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书

2016-05-14 01:39
中华儿女 2016年8期
关键词:悬梁刺股匡衡伽利略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儿时家境贫寒,为了读书,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偷来一缕烛光读书。当时县里大户文不识,家中富有,藏书众多。匡衡为了读书,愿不要酬劳到文不识家中做工。在其帮助下,匡衡学有所成。汉元帝时,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悬梁刺股

汉朝孙敬,从小勤奋好学,每天学至深夜。为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的苏秦,想成就一番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打盹时,他就用锥子刺大腿,以提精神。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但其家境贫寒,没钱买油灯,他为此十分苦恼。偶然间,他注意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在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读书。

范仲淹苦读

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昼夜苦学,五年间,都没有解开衣服好好休息过,夜里困倦,便把水浇在脸上。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到,一天只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深意,慨然有兼济天下的抱负。他常诵言:“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东坡“各个击破”

苏东坡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即可;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事事精通。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读书期间便好奇善问。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但他从不在乎,该问还会问。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很快,他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并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富兰克林的精神食粮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富兰克林曾将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路上一位饿得走不动的白发老妇,老妇看到富兰克林着衣朴素,不忍收下。富兰克林拿出一本书,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马克思坚持读书

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马克思都加以标注,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爱书如命。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方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方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泥塘里,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爱因斯坦善于自学

爱因斯坦11岁时便读完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产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他13岁时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集中精力学习物理学。爱因斯坦不喜欢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享受互补的乐趣。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学习刻苦。在江南水师學堂读书时,由于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夜读寒冷难耐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朱自清当衣买书

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喜欢读书。他在琉璃厂逛书店时,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售价14块。由于手头没这么多钱,他决定将父亲为他做的貂皮大衣拿到了当铺。拿到钱后,朱自清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回了家。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他结婚的那天,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难怪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若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时间,还培养了他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猜你喜欢
悬梁刺股匡衡伽利略
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仪
匡衡凿壁借光之后
匡衡:苦学成宰相却因贪腐被贬为平民
凿壁偷光
用传感器重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凿壁偷光
伽利略与天文年
伽利略,星星的使者(下)