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收藏中國古物的文創價值

2016-05-14 13:55黃信彰
台商 2016年8期
关键词:古物價值藝術

黃信彰

隨著台灣故宮南院的開張,一股民眾對於傳統中國文物的喜愛熱潮被引起;據說,包括台北故宮在內的許多博物館也因而參觀人潮大幅增加,呈現出台灣在21世紀初期的「文藝復興」現象。

中國古物引發文藝復興熱潮

在公立的博物館所之外,這幾年台灣私人博物館的發展也有大幅進步。其中,位於高雄義大世界園區內的「帝宮」,就是一座專門展出中國數千年來帝王文物的重要館所。

這座以「帝王宮殿」為名的博物館,廣達2100多坪的展示空間中,陳列了包括歷代帝王皇室的御用精品,以及史上傳聞的知名藝術佳作。其館藏的部分文物甚至是台北故宮也難望其項背,收藏規模令人由衷讚嘆。

試想,幾千年來各個朝代興衰起落,多少皇家珍品因而流落民間,甚至漂流海外;如今透過私人力量逐漸被收集、詮釋、展出,令中華文明以另一種傲世型態發聲,這就是台灣民間讓人折服的收藏能力。具體說來,這即是「文創產業」的高端呈現方式之一。

歷史文物的文創產值

前幾年媒體上爆紅一時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的流落、拍賣與歸屬問題,大幅占據媒體版面,許多關於古文物「所有權」的歸屬問題,也引起各方討論。

其實,根據中國文物專家羅哲文的研究指出,十二生肖獸首工藝粗糙,藝術價值不高;依個人所見,前文所提的「帝宮」,就展示了一批以鎏金和掐絲琺瑯工藝所製作的十二生肖朝拜藝品,其藝術價值便遠遠超過前者。當然,這批圓明園獸首作品被討論的另一重點,乃在於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罪證性,其意義另有所指。不過,純就文創發展的角度看來,與其爭論古物所有權之誰得誰失,不如具體探討如何公開陳列比較實在。

我們都明白,歷來中國古文物漂流海外的事實多不勝數。如今,中國強大了,社會力量亦是空前富裕。假若能透過民間來廣泛收集國際間的中國古文物,透過典藏、展示、出版與複製等方式進行傳播,必然可造成強大的文化影響效果,這完全是近幾百年來後起的工業強國們所無法匹敵的絕大優勢,更是大幅提高文創產值的不二法門,其實質商業利益何止千億,更遑論文化推廣上的巨大價值,確實值得我們思考、採用。

猜你喜欢
古物價值藝術
粤港澳當代水墨 藝術展:梳理灣區 當代水墨藝術發展
古物与图像:兼论艺术史中的图史博弈性
品牌价值
日本海報設計藝術展
教学设计应关注的“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
《爍園─管懷賓作品展》結合傳統與創新
小偷盗文物后厄运连连 留条归还:千万别偷古物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上·古物的记忆
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