罗(罗合如副院长)两院长谈心。
四月二十六日
午后二时,民间文学研究会召开座谈会,讨论民歌。周扬同志说,今日民歌发展有三种原因。第一是工厂、农村大跃进发展了民歌。第二是各地进行民歌搜集。第三是《诗刊》开一代诗风。他提到革命时期江西、陕北老区民歌的搜集,抗战、内战、土改各时期民歌的搜集,现在农村、工厂民歌的搜集,过去民歌的搜集,爱情民歌的变化等。他认为,除地方搜集民歌,全国对民歌也当有计划来整理、研究、加工。研究当和应用结合,编定民歌必须加工。郑先生(郑振铎)主张民歌当全面搜集,过去民歌搜集也有必要。郭先生(郭沫若)主张,除科学研究必须保留原材料,民歌是可以改的。他认为历代民歌、民谣都经过改,即在人民口头也随时在改,不当说不能改。但不能改变原来意思,且改了必须加以注明。老舍认为,工农表现自己就产生民歌,民歌不必都正确,必须重视它的文艺的、历史的资料。湖北红安县干部报告民歌搜集情形。他说,先由领导带头作诗歌,唱诗歌,每人学会一套,田头自编自唱,把诗歌用在各个方面,鼓励生产。口号也用诗歌形式写出,所以遍地都是诗歌。
四月二十八日
午前,写《从民间文学看屈原〈九歌〉》稿。
贵州从江县的侗族、苗族农民,历来不兴给牛穿鼻子和犁田。他们养牛的目的,一是为了积肥,二是为了打架(斗牛),三是吃“相思”,吃“牯脏”,四是婚丧嫁娶。去年这个县有80%以上的田土都是用人拉犁、人挖田的方法耕种。今年县里组织大批人到省里参观,这些人提出穿牛鼻、用牛耕田的要求,但是有些人还有顾虑。岑丰社副主任韦金荣和社员文仁素在干部的帮助下,学会了犁田。他俩就带领社员组织了一场比赛,将一块大田分成两边,他俩用牛犁,三十二个社员用人拉犁,用人挖。结果他们俩比三十二个社员先犁完,质量也比较好。群众愿意给牛穿鼻了,可是不会穿,不会做牛鼻包,不会装犁,不会犁田。各级党的组织就领导他们,拜汉族为师,拜模范为师,拜技术员为师。很多社员学会了用牛耕田。目前已翻犁的田土,绝大部分都是牛耕。(二十五日《人民日报》)
四月二十九日
午后参加民间文学研究会所召开的民歌座谈会。先由山西昔阳县翟和贵同志报告。他说:“进到村里,墙壁上都是歌,人人都编歌,地头上人都唱歌。从去年九月以来,昔阳民歌就大量繁荣。它和农业街道结合很紧,它的方式也很宽。开始,为了使人了解大跃进、总路线,就治水积肥、修梯田,各种跃进方向写了一些民歌。行动起来以后,用十七字诗、三字经等形式赞扬模范人、模范事来鼓舞人心。任务完成后(水渠形成)又用民歌作自我歌颂。他们更用民歌形式描写生活和劳动的关系,赞扬共产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讽刺懒汉,帮助扫盲工作。有丈夫不爱惜公共财物,妻子编成民歌向大众唱开,说‘他不爱护公共财物,我不爱他。更有儿子唱歌表扬母亲。农民心里想到就编。刘庄文化跃进会开会三天,就编了一千一百多只民歌。农业大跃进是开展民歌运动的原因。农民心情愉快了,开展了全面性的民歌创作,从创作是知识分子的事过渡到是农民自己的事。有农民在富农家里做了多年长工,这回用歌来揭发富农,找小学老师记下来,把富农斗倒了。农民只要懂得就来得快。他们开创作展览会,开座谈会,组创作组编出民歌就发表,或教大家唱,或贴在街上,或广播出来。为了鼓舞大家情绪,不多加修改。扫盲工作成果提高了,农民编来编去,就自然会识字。农民看问题实际,做甚编甚,春耕时不编秋收的歌,算粮食就不算生产。创作者的思想提高了,群众都拥护民歌。民歌上黑板、上报纸,唱出去或上幻灯。通过群众创作,进行自我教育,在农村收效极大。”
次由内蒙呼和浩特胡何搭拉同志报告。他说:“内蒙民间艺术非常丰富。民歌数量原定几百万,最后估计达一千万。因为一人写歌一首,就可达到此数。蒙古懂民歌的人非常普遍,中年姑娘和人家比歌,十个人和她比唱,一晚也比她不倒。宴会客人,让自己女儿媳妇对客唱歌。结婚时,陪女婿的说好来宝、唱民歌,到一定时候,女家方才开门。两人闲坐时,互相用歌对骂,骂恼了就相打,只父母不相骂。或是对坐用唱歌互相恭维。或是买了得意的马,请客唱歌赞美新买的马。或是摔跤出场,看众唱歌助威。或是思念朋友、女儿也唱歌抒情。如果他们文化程度高,就可成为作家。他们唱歌比说话有力量,成为一种民族形式。老艺人训练班开办,老艺人见面后,彼此用歌代替说话,从寒喧到讨论问题,乃至讲马列主义,也都押韵。他们从十二、三岁就已成习惯,现在都到了老年了。老艺人爬洁曾和人打官司,蒙古人打官司,能说话即占理,爬洁不能说话,但他拉动四胡唱歌,却把官司赢了。说书的艺人都是下层人物,平时饱尝艰苦,所以他们说书能使人哭。蒙古人说听故事听毛衣罕,听话(语言)听爬洁。爬洁以语汇丰富为蒙古语言学家称道。他曾用六十多种语词来形容一只眼睛。爬洁原是喇嘛,却以骂喇嘛最为拿手,喇嘛见了他都避开去。爬洁会说醉鬼,毛衣罕会说跳蚤。蒙古民间故事,说鬼、说马、说狗的故事最多。有一处地方发生狼灾,狼群到千头以上,但猎户家畜有狗四、五十头,就可以对付它们。狼群里有一头白面带鬃的大狼,连猎狗也无法抵抗。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猎户,酒后露言,说他的黄狗可以对付。大家跪下求他,他允许了。他和大家一同上马,抱了狗去对付这只狼,发现了狼就放狗去捉。狗赶上了狼和它搏斗,马随后跟上,却因为有人喊叫,把狼惊走了。狗跟追十多里地,才赶上了狼。等马赶上时,狼已被咬死了。狗向老人流涕,也累死了。大家卖了两头牛,买棺把黄狗葬了。现在编新歌的问题不大,由两人相对唱歌,只让他们莫唱旧歌,问题就解决了。他们爱学没有见过的歌,而且爱传人,学一遍就记得住。所以唱的问题出不大。但蒙古有十一个民族,有的没有文字,不能靠一种民歌供应。”
次由湖北枣阳耿安澜同志报告。他说:“枣阳民歌运动从五七年治棉虫开始。当时老农不愿治虫,当地编歌唱起来,对治虫起了作用。去年兴修水利,老人也不肯信,用民歌发动群众,河水通了以后,有老人从远地来看,他说了‘老汉活了六十六,……以后日子有过头的四句歌辞,就回去了。今年春天加强耕牛管理,就大跃进生产规划编成七首歌,要做到会说、会讲(唱)、会做。枣阳的民歌运动,第一是由干部领头,做民歌运动报告;第二是组歌运骨干训练班;第三是组歌唱积极分子训练班;第四是工作组在农业社教歌学歌;第五是社里骨干教歌,群众学歌;第六组织庞大宣传队伍;第七发表、广播,并由广播教歌;第八各组织领导把民歌运动当大事;第九语文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家长、邻居。枣阳全县有骨干分子二万四千名,中、小学生八万多名,将民歌列入唱歌课程,加以推广。社员利用生产休息时间教唱,每个社员都学会三个到五个歌,造成‘到处生产忙,到处歌声响的局面。老大娘和妇女都唱歌。有一个妇女新死去爱人,由她的九岁儿子教她唱歌,解除了她的苦闷。十二岁的女孩也教会了许多唱歌的人。大家认为学会唱歌,就学会生产,所以全县要求唱歌。五五年曾有一次民歌汇演,把民歌拿到舞台上唱,以前,大家只认为民歌是在田里唱的,现在它的架子大了。大家唱民歌,都爱唱本地调子,说外调老唱不会。”
午前写《从民间文学看屈原〈九歌〉》稿。收获不大。
五月一日
绍剧《龙虎斗》,前半部《下河东》,改动的地方很少,但比湘戏以前的演出却比较差些。后半部因将呼延寿廷显魂,改为高怀德劝和,因蹈袭了“斩郑恩”的故事情调,更强调了赵太祖的昏懦、老迈和他的悔恨批评,与湘戏、赣戏的英雄气概,显然有别。赵太祖出阵的一场唱,改编的人费了很大的一场气力,让高昂的情调低沉,从此让赵太祖要走向下坡的路。湘戏赵太祖在戏里是苍白须,赣戏和绍戏用白须。绍戏改编的人,更在白须上做文章,却更把赵太祖写成为桃花宫的人物个性。《龙虎斗》原是一场比《夜战马超》更激烈的战斗,双方战得难解难分,出现了龙形、虎形(宋太祖赵匡胤与兴兵前来报父仇的呼延赞战斗,故谓之“龙虎斗”。酣战时出现龙形虎形则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表现),如只作为象征恶战,这手法是值得称赞的。呼延寿廷(呼延赞之父,被欧阳方杀害)显魂也不会比尉迟(恭)教鞭法更难理解。高怀德显然是一个外加的人物,此人出场,帅印不由欧(阳方)、呼(延寿廷)两家争夺,也就将没有戏了。赵太祖是一个很成功的戏曲形象,和关羽一样红脸,一样由正生扮演,但关羽的形象有更多的封建性。赵太祖闯关东,打关西,却是个民间性的关羽。我们对这个人物,如把握《斩黄袍》,却不如把握《送京娘》。《斩黄袍》固然是赵太祖的一种性格描写,但我们却应当把这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描写得更伟大一些,认为他是皇帝,就在他脸上搽墨是不应该的。《白龙关》三太子不是刘崇(割据河东的北汉王),呼延赞在呼延寿廷生前不曾出世,赵太祖陷河东是一十五载,不是八载。此回演出,赵太祖由陈鹤皋饰;呼延赞由六龄童(章宗义)饰;呼延寿廷由筱昌顺(彭运生)饰;欧阳方由胡继生饰;呼延秀英(寿廷之妹)由筱艳秋饰(筱名陈金姑);施氏为章艳秋饰,都是团中有名艺人。
本日在工作室补写三天日记,不曾外出。
五月二日
帅机《两都草》,乙亥改《南舟中稿》,舟次临清,有感故乡梨园之音云:“清源一望思依然,巨镇殷殷接鲁燕。万户烟云明似锦,千航钲鼓响连天。久羁北土裘应敝,乍听南音泪欲涟。蚤岁来游惭潦倒, 烹羊沽酒可论钱。”乙亥为(明)万历三年,帅机从北京到南京,在临清码头听到江西弋阳腔,听戏的地点是江边船上,所以说“千航钲鼓响连天”,可知是江边船上演出。
今晨读陈诗启《明代官手工业的研究代序》,明代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官手工业的演变云:“临清是运河沿岸的大城市,周围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财货,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明清史料》甲篇页923)。据《万历实录》的记载,大概在万历二十年前,临清有缎店三十三座,布店七十三座(《万历实录》卷376)。那里占籍的十分之九是遍布全国的徽州商人(《五杂俎》卷一四)。所以说“临清为运道咽喉,齐鲁要塞”,“东西南北之人,贸易辐辏”(《万历实录》卷334)。所说与帅(机)诗合。临清为当时徽商码头,帅所看的当是当时的《徽池雅调》(弋阳腔、青阳腔剧本单出选集)在水码头的演出。
郭汉城同志说,绍剧《龙虎斗》赵太祖出兵和呼延赞交战,场子处理同现在演出,与湘剧《红大坐》、赣剧、京剧不同。并不由改编人的努力,却反是老的遗产。又呼延赞披甲出场,场上先吹长号三通,和婺剧相同。
五月四日
剧种以地域分类或由唱腔和主要乐器分类。音乐在戏曲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特殊性自然无可否认,但戏曲唱腔、音乐也不能离开表演、扮装、剧情单面发展,离开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内容谈音乐的特殊性仍是不相宜的。其他艺术形式也各有其特殊性,各自分立强调特殊性,整个的综合艺术就都不好谈了。音乐室认为剧种最大的差别在音乐上,话虽然不错,但不综合其他方面的差别来看不同剧种,不从综合艺术基础上把握特殊性,就只自己一面来作考虑,走向了单方面夸大的路。
音乐室也谈面向群众,但主要是面向音乐工作者。他们认为不能离开技术,强调了这一面,认为给艺术工作者看的东西就不必给艺人看。他们认为音乐工作和科学工作路线相同,朝科学工作看齐,忽略了群众性。他们谈运动和理论的结合,但强调学术性强的理论有特殊地位,因将这理论提到运动以外。午前研究部门开会,和音乐室展开辩论。午后剧目室、戏曲史室、表演、美术组开小会,并再和音乐室展开辩论。
晚有时事传达报告。
五月五日
本日见到一向渴望的“跳无常”和“男吊”、“女吊”的演出。白无常是一个可爱的形象,和无常太太、拖油瓶的儿子等都显得十分有趣,跳法和“跳判”、“跳锺馗”有相似的动作。高帽带圆纱帽翅,似《合玉历钞传》活无常,死有分于一炉。据徐特同志说,浙江人都喜爱白无常。传说白无常到人家,可三天不死人。黑无常到人家,病人即刻就死。“女吊”红衣青背子,用旦色本脸,不扮恶形,不满人意。披发不到地,摔发功夫也不够,只能想见一个大概。乐器用长号、芦管、金刚腿,也是初次听到。鬼戏白和唱是绍戏特点,因此不像鬼戏。
午前,戏曲史室和剧目室开小会,会后写大字报两张。午后往文联大礼堂看浙江绍剧团演出时代剧《狮山港口》、《关不住的姑娘》、《比干劲》和目连戏《跳无常》、《女吊》、《男吊》等折。晚开全院大会,对音乐室展开辩论。
五月七日
社会主义大跃进,把现代戏再推上舞台。在以前,大家不看现代戏。今天 的现代戏和以前的现代戏是有不相同的:(一)今天的现代戏内容主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以前是表现旧人旧事。(二)以前是剧本编好就唱,现在是舞台艺术的全部改变。(三)群众性的创作运动,有许多清规戒律都挡不住。(四)直接配合生产,送上门去,农民对戏感到需要。(五)主要演员参加带头。
跃进的质量问题。高潮起来后,引起了消极因素。(一)盲目追求数字。如沪剧今年上演现代戏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百另两个剧团今年演出一千二百场,排演现代剧本三百个。(二)概念化和简单化。(三)将庸俗化的、资产阶级的东西贩进来。如上海有黄色内容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式的剧本,但主流不在这里。如楚剧《刘介梅》,湖南花鼓戏《三里湾》,河北省的《高山流水》,都是好戏。
群众对现代剧的反映。农民说:“新戏内容好,不耐看。”农民需要文化娱乐,新戏老戏都要。新戏靠组织力量撑台,旧戏被干部挡回。但又有人说:“也靠内容,不完全靠包场,靠官气支持。”演员说:“大嗓唱小嗓戏,太冒进。”又说:“没有问题。”技术使不上。剧本太单薄。演戏为了生活,怕吃苦头,怕倒嗓子。
运用传统的片面性。有的不用,有的少用,有的全用。对生活真实感到威胁,发生手势、假嗓、跑圆场等问题。真摔真打的演出。打击乐的问题。自报家门不够含蓄。小型拖拉机上舞台的问题。没有门开什么,没有门槛迈什么?演员的手只许有三个动作。以话剧作戏曲的标准,心里有话剧标准的鬼,对运用传统感到心怯。
表现现代生活,还是从生活开步走,还是从话剧开步走呢?架子是话剧的,戏曲遗产可用就剪贴上去;或是把歌剧向戏曲上引。不敢归行,认为限制演员创作。上场时不能走圆场,认为没有情绪,说只有情绪激动时,可用戏曲动作。这都很不好。演员必须熟悉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戏。有人认为整齐句子不能演现代戏。旧戏在文字形式上就和现代生活矛盾。新戏句子可用三条腿。《白蛇传》调子不能唱《刘胡兰》。时装戏不用合唱不行。老师搞不好,我们和他是两回事。
艺人没有信心。唱不出,倒字。怕倒牌子,不去演算了。
午前,听晏甬同志作现代戏调查报告。下午,剧目室、戏曲史室小组谈虚。
五月八日
全面运用传统问题。动作被认为继承传统的唯一问题。剧本没有替动作设计的机会,音乐没有替动作留空隙。以环境(景幕)为中心或以表现为中心的问题没有解决。从音乐说,认为不打就不能动。在美化了的动作、情绪上的舞蹈外有许多是为动而动,写许多不必要的场子。演员当在思想上解决问题,没有办法,演员要想办法。服装上的设计,如将袖加长一些。道具上想办法,如抽烟和拿扇、手杖、书。学会刺枪并设计舞台上的枪。从生活中创造形式。从传统中拿东西,包括行当。
汉剧《刘介梅》,第一场全部不用唱,没有发挥戏曲特长。说话用真嗓,唱用假嗓,既不调和;说话用假嗓,又不真实。古人言语简单,旧剧词不适应新环境。
编现代戏要从全面作考虑,局部既不敢动,全部更不能动。
汉剧演现代戏,十行角色只用了旦、贴两行。
第一问题还是剧本。演员要求作者熟悉传统:第一,比演员懂得多;第二懂得不多就当和演员合作;第三,要懂得地方戏的特点。
编写剧本,先要找出话剧和戏曲、歌剧和戏曲的区别。正面人物要拿到生活、矛盾里去;正面人物出场有自己的把柄,看不出愤怒悲哀的表情,像跑龙套,群众一大片,不参加矛盾,不参加活动,只说他们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力量,都不很好。淮剧把刘胡兰描写成农村小姑娘,却很好。要充分从民间吸取材料。劳动观点不强。注意情节戏,将传统剧目翻案。
生活问题。现代戏的编写,只是现代服装加传统形式。对反面人物性格熟,所以写得好。《罗汉钱》、《三里湾》,各剧种演出成功是生活问题。学太太走路,装大肚子,生活只重外表,还只走了一步。在生活面前不敢动,对传统的生活认识不够,认为全是形式。创作者体验生活,是个问题。
政治思想问题。情感上提不高,一切成功都不算成功。理论批评对新的东西不敢动,认为新的只要帮助,不要批评。
湖南音乐工作。高腔用弦乐,过场加弦或唱腔加弦。说有帮唱腔就散了。说高腔演现代戏比弹腔好。说高腔去打击乐就像越剧、花鼓戏。说高腔太单调,外地人听不懂。说高腔加弦乐像越剧、豫剧。说弹腔不适于演现代戏。说高腔不要叫板,不好。乐队不用谱,用传统表示现代生活,不行。说高腔如何突破,要突破就变形,要求不变形,就是保守。
沪戏不承认有传统。楚剧要装大戏,不承认小戏传统。
午前续听晏甬同志报告。午后开全院大会,对音乐室展开辩论。
五月九日
午前全体会,讨论戏曲研究。午后、晚间全体会,讨论戏曲学院筹办问题。
五月十日
晚往天桥剧场看绍剧演出《卖后宰门》、《孙悟空大破平顶山》。《平顶山》演《西游记》金角大五、银角大王一段故事,即法国文化代表团曾摄成彩色电影的那出戏。武打干净利落,比京剧强。猴、猪性格描写也比京剧突出,但武打接近京剧,和《龙虎斗》不全一样。《卖后宰门》演明正德时故事。国舅姜斌带兵三千巡哨皇城,无理责打卖酒老人。徐达孙徐刚不平,姜斌被徐刚痛打。徐刚回家,装成手被姜斌打伤,刚父徐彙与姜斌金殿评理。功臣后刘正、胡荣祖、常国忠反责姜斌无理打人,姜斌有口难辩,正行也难偏袒姜斌,罚姜俸银三千,作答刚养伤费用。朝罢,姜斌随正德回宫,向姜妃哭诉。正德想安慰姜妃,射下一雁,使内侍送往徐府,卖银三千两。徐彙邀众功臣后商议,决定出卖皇城后宰门,抵偿买雁银两。正德使姜斌带上方剑访御林军把守后宰门,徐背老皇皇牌和众功臣后各持老皇赐物打姜斌、闹金殿。将皇牌供御案上,痛责正德昏庸。太后赶到,调处此事,将正德责数一番,并将死雁自己买下,将姜斌逐下殿去,众功臣后才各息怒回府。全剧演出极富斗争性。卖死雁、卖后宰门都想入非非,都出于人民智慧创造,二十四史绝无此等荒唐的事。这是一场旧农村的实际斗争,是团总、排甲能管到的民间是非,拿来历史化了。正德卖死雁是恶霸地主讹诈行径,卖后宰门是一种抵制。“你也卖来我也卖”是讲理的民间方式,是“大家顽不成”的手法。对方是开明些的地主或是人民都有可能性。两方理由都不很充足,近于一场混闹,但人民所赞同的是徐彙,不是正德,所痛恨的却是姜斌。姜斌当是江彬,和正德同是历史人物。胡荣祖、常国忠开脸同胡大海、常遇春。刘正羽扇、八卦衣(颇似刘伯温),所有计谋都由他主张。民间对历史人物形象,借用得如此灵活,如作为真正的历史戏看,却被它瞒过了。胡继生饰姜斌,陈鹤皋饰徐彙,章艳秋饰姜妃,陆长胜饰正德。
五月十二日
研究工作的两条道路。(一)为研究而研究。无目的和为个人的目的,学问无问论尚存在。(二)无产阶级的研究道路。有的放矢,厚今薄古,温故知新,服务运动。资产阶级路线与资产阶级思想的滋长分不开。
五月十九日
晚七时半,呼和浩特市间歌剧团在文联礼堂演出二人转,看到了前半场牌子曲和《打金钱》、《借冠子》、《打秋千》三场二人转。刘全饰《打金钱》的马妻,张奎饰《借冠子》的四姐,亢文彬饰《借冠子》的玉嫂,用男人扮女人,演技都很高。刘全的台步被称为“赛水上飘”,抛手巾也是一种绝技。《借冠子》可称是“女三哥借靴”,写地主老婆的吝啬心理。
五月二十四日
李啸苍同志报告出外考察情况。云下面对戏曲史写作要求。(一)使艺术为政治服务,两条路线的斗争。(二)教育搞编剧的干部,关门写作不行。(三)地方剧种和中央剧种的关系问题。(四)在戏曲发展中,无名作家的创造。(五)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问题。(六)现实主义传统:靠不断革新来的;发展的具体过程;艺人和文人的关系问题。午后,戏曲史室讨论刘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报告。
五月二十五日
民间文学研究会午前约在文联主席办公室座谈,并在翠华楼午饭。漫谈无可纪,但录得一民歌云:“太阳太阳我问你,敢不敢来比一比。我们出工老半天,你睡懒觉迟迟起。我们摸黑才回来,你早收工进地里。”正如湖南一民歌云:“春分谷种种下田,清明秧苗有一拳。谷雨扯秧把田插,布谷鸟来气死它。”都说劳动和时间竞赛,时间落在劳动后面。
常任侠兄云:“倒七戏即道情戏,原是巫师所唱两小戏。”此说未经人道。黎新同志说:“倒七戏戏腔有名【端公调】者。”则常说当近是。
五月二十六日
满江红 以任公菊花石砚归艺蘅馆主
尘海飞沉,六十载光芒重吐。想当日石交作证,心期相许。破浪东行奇变起,横刀大笑神天怒。念程婴杵臼话临歧,增凄楚。
君政革,民权举。工农进,一夫去。喜河山旷代,红旗飘舞。莫道空华无实相,今看完璧归原主。爇名香,为报合并时,花能语。
本日开始写思想检查,填一词。
六月八日
晚往大众剧场观河南豫剧院三团演《刘胡兰》,柳兰芳饰刘,高洁饰刘母,马琳饰祖母。河南梆子声调激昂,最宜演此等戏。《就义》一场,临刑松去刘缚,行刑人举铡刀,刘以足踏刀使下,最后振臂高呼万岁,写法极夸张,仍旧戏曲手法也。
六月十日
梁令娴来信,言菊花石砚拟作木匣,刻任公诗话及识语,述得砚原委,由伊及梁思成具名捐献,交文物局保管。并云,公之它即黄公度先生。伊意识语需将我姓名职衔列入。即复函,谓识语不必多载姓名。如必详原委,但云我将砚归梁府已足,职衔可不列也。江建霞工刻善篆,复生铭书者、刻者当为一人。因便告之。
六月十七日
本日下午,往文联礼堂看新创作的现代小戏联合招待演出,计由武汉市楚剧团演出《夫妻参观十三陵》、《除五害》两戏;由湖南省花鼓戏剧团演出《张四快》、《大跃进做寿》、《降龙王》三戏;上海人民沪剧团演出《礼拜七》;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演出《从福建到北京》(合唱)、《总路线红旗到处飘》(歌舞)、《指导员》(现代小戏);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比比看》。
六月十八日
晚往北京剧场观武汉市楚剧团演出《双撇笋》(天沔花鼓)、《赶会》(楚剧传统节目)、《闹瓜园》(应山花鼓)、《看收成》(襄阳花鼓)、《费公智》五戏。以《赶会》最好。《赶会》为喻老四故事。《费公智》为民国十五年(1926)时外国戏译改而来。花鼓戏去其淫荡部分固佳,只是增添演出情节,反有碍小戏体制,如《闹瓜园》,动杖足矣,操刀则多余。《赶会》为车灯表演。小戏如《放风筝》、《打秋千》皆此类。《张四快》骑自行车,亦是此类表演,皆小戏之出色处也。《费公智》剧品格极低,所代表为民初至“五四”时守旧派之感情。盖谓世风日下,男子多不可靠,女人爱自由则必上其当,上当后则一无出路,顾及贞操则但有牺牲一世,而玩弄女性之男子则惟有以报应处置之。费公智之类决无勇气自杀,费之自杀终场,盖教训式之收场也。
六月十九日
午后在文联礼堂观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演出《芦虾记》、《扔界石》、《过路入窑》、《辕门斩子》四剧。《芦虾记》写一骗子冒认为人家女媚。戏里写庙会,各种小贩、赌摊都在舞台出现,并有各种游人,颇为热闹。《扔界石》为现代小戏,过重巧合,情节因而不真。《过路入窑》为《彩楼记》之一折,为弋阳腔戏,但无帮合,似又与海盐腔近。《辕门斩子》,焦(赞)孟(良)脸谱似京戏,场子比京戏、湘戏运用灵活,唱腔为京戏味的汉戏腔。
午前座谈会开大会.袁毅(系黄芝冈长沙师范同学)兄来函云,已申请加入湘文史馆,奉禀徐师(徐特立,当时为长沙师范校长),乞臂助。又云文改研究续有写作呈文改会。附一小纸,字如红崖勒石,不可辨认。
六月二十二日
晚往人民剧场看上海人民沪剧团演出《演员日记》。由丁是娥饰陈芝华,石筱英饰刘玉蓉,解洪元饰司空德。前日闽剧所演《入窑》,云是弋阳腔。《在园杂志》说:“旧弋阳腔乃一人自行歌唱,不用众人帮合。”此腔无帮合,似与相类。
又《杂志》所云,“旧弋阳腔”实近“海盐浙腔”,似为谭纶所变之腔,或此腔即“宜伶”所习唱腔,也未可知。又《辕门斩子》有佘太君、八贤王所唱两段二黄,用笛伴奏,极为可珍。
六月二十七日
座谈会。午后开全体谈虚会。
川剧初解放时演解放新戏,高潮的形成:(一)因川剧有演时装戏的基础,观众也看得惯;(二)政府大力号召;(三)许多老戏拿不稳,怕犯错误。五三年后许多剧团少演现代戏,因为五三、五四两年,川剧大力挖掘遗产,五五至五七年进行鉴定工作,把现代戏放下来了:(一)不曾考虑现代戏;(二)剧作者、导演、演员都不敢搞现代戏;(三)古典戏的鉴定演出虽改变了很多不看川剧的人的情绪,但缺点是形成了不看现代戏的风气。这情况的形成:(一)对政策方针理解不够;(二)过分强调了挖掘传统。
楚剧有搞现代戏的传统,四九至五三年,现代戏演出形成高潮。但这时的缺点是:(一)配合任务过紧;(二)艺术方面考虑太少。五四至五五年主客观方面都强调现代戏的提高,同时要求大胆革新,粗暴比较突出。《梁祝》演出,音乐上追求大乐队,放弃民族风格。这时候:(一)单纯追求质量,关门提高,不敢吸取失败的经验;(二)胡风分子认为搞现代戏谈不到质量,五六年落入低潮,对现代戏采取排斥态度。连台戏和坏戏占领剧场,只是下乡下厂仍带现代戏去。群众非不欢迎,主要仍在自己。电台、报纸、出版社等社会力量支持不够。“双反”后才恢复高潮。情况的形成:(一)政策方向不明确,如新戏曲和新歌剧界限就不明显。(二)胡风和右派势力发展过程,也就是思想斗争过程;(三)干部和艺人关系协调还是好的,工作上还有问题要解决;(四)只管关门提高,不考虑什么观众,和应当听谁的意见;(五)关门提高,不考虑提高和普及教育的关系;(六)与群众业余剧团联系少;(七)生活锻炼、下厂下乡不够。
豫剧演时装戏,四九至五四(年)形成高潮:(一)主要是配合政治任务;(二)引起领导的重视;(三)剧团投入很大的力量,戏的质量好;(四)刚解放时,农民有看戏的机会。五五至五七形成低潮:(一)剧本少,质量不高;(二)写新歌剧的人不熟悉写新戏曲的手法;(三)领导不重视;(四)报纸鼓励少,支持不多;(五)对主观、客观原因估计不足;(六)剧团对遗产估计不足,无克服困难的决心。五五年组织新歌剧团,五六年结合遗产,对政策估计不足。保持质量提高是当前大问题。要组织观众并取得党的重视。
沪剧在解放前的演出情况是:租界上什么好就演什么,什么剧种剧目好就移植过来。解放后见文工团演《白毛女》,认为我们也能演。老区戏搬来就演,不依沪剧加工。为任务服务,不是为政治服务,以营业为唯一的目的。传统的一条腿迈得比较差。音乐提高,服装讲究真实。低潮是剧目解放所形成的。老区戏不够演,历史戏、外国戏都拿来演,文化局劝演现代戏不愿听。五四至五五年剧团没有现代戏:(一)眼高手低,编导团结不好;(二)演员支持旧戏,说演新戏难把握工农生活;(三)领导只讲,不支持;(四)社会对古典戏评价高。
六月二十八日
座谈会,午前开谈虚会。有人认为青年艺人不肯学传统,认为传统演法不切合生活实际。名艺人对演现代戏却有顾虑。有人说用传统方法演现代戏,群众发笑。也有人说农民自己也演现代戏,但我们用传统方法演出,农民却说我们不会演。所以,群众爱不爱看是一个艺术质量问题。有人说依靠老艺人,和他们合作:(一)思想上要搞通;(二)艺术观点要统一。张(庚副)院长提出一个问题:现代戏要争取在群众中扎根,根要怎样扎?
六月二十九日
晚往北京剧场看上海市人民沪剧团演出《母亲》,与郑舜老遇,又谈到菊花石砚,云黄公度久居广东,不曾来京。砚在北京丧失,为黄所得,必在广东经过一段时日,然后被人携来北京。又在剧场遇杨东莼(湖南人,1927大革命时,和郭亮在湖南省总工会工作。现为全国人大常委)兄。
六月三十日
春台班最早的剧目,保留在方问溪家里。原册子纸张作深黑色,前四五页是本戏,中间是各私寓的折子戏,一头一个是余庆堂。余庆堂在道光初年很有名,那么在余庆堂前自然是属于嘉庆朝的剧目,并且是由春台班刚一成立就纪录的剧目。剧目本戏部分计有。
《惜蜂亭》(二本) 《株林记》(二本) 《桃花洞》(二本)
《双节烈》(二本) 《献长安》(二本) 《衔恩报》(二本)
《南界牌关》(二本) 《怀肉记》(二本) 《春秋笔》(二本)
《雌雄剑》(二本) 《阴阳剑》(二本) 《浣花溪》(二本)
《双铃记》(二本) 《忠义节》(二本) 《赠绨袍》(四本)
《破潼关》(四本) 《小阳春》(四本) 《秋牡丹》(四本)
《大造化》(四本) 《西唐传》(四本) 《窃兵符》(四本)
《天保图》(四本) 《晋阳宫》(四本) 《天马山》(四本)
《四进士》(四本) 《双保龙》(四本) 《英雄概》(四本)
《红蓝镜》(四本) 《混元盒》(四本) 《应天球》(四本)
《玉宝瓶》(五本) 《续浣纱》(五本) 《澶州役》(六本)
《金沙滩》(六本) 《熊虎报》(六本) 《天星聚》(六本)
《武香球》(六本) 《游龙传》(又名《预示祯祥》七本)
《九丝绦》(八本) 《齿舌香》(八本) 《奇巧报》(九本)
《烈女缘》(十本) 《五彩舆》(十本) 《巾帼丈夫》(十干杯 )
右(上)剧目四十四种,见《扬州画舫录·国朝传奇目》有《英雄概》、《绨袍赠》、《春秋笔》、《混元盒》,又补出《武香球》计五种。《混元盒》在衡阳湘剧里,由高(腔)、昆(曲)演出整本;《金沙滩》则为皮黄全本;《雌雄剑》、《晋阳宫》在赣剧由皮黄全本演出;又《雌雄剑》为闽剧本戏节目;《阴阳剑》为福建闽戏本戏节目;高甲戏有《文武香球》连台七本;芗戏有《天豹图》连台本戏;闽戏木偶戏有《天宝图》连台七本。又闽西木偶戏有《四进士》。王云:“总计保存的有《献长安》(“富连成有此本”)《南界关》、《春秋笔》、《浣花溪》、《双铃记》、《赠绨袍》、《破潼关》、《窃兵符》、《天宝图》、《四进士》、《混元盒》、《应天球》、《金沙滩》、《五彩舆》等十四本”,则京戏现在所存之本。
七月一日
午前理发。往故宫看“关汉卿展览会”。
七月二日
本日午前,院开全体会,决定移往东四八条。
七月四日
《问棘邮草》有(傅)惜华同志所藏天镜园藏版、徐文长先生批点本《汤义仍先生〈问棘邮草〉》,以《徐文长与汤义仍书》及《徐读问棘堂集诗》弁首,书分卷之上,卷之下,共两卷。上卷赋与诗,下卷为诗与赞,赞凡七首,可称为两卷本。北京图书馆有明万历间刻本《汤临川问棘堂邮草》十卷,卷首有万历六年端阳日谢廷谅《序》。其年汤二十九岁,前年应试不第,本年在家闲住。《龄春赋》作于本年,《问棘堂诗》当亦作于本年。序云:“为是刻其丁丑以来诗赋,或有附,题曰邮草,所传达四方驰示余者也。”丁丑为万历五年,“有所附”则万历六年或稍后之作亦撰入,撰者为谢(廷谅),其年谢与汤同在临川也。十卷本第一卷收赋三篇,余九卷均为诗,两卷本所收赞七首均不录,两卷本所录诸赞无徐批点,惟赋诗有之,知两卷本所录诸赞亦非原有物也。今校得十卷本与两卷本所收赋、诗全同,惟排列次第及分卷不同。十卷本多《出关即寄京邑诸贵》、《惝然感怀》两诗,两卷本则遗之,惟此为异耳。谢与汤均学《文选》,谢所选汤之少作,亦均未脱《文选》科臼。徐以“三谢二陆”许汤五言诗,其评语如“六朝之整者”、“依稀晋魏,非宋其下也”、“晋曲也”、“晋也,谢陆也”、“亦晋”、“齐梁”、“三谢”、“是六朝而无六朝之套”、“六朝”、“二谢”,则仍以选体称之。或曰“初唐”、“李贺”、“此贺郎锦囊中之绝佳者”,盖仍自《文选》出也。而于赋则曰“逼骚”。
往北京图书馆以谢选《问棘堂邮草》校徐批点本。
七月八日
午后往文联礼堂观上海沪剧团演出老戏《阿必大回娘家》、《徐阿增出灯》、《借黄糠》、《陆雅臣》四折。
七月九日
本日,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午前八时半在中国文联大礼堂开幕。由老舍致开幕词,由贾芝同志作报告。散会后全体摄影。午后,参加中央小组讨论。有人认为农民编民歌是为了要唱,主要是即编即唱,从口头表现文学。文人用笔,从笔头表现文学,字斟句酌地写出来。从运思的方式到表现的功能各有不同。工人的民歌虽采用写出的方式,有一些新体诗的风格,但也有为唱而编的歌。他认为用口编民歌的人是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用笔写民歌的人也一样是由生活决定他的方式。不是民歌不登大雅之堂,而是我们要从大雅之堂走下来,走向随心编歌、随口唱出、能唱能编的民歌道路。有些下放干部,所编民歌却是写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显得不对口径,是否真的民歌呢?下放干部生活感情逐渐和农民接近,脑筋也解放了,编民歌不是为了写歌出名,而是为了要唱出来,是为了编歌唱歌在生活里不能缺少,渐学会了随编随唱,因此,随着感情奔放,顺口溜出,他们的民歌就自然不是仿民歌而是真民歌了。他认为农民口头文学不是为了用文字写作的权利被剥夺,只能够用口头来创作,靠口头来流传。因此,口头文学本身的积极因素就看不见了。口编民歌是农民的一种方式,因此,民歌就成了民间的呼吸脉博。同时它也是农民才情的自然奔放,不同于咿唔作态的词人墨客“吟成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七月十日
本日,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整日进行大会发言。上海代表提出民歌概念重新估定估定的问题,谓民歌与一般文学的界线如何划分?又提出民歌作者问题,谓知识分子、专业作家所作民歌,如能掌握民歌特点,是否承认他们是民歌作家?如承认他们是,对民歌的界线又怎样分法?又谓现在农民创作已用笔写,民歌的口头性只能是基本特点,但在社会主义时代,能不能认它是基本特点?又云,有人认为民歌的新的内容一定会产生新的形式。有人说民歌必须歌唱,用洋嗓子唱就不是民歌。两说谁是谁非,应当讨论。本日发言代表有安徽女歌手殷光蓝、农民诗人王老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赞哈康朗甩等。因到会时间略迟,大会发言前,内蒙民间艺人爬杰献诗不曾听到。
七月十一日
午前,中央代表小组讨论,我提出一项建议:(一)教育工作者、中小学语文教师与各大学文学教授都应当是民间文学的基本队伍。(二)中小学生都应当是民歌的创作者和歌手。在语文教材里要重点撰(选)用民歌。(三)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里争取正统。中国文学教授要改变重视古典文学态度来重视民间文学、口头文学,在中国文学系里不应当成附庸,中国文学史应以民间文学为重点,中国文学史不提到民间文学,不主点(要)提到它,全是不应该的。(四)在全民采风发展民间文学的大时代里,教育方针应急起直追,和这种新的文学方针相配合,如重点仍在古典文学和一般文学,所造成的人才必与时代实际相背。
午后继续小组讨论,就大跃进规划草案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